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份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技能”应用型课程建设实录

2018-02-25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技能英语教学

(河北省承德市高教园区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2016年7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陈锋主任在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主办的第一期应用型课程建设研修班的仪式上指出:“十三五”期间是高等教育领域矛盾多发,矛盾交互的时期,所以,加快高等教育的结构性改革,加快高等教育的结构调整尤其具有紧迫性。他强调,改,改到深处是课程,改到痛处是转型。转型发展要落到实处,必然最后要落到教师身上,落到专业改革身上,落到课程改革身上。他希望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成为一颗种子,将创新的教育思想,创新的教育理念,创新的教育方法在更多的地方,更多的高校,生根、成长、开花、结果,惠及更多的学生。很荣幸,我参加了这期研修班,作为一名学员,我聆听了姜大源教授、曹永安校长以及其他专家和改革先锋们的讲座。这次培训对我的震动很大,我是一名在高等教育战线工作了20年的老教师,我们学校升本后,老师们的思想已经在做跨越式的改变,但学校的总体办学效果仍然与社会、与名牌大学相距甚远,与原来的专科拉不开层次,我觉得主要原因是虽然学校一直强调改革,老师们却不知道咋改,或者说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培训班结束后,我对自己所教的课程也开始了思考,我们师范类的课程到底需不需要改革?改革会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改革会促使教师产生怎样的改变?

一、第一份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

就在2017年3月,我即将开始讲授的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一门教法课“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这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对于如何上好这门课程,让学生真正掌握小学英语教学技能是我的责任。因此,我在课前对全班47名同学发放了一份简单地调查问卷,内容很简单,包含了5个问题:你考虑过将来毕业后在小学当英语老师吗?你的英语水平如何,(四六级成绩)你喜欢英语这门学科吗?你对这门课的期望是什么,你认为这门课应当怎么上?你认为你更能胜任小学的哪门学科的教学?为什么?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专长,打算怎样学习和改进?

通过对问卷的结果统计,学生们的答案让我大吃一惊:全班47名学生中只有3名学生认为自己将来可以从事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其他的44名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较差(尤其是口语水平),缺乏用英语组织教学的能力,不适合做小学英语教师,对这门课也没有什么兴趣,不打算投入太多的精力。这样的一个调查结果让我不得不重新规划我的课程,我深深的意识到改革势在必行了。但是怎么改?带学生到小学英语课堂去,让他们去听、去看、去模仿、去实践?这不现实,第一我们学校没有附属小学,第二其他小学不会接受我们的学生这样的短期的、被看做是扰乱小学正常教学秩序的活动。这份调查问卷让我开始从更深的层次思考这门课程的改革方法,姜大源教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帮助我寻找到一个解决的出路。

二、学情是诱发课程改革的主因

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的全科教师。但是与英语教育专业不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英语教学,英语语言素养较低。英语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小学教育专业为学生开设的提高英语语言素养的课程仅为四个学期的256课时“大学英语”、一个学期的32课时“英语语音与语法基础”,这对语言素养的养成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兴趣较小,应用于英语的自主学习时间也不会用很多,所以依靠学生个体提高英语语言素养的几率很小。在学生语言素养较差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能够胜任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途径就是把“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这门课建设成为应用型课程。[1]

三、社情是课程改革的要求

与城市小学不同,农村小学的体制与校情急需全科型教师。一般来讲,农村小学的办学规模比城市小学小得多,学生数量相对较少,如果招收学科专业老师往往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所以全科型教师特别适合农村小学的校情。根据我们的调查与走访,全国300多所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的高校,大部分都有针对农村小学定向培养的免费师范生,这也是解决农村师资匮乏的最有效途径。根据相关调查,河北地区的农村小学英语教育一直比较落后,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师资,而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一个主要的就业渠道就是考特岗教师,这部分学生将成为农村小学的教学主力,而其中必定有一大部分学生要从事小学英语教学。所以对于我校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小学英语教学技能”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课程,在学生英语语言素养普遍较低的情况下,这门课程建设成为应用型课程是十分必要的。[2]

四、课程改革拟解决的问题

既然决定进行课程改革,就要明确改革的目的,改革是为了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1.课时少强化教学技能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开设在本科第6学期,共32学时。我校小学教育本科学生招收4届以来,每届学生50人左右,没有分班上课,这就意味着每周2学时的课程要让全班50人掌握小学英语教学的11种技能。以前的授课方式是在浪费时间,又没有效率。首先学生试讲的机会有限,课堂上每人轮一次就不错了,教师对个人的指导既不充分也不到位;其次试讲的学生准备的内容多数是从网络下载,没有经过个人的思考与内化;教师指导试讲同学时,其他同学处于混沌状态,不熟悉该学生的教学内容,也不知道如何参与进去,所以多数都没有听,整体课堂的教学效果很差。因此这门课程急需改革,如果不进行教学改革是绝对达不到课程教学目标的,而应用型课程的建设是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的办法。

2.基本保证胜任小学英语教学工作

学生的英语语言素养较差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个硬伤。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全班47名学生只有3名学生认为自己的英语语言素养能够支持自己胜任小学英语教学工作,其他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毕业后不会从事也不能胜任小学英语的教学,这一点有悖于我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全科培养目标。因此,这门课程被建设成为应用型课程势在必行。改革后,教师通过创设小学英语教学的工作情境,使学生掌握各个情境的工作方法与模式,再掌握必要的课堂组织用语,就可以初步解决学生语言素养差,技能不熟练等问题,基本保证完成小学英语教学的任务。

五、“工作过程系统化”在“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课程改革的应用实录

基于姜大源教授“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理论,我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技能”这门课程进行了全面建设与改革。

1.重新修订教学大纲

本门课程使用的教材为王春丽编写的《小学英语教学技能》,本教材按照开展小学英语教学需要掌握的技能顺序编写的,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案编写、课堂导入、课堂讲解、课堂提问、课堂激励、多媒体展示、练习设计、作业设计等技能。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我将教材内容进行了解构与重构并提出了四个学习方案及工作过程:依据语音教学创设情境、依据词汇教学创设情境、依据句型教学创设情境、依据语篇教学创设情境。每个工作过程都重复创设了5个情境,情境一教材分析、情境二教案设计、情境三导入与呈现、情境四操练与巩固、情境五拓展与作业。教师将四个方案的每个情境设置成工作任务布置给学生。学生如果对这四个工作过程的实施与操作掌握熟练,就可以顺利进行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了。在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时,我增大了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将理论教学通过网络平台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32学时中只有4学时用来强调四种课型的基本特点与注意事项,其他课时全部用来课堂的小组活动。[3]

2.改变教学模式

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实施任务驱动的教学改革。以方案二中词汇教学的情境二教案设计为例,第一步教师在课前将词汇教学设计的原则、标准,内容以及案例通过网络传给学生,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接受任务学习研讨,学生围绕着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词汇教学的要求,选择三至六年级教材中任意单元的词汇部分进行教学设计;第二步小组推选一名成员在组内展示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效果,其他成员一起研讨改进;第三步课堂上以说课形式呈现词汇部分的教学设计,其他同学也以小组质疑与评价的形式对展示小组提问,同组的同学要及时解答,双方都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在评价时解决;第四步教师对同学们的疑问集中指导评价。通过对四个方案中每个情境的训练,学生能够掌握各个课型的操作方法以及相关技能,做到技能的灵活运用。

六、第二份调查问卷引发的思考

经过一个学期的应用型课程建设与改革,期末我向学生发了第二张调查问卷,题目还是很简单: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你考虑将来毕业后会在小学当英语老师吗?你认为你能胜任小学英语的教学吗?为什么?你对“小学英语教学技能”这门课程的期望达到了吗?有没有更好的建议。通过统计同学们的回答,我发现47名学生中有40名学生认为自己可以在小学当英语老师了,其他7名还是认为自己的英语水平太差,不喜欢英语,但通过本学期的教学开始不再对英语有抵触情绪;有37名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小学英语教学工作,认为自己知道从哪入手,怎样准备或上课了。这个结果让我很满意,虽然不是全体学生都能达到最佳效果,我还是为自己大胆的进行了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果而骄傲。仔细想想,改革不仅给学生带来个人水平的提高,还有其他显而易见的效果:

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强烈

因为每位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都是小组成员共同学习讨论的结果,也是其他小组同学与教师的评价依据,其最后得分关系到小组每个成员的利益,所以学生在课堂呈现前的自主学习十分重要。他们把老师拉进各自建成的小组讨论群,大家不能达成一致的时候就向老师请教,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个群观察同学们自主学习的状态,另一方面又对学生加强了课外辅导。学生们的团队意识也因为个人利益增强了。

2.学生批判性思维得以发展、课堂气氛活跃

因为在课堂展示后的同学质疑与评价环节,同学们的问题尖锐,讨论激烈,在答疑解惑过程中所有同学都要积极参与,同学们的批判性思维得以发展,很多学生已经从教师的角度、小学生的角度开始研课、评课,对其他人的试讲提出建设性意见,而且通过别人的试讲积累了自己的经验,课堂气氛也因此格外活跃。

3.学生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与实践,同学们掌握了小学英语各个课型基本的教学方法,不再惧怕上英语课了。在本学期小学期见习过程中,许多学生争取在见习小学试讲英语的机会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目前我校附近有3所小学急需代课教师,其中包括英语教师,学生们踊跃报名,并且已经开始在小学授课,讲英语课的同学受到小学领导与教师的好评,真正开始了真教真做。

应用行课程建设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建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应用型课程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提升学习效率、实践能力方面有着非常大的优势。为了缩短教师成熟的过程,将高校的教师培养与小学的人才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培养大量合格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全科人才的任务迫在眉睫。“小学英语教学技能” 应用型课程的建设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的课程改革取得的初步成效让我进一步的思考了很多问题:小学教育其他教法类课程是否也能够建设成为应用型课程,有些理论课是否也应该做相应的变革,做到适度、够用,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后其终极目标就是为社会与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并输出实用型人才。

姜大源教授的“工作过程系统化”理论需要我们每位老师认真学习,虽然教无定法,我们每门课程可以有不同的授课模式,但姜教授的理论灵魂“应用型课程”是我们这类院校的每位教师应该掌握借鉴的。

猜你喜欢

应用型技能英语教学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