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
2018-02-25
(吉林省德惠市布海镇升阳中心小学 吉林德惠 130300)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性格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心,想象力异常丰富。美术作为艺术类课程之一,对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创新思维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开设美术课堂,彰显艺术的魅力是美术教学的根本,也是延展教学,从小养成学生艺术鉴赏力的主要途径。但是由于应试教学的制约,目前我国小学美术分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分组、分组的最佳渠道是什么都需要精准考量。针对这样的现象,小学美术教学必须走出固有的桎梏,对分组合作学习方法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并结合实际提出应用的方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美术修养。[1]
一、分组合作学习在小学美术课堂应用的重要意义
美术作为学习的必修课程,与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艺术修养的培养息息相关,它不仅能够扩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还有助于他们人文素养的提高。以往的小学课堂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艺术修养方面不够重视,美术教学也是以学生临摹或者给出主题,让学生作画为主。这样一来,学生的思想就被禁锢了起来,想象力得不到发挥,五彩斑斓的天空只能是蓝色的。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应用好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对于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学生的角度而言,他们之间有了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彼此能够更为了解,同时为了一件事和一个作品而努力。在合作中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凝聚力得到提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作为教学的主导者,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能够加深对他们的了解,课堂活跃度也会提高。同时,学生兴趣的调动使得他们愿意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进而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底蕴。[2]
二、分组合作学习方法在小学美术课堂的应用
1.合理分组
分组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实施,其基础和前提就是合理分组,要根据组员的学习能力、艺术修养和各自的优势采取“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划分,保证每个小组之间综合素养保持一致,且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够发挥作用。在小组划分最初阶段,组员之间可以相互介绍,对成员有一个清晰的了解,然后选出组长,并分配好各自的职责。这时候教师也要彰显自己的主导地位,多与学生进行沟通,进行场外指导。当然,组长也可以定期轮换,给每位学生同等的机会,让他们有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也更有助于防止出现小组矛盾。
2.课题选择
一个班级学生人数众多,少则二、三十,多则五、六十,每名学生的学习背景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美术功底也不同。因此,教师在分组合作课题的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让课题符合学生的年纪特征。
如《会动的剪影》这一课就可通过合作学习而取得显著成效,我将合作学习环节置于本课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科学合理的分成八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再研究讨论按各自的特长具体分工,比如有剪头和躯干的、有剪手臂的、还有剪腿的、共同合作缝合手臂和腿以及安装木棍的等等,同时把握好合作时机,让学生在进行合作学习过程中,感到合作学习的意义,自愿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将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的同时,应适当加以点拨与指导,比如在共同合作缝合手臂和腿时,关键点教师要适时点拨,重点强调缝线要松紧适度,这样所制作的剪影才能活动自如。
3.小组竞赛
小学生由于年纪的原因,竞争意识突出,在比拼中热情性非常高。分组合作学习方法除了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之外,借助各组之间的竞争和比拼也能够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并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当然,教师设计的竞赛内容要符合实际特点,不能因比拼而扰乱课堂纪律。如在《鱼儿游游》这一课程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并参与到设置好的小组竞争中来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可以通过绘u或剪贴等方式,将制作出的各类鱼粘贴在预先布置好的海底世界,然后各小组之问将自己的海底世界展现出来与其他小组进行比较,看哪一组的成果最丰富绚丽。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任评委,且自己小组不能给自己组投票。通过这样的方式,美术课堂变得更为活跃,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也被调动了起来,达到了分组合作学习的目的。
结语
分组合作学习方法是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新的尝试,它打破了原来教学的局限性,能够给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的机会,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另外,在分组合作中,学生之间也能够互相沟通,让课堂学习变得更有趣,以便他们喜欢美术知识,提高艺术修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