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18-02-25
(贵州遵义市播州区鸭溪镇鸭溪小学 贵州遵义 563108)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工作得到全面革新,课堂教学主体转变为学生。数学游戏凭借自身趣味性特点,逐步走入数学课堂,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成提高教学课堂的目的。
一、趣味游戏,完成课堂导入
小学生学习意识不强烈,即便在课堂上,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直接赢下管道学习效果与质量。这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导入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基于学生爱玩的特点,利用趣味游戏完成课堂导入。
如,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识数字、变口诀”的趣味游戏,让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游戏时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数字意思与运算规则,根据这些特点编制口诀,帮助学生迅速掌握与理解数学基础知识,一改传统死记硬背的模式。导入环节融入游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提前向学生讲解游戏规则,直接扫清游戏障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游戏。接着利用学生学习过的汉字特征编制口诀。最后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成果,如:1像铅笔细又长、2像天鹅水中游、3像耳朵能听声等,通过这种方式识别数字,让枯燥的数字生动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结合教材,提高课堂趣味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其内容上有很多极具趣味性和实用性,而且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点,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将这些内容与游戏相结合,在教学中加入游戏环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学习趣味性。在这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熟悉掌握教学整体内容,明白不是所有的课堂内容都能设置成游戏环节,而且游戏的设置只是为了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它只是一种辅助工具,游戏是依附教学内容而存在,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不能过于注重游戏的趣味性而使教学的重点弱化,降低学习效率的同时浪费学习时间;也不可为突出教学内容而弱化游戏的趣味性,降低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认识货币并学习了简单的加减法之后,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虚拟交易”的小游戏,学生需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货币,再结合现有的学习用品进行买卖,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以买家或卖家的身份参与进来,并计算自己所购买或卖出的物品的价钱,并处理好找零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游戏过程中,学生应使用自己动手制作的货币进行买卖游戏,切不可采用真实货币进行交易,一旦发现教师要及时制止;而且学生买卖的个人物品在游戏结束后要及时归还原主,以免游戏的重点发生偏移,为师生后续学习带来困扰。
三、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
小学生身因为年龄尚幼,且正处于知识启蒙的关键时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此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有计划的鼓励和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课本上的简单的数学模型,并尽可能的在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帮助下将其制作出来,以此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时,可以采用于学生而言较为好记,且容易理解的方法进行讲解和记忆,如以用途来划分,铅笔、尺子是用来学习的;面包、火腿是用来吃的。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形状来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如气球和灯笼都是圆形的;魔方是正方形的;课桌式长方形的。利用这些生动且形象的数学图形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随着教学的深入,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些图形具体化,利用建造数学模型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内容。在这整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细心,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进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进而将游戏化教学贯彻到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四、信息技术,增强游戏可塑性
现阶段小学课堂教学中出现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普遍使用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即丰富教学形式、由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教学情境,挖掘各类游戏设计,用动画、图片、视频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引入,能够丰富视听,增加数学知识的广度,进行知识的引入、讲解、深化及拓展。
比如,教师在进行立体几何的初次讲解时,可以将一些立体模型的空间转动情况,以动画的形式进行播放;利用手头的纸张以及废物,进行立体图形的动手制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于立体几何的理解进行探索与尝试,可以发挥想象力,将自己认识当中的该立体几何图形进行趣味化设计,在课堂当中进行展示和讲解;等等。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学习当中具备基础的空间想象能力,强化学生对立体图形的感受力。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课程可以培养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与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方便后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