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2018-02-25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欢口中心小学 江苏徐州 221000)
所谓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就是学校结合教师与学生的基本教学活动,通过对教学时间与教学空间进行安排与利用的一种组织形式,最为常见的便是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或者是分组教学。通过对与教学组织形式相关的资料进行了解,能够发现,虽然大部分学校都是采用的班级授课制,但是在我国对于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其实并没有达成一致,所以相关负责人在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的时候,可以更加灵活一点。接下来,本文将从小学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的局限性入手,来试着探讨一下应该如何对现行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进行有效的改革。[1]
一、小学教学组织形式存在的局限性
目前在小学教学中,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实施这一教学形式的原因是因为此种教学形式能够大面积的培养人才、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对集体教育作用的发挥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因为一些缘故,使得这一教学组织形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着局限性。
在这里提到的局限性,可以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在教师看来,班级授课制度主要包含了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备课、上课、阅卷以及进行课外辅导、指导教学实验,或者是开展课外活动之类的。但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所占的位置一直都是主导性的,并且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教学的多样化有所忽略。在班级授课制中,学生一直都是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在此种情况下,学生的思维以及创造意识受压抑制。而且教师也逐渐在这一教学模式下逐渐成为“教育集权化管理”之中的一员,这也就导致教师的创造性以及个性也遭受到泯灭。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在应用班级授课制的过程中因为模式的僵化,会导致学生的天性以及自我创造能力遭到抹杀。而且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过于强调教学,却忽视了学生的需求。这样一来,便使学生只能接受到统一的授课标准的,但是每个学生都具有很明显的差异性。如果长久的施行这样一种教学方式,会使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渐渐被磨灭掉。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局限性的存在,所以相关负责人需要对此种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有效的改革。
二、对小学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策略
1.进行合理课程设置
在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改教学理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主体性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而且在之前的人大会议中,也提出现今的小学生需要“减负”,只有进行有效的“减负”,才能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也才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这样一种“减负”,反映在学校上面,便是对课程进行合理的设置,对一些不必要的教学课程需要进行有效的调整。而且,最好是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要过多,需要重质量而不是数量。比如说,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基础性学科,是语文、数学、外语,由此,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除了主要课程外,其他的课程最好是一周只需要设置一节。之所以这样设置,是因为小学阶段需要学生达到的知识标准并不是太高。当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那就是文化课程一天之内不要设置太多,只有将学生从课后作业的负担中解放出来,才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
2.开设兴趣活动小组
班级授课制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实际施行过程中最大的一点弊端,便是此种教学形式对于统一性过于强调,这样一来,就没办法将学生的个天性释放出来。由此,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改革,比如说设置兴趣活动小组。当然,在开设兴趣活动小组的时候,可以使其形式更加多样化。比如说,可以组建篮球队、舞蹈队、诗词社之类的。在设置兴趣小组的内容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并且需要使这些内容能够给学生带来益处。这样一来,学生在参与兴趣小组的时候,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进而在参与兴趣小组的过程中将自身的特长以及优势发挥出来。如此,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喜悦,这样一来,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所产生的负面情绪得以消除。这样一种互补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2]
3.开展小班教学模式
通过对现状进行调查,能够发现“大班制”不仅会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受到影响,还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在对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可以采用“小班化”教学形式。在“小班制”教学中,因为人数较少,教师在管理的时候,也会更加容易一些。而且因为人数比较少,学生发生摩擦的几率相对来说也会减少。这样一来,既能够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来注意到每一个学生,又能够使学生获取更好的学习体验。当然,开展“小班制”教学需要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因为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对教室要求很多,单是数量可能就是一个问题。所以在采用此种形式的时候,还是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结语
总的来说,班级授课制在实施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此种形式产生出不少的缺陷,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要对此种教学组织进行改革,比如说进行合理课程设置、开设兴趣活动小组以及开展小班教学模式,以此来使得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