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018-02-25高伟艳高伟明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13期
关键词:学困生习惯语文

高伟艳 高伟明

(1.吉林省舒兰市开原中心小学校 吉林舒兰 132624;2.吉林省舒兰市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舒兰 132600)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的学习更是如此。新课程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广泛开展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现在的课堂倡导的是 “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一变革对他们没有太大的影响,课堂成了优等生展示风采的舞台。那么,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困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问题谈谈几点肤点的看法:

一、教师要善于找出“学困生”的成因.

学困生并不都是天生笨,我们不排除有一些天生智力不足的学生。但大都是由于外界环境和自身的心理因素造成的,与别的学生形成差异,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只有找出“学困生”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1.外界的环境因素

家庭、学校、社会都是学生的生活环境,不良的外界环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数事实证明,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那些在离异、单亲家庭里成长的孩子,或留守儿童,他们得不到应有的教育,总有一些事影响着他们的情绪,牵扯他们的精力,使他们无法把心思都用到学习中。

2.自身的心理问题

有些学生性格孤僻,自卑心理比较严重。非常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他们在课堂上不敢举手发言,怕答错了被老师批评,被同学耻笑,总觉得自己比别人差。课下从来不会主动与人交流,学习中有不懂的地方也从来不敢问老师或问同学,这样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越积越多,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二、针对学困原因,采取对症下药。

1.关爱学生,增强信心,激发潜能。

师爱是清泉,能滋润学生的心田;师爱是成功的原动力,它能护送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学困生如果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认可,他就会变得自信和自强。师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他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特别是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他们自卑、缺乏自信,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信任和鼓励。正所谓:有爱的地方便温暖如春,爱的力量能颠倒乾坤,同样,爱的力量也能融化一切。如果有爱,学困生一样可以很健康,很出色,很坚强,很独立地成长。所以,让我们多给学困生一点理解,多给他们一点尊重,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吧!

2.关注课堂,因材施教,激发兴趣。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但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在课堂上表现不积极,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让学生对语文课产生兴趣。而语文课本身包含着许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比如猜个字谜,讲个故事,看一段视频,演一段课本剧,读一段美文……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延长学困生注意时间,还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做个游戏,来场比赛,都可以调节他们的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另外,学困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在课堂上不愿意开口,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教学中将一些好认的字让他们去读,把一些顺口的文章让他们也读上一段,那些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去回答,答对了一定要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老师的鼓励下,学困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会逐渐增强,畏惧心理渐渐有所改善,对语文的学习就会慢慢产生兴趣,从而爱上语文。

3.师徒结对,以优带差,促进成长。

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如果充分发动尖子生的作用,教学中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实践证明,帮扶活动中双方都有得益。在班级里,结合学生学习成绩和性格特点,开展“师徒结对”活动,首先要培训优等生,使他们认识到“帮助他人,快乐自己”的道理,明白从中也能锻炼自己的能力,从而让优秀的学生能发自内心地主动帮助学困生。同样也要让学困生明白“不耻下问”的道理,和对伙伴的感恩之心。 为了使“一帮一”活动卓有成效,在组织任务落实的前提下,采取积累学分的方法,每周进行一次帮扶评议,看看哪组师徒得分最多,扣分最少,并且颁发“最佳师徒奖”。 开展同学间的帮扶活动,以优帮差,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4.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提升能力。

学困生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造成的。陶行知曾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会学。”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要了解学困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情况指导他们学习方法。比如教给学困生课前预习找疑点,课堂笔记记要点,课后复习抓重点的学习方法。教他们用“摘句法”、“找中心句法”、“审题归纳法”、“连接段意法”、“重点段落归纳法”等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经历,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

与此同时,还要与家长联合起来,共同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前预习习惯,认真书写习惯,读课外书习惯……习惯决定未来,只有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困问题。

5.家校联合,三方合力,共促成长。

孩子的教育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家长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家校联合,才能更快地帮孩子走出“学困生”的行列。教师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班级微信群等多种形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真正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同时,也使老师了解孩子的家庭环境和在家表现。通过交流,使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共识,为孩子的成长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创造良好的读书环境,相信在家校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提高学困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是一朝一夕便可完成的,让学生爱上读书,爱上语文,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是转化学困生的关键。这需要老师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热情去感染学生,用耐心去帮助学生。让他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寻找快乐,体验快乐,从而摆脱学困生的行列。

猜你喜欢

学困生习惯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上课好习惯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