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主体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探究
2018-02-25周文豪
周文豪
(湖南省新邵县龙溪铺镇中学)
一、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带入到课程中去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均应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但受填鸭式教育的影响,教师仍然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大多数教师认为只有背诵知识点与大量做题才是提高学习成绩的硬道理。除此之外,课程时间短、任务重是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这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很难落实到课堂中。目前的课堂教学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的传授式教育,教师激情洋溢地讲解,学生则半睡半醒地被动接受,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氛围枯燥无味,学生丧失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课程失去了兴趣,很难提高学习成绩。导致了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仍然换不来学生优异成绩的局面。这使得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教学理念的优势日益凸显。教师均应认识到一味地灌输知识不仅适得其反,还会降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均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型教学理念,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
教师要想充分地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就应该转变自己的角色,从包办代替变为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程中去。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挖掘学生潜能。要想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浓厚学习氛围的课堂环境,丰富学生的课堂参与形式,使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传统的课堂提问形式过于老套,教师可以通过编制话剧、小品、辩论赛等形式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通过知识竞赛的形式对学生所学内容进行系统的回顾,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还有利于巩固学习知识。丰富多样的参与形式,不仅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对所学的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有利于学生正确思想的形成。当然,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对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应做出积极的评价,不能打消学生的主动性。教师不能吝啬表扬的话语,一句“你真棒”“表现非常不错”等都会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样学生不但不会觉得课堂枯燥无味,而且还会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还能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拓展,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培养学生有效信息提取的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教材、课外读物等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使学生学会独立地采集有用的信息,学生在阅读教材时能主动发现问题,帮助自己解决问题。学会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做到以下几点:(1)在读书过程中,教会学生先通读课文内容,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方向,建立起一个知识框架,然后再细致地阅读课文,达到既不失重点又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2)培养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3)教会学生正确地理解语句的含义,也就是提取题干的关键信息。初中的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他课程,死记硬背的内容少,它需要学生充分地理解教材中需要传达的内容。做选择题时也是以实事编制的题干居多。这就需要学生在做题时有效地提取题干内容,力争做对每一道题。大题是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程理解程度的考验。单纯地背诵知识点不利于学生灵活地应用于做题中,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中去,将思想品德课程中表达的内容真正地理解,才能灵活地运用。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学生应该占主导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这样做才能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践行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中学思想品德老师,我们应该认清自己在这种新课程改革下所扮演的与以往教学中不同的角色,要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在课堂上,作为老师,我们所做的更应该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周洪林.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尝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基础论坛,2011(7).
[2]陈永健.转变传统角色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参与式教学在初中思品课堂中的应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3(30).
[3]吴继洪.初中思品课中如何有效组织讨论式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