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古诗文审美教学

2018-02-25俞祝强

新课程(中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多情古诗文苏轼

俞祝强

(江苏省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级中学,江苏 徐州)

一、开展“妙点揣摩”,赏析诗词表达手法

古诗文审美教学自然离不开欣赏环节。“妙点揣摩”是古诗文教学中的一种欣赏方法,教师可以将学生的视点集中在古诗文中的一句话、一个词语甚至是一个字,让学生感悟和欣赏,说一说它好在哪里,妙在何处。

例如,在引领学生赏析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时,首先让学生对题目中的“始得”二字进行鉴赏,探究其含义。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这节内容创作的时代背景已有所了解,知道柳宗元由于参加王叔文改革集团而获罪,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贫病交迫,又遭遇老母病故、房屋失火等种种坎坷,在满怀忧愁之下借山水聊以慰藉。其著名篇章《永州八记》就创作于此时,《始得西山宴游记》作为首篇,恰似《永州八记》的序言。而这首诗题目的“始得”二字是全文的关键,品味“始得”二字,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喜意和快足之感。山水之游,是作者身处困境时释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通过对“始得”的鉴赏,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本作品的立意与情感基调。

二、学用“课文集美”,积累优美词句表达

“课文集美”类似我们平常读书时的好词好句摘抄,教师可以在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将古诗文中的优美表达积累下来,定期诵读和赏析,会对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课文集美除了积累优美词句表达,也能积累人物素材,对于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可以进行多维度解读,如苏轼一直有振兴王朝、矢志报国之志向,可是横遭贬谪的坎坷处境令其对现实无比失望,他自感苍老,与年轻气盛卓有建树的周公瑾对比,抒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叹息,当历史与现实交相震撼,苏轼在天地之中又顿生达悟,发出既然人生如梦,何不放怀一笑的感慨。这首词可以应用于英雄情怀、心态与人生等话题写作之中;苏轼一生屡受打击,但他不甘沉沦,坦然面对,这也可以运用在挫折、勇气、逆境相关写作话题之中,增强作文论述的表达和感染力,让写作兼具哲理与美感。

三、鼓励“多角度联想”,增加古诗文教学厚度

古诗文的厚度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就是联想,联想除了要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含义外,还应当使学生通过联想感受到古诗文中的情感,这也是古诗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这里提到的联想,并非简单的联想字句,而是所读、所感的综合体现,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进行发散性思考后联想,而不是参考所谓的“标准译文”,这样才能将古诗文的厚度增加。

例如,在教授学生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其中一句“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在翻译时学生之间就出现了分歧,有的学生认为此处断句应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那么“故国神游”的主语就是苏轼,“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装。在翻译时就应该为“诗人自笑青春不复,还怀想“风流人物”,太多情了”,以体现苏轼在人生失意时的自我嘲解;有的学生则认为此处的断句应为“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那么“故国神游”的主语是周瑜,“多情”实际指的是“多情人”,在这里则是指“周瑜”,通过对周瑜之笑,诗人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深沉感慨。笔者对学生的这种发散性思考行为进行了肯定,庆幸他们没有受到传统思维的禁锢,而是基于对作者和文本的了解进行了自己的思考。翻译的过程也是学生领悟本诗主旨内容和思想感情的过程,无形之中学生对古诗文的审美鉴赏能力得到了提升。

除此之外,在古诗文翻译时,教师还可以引入作者或其他诗人的作品,通过比较名家的相似题材作品,让学生从中体会某些景象的抒情色彩,掌握诗词表达情感的技巧和方法。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在写作者之“愁”时引入了“淡酒”“急风”的形象,借酒和风来写自己的愁思,同样的,诗人另一作品《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也都提到了风,经过这三个作品的对比,学生感悟到了“西风”这一景象在抒情中的特殊作用,那么在遇到类似的诗歌翻译时会注重将作者的情感也表达出来,而不是“白水似”的翻译。古诗文中经常会出现“借景抒情”的用法,很多景物在创设情境上有许多相通之处,学生通过翻译可感受古诗之美。

古诗文是比较古老的一种文学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古诗文虽然文本较少但却承载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以及生命感悟。在我国,古诗文在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以来也都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都具有审美要素,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认真研读文本内容,运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引领学生读诗文、品诗文和悟诗文,感受古诗文之美。

猜你喜欢

多情古诗文苏轼
多情最是春风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从善如流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苏轼“吞并六菜”
苏轼吟诗赴宴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