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策略研究
2018-02-25窦亚新
窦亚新
(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正在日益受到重视,并且发挥着越来越多的影响。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成为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和突破口。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运用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明显的转变,对于改变传统接受式课堂死气沉沉的局面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还存在着一些具体问题,导致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形式化、低效化,影响了合作学习的实施效果。因此,有必要以有效性为目标,对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操作策略,使学生的学业成绩、语文知识和素养、合作意识与习惯得到提升,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问题的提出
(一)合作学习研究现状综述
合作学习兴起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及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对于合作学习的研究,大致可以归类为四个方面:(1)早期对西方的成熟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评价。如盛群力的《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刘振中的《西方合作学习研究述评》等。(2)对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特点)和操作策略的研究。如王坦的《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靳玉乐的《合作学习》等。(3)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的介绍与研究。如郑淑贞《合作学习理论的新发展》等。(4)对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具体操作进行指导。如盛群力、郑淑贞的《合作学习设计》等。总体而言,当前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比较广泛,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然而应用性的研究还没有形成明确的体系,如对于具体学科教学的合作学习策略、狭义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操作模式、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特别是合作学习的适用范围等的研究还比较零散和滞后。
(二)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现状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合作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策略,“与传统方法相比,确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对于许多情感结果……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在当前语文课堂的合作学习中,由于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偏差,缺乏对合作学习精神实质的把握,因此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问题,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1.从教师组织开展来看,合作学习形式化、随意化,为了合作而合作
一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目的、适用范围和组织策略没有正确的认识,为了展示合作而合作,造成了课堂合作学习热闹背后的空泛和无效。一些合作学习的任务其实是无效的,甚至与语文学习无关,而且在分组上是随意的、无原则的。这种形式上所谓的“合作学习”在现实中甚至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些教师误认为新课程改革中课堂秩序混乱是由于新的学习方式引起的,进而抵触与否定新的学习方式。”
2.从学生参与过程来看,学习目标不明确,参与度参差不齐
在语文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游离于学习任务之外的现象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学生不能理解在本小组的合作学习中,自己应当承担什么样的学习任务,起到怎样的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小组就会分化:一部分比较“老实”的学生会按老师的要求进行不明目的的学习,而比较“调皮”的学生则会觉得“无聊”“没有意义”,从而脱离学习小组的学习任务。
3.从学习效果来看,思维碰撞不够,学习效率低下
面对一些合作学习任务,学习小组内部并不会出现分工与协同,没有组内思维的碰撞和吸收,这样也难以出现组间的竞争。因此,合作学习的目的不会实现,也不会有其实际效果。
总之,在当前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实践中,教师对合作学习的内涵和适用范围没有正确的认识,对合作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的设置存在一定的偏差,对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前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低效甚至无效状态。
二、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性合作学习的建议
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的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师、学生、学习内容与目标、组织策略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所以其作用往往发挥有限,有效性受到限制。在语文课堂中开展有效性合作学习,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编制和学习主体的一种学习形式。合理的学习小组建设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以及我国目前普遍的大班额教学现状,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小组在组建时应注意: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
合作学习研究者普遍认为,合作学习小组的“组内异质”能够有效保证组内成员各尽所能的“互补性”,而“组间同质”有效保证了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性。在分组时至少应该考虑性别、学业成绩、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和家庭背景五个方面的因素。对于上述因素的了解取得可以采用观察法、问卷法、建立档案法等。其中观察法基于教师通过日常行为、课堂表现等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建立档案法则需要建立档案袋,对学生的各项表现、能力等予以记录,在需要时进行抽取。这两种方法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对于目前大班额、大容量的语文课堂来说时效性较差。而问卷法则可以让教师较快地了解此类信息,在分组时时效性较好。
2.小组成员的相对稳定性
小组必须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固定,避免临时随意搭配。由于小组各成员之间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彼此熟悉磨合、合作技巧需要循序发展,因此,学习小组应在一定时期内保证成员相对固定,必须避免课堂临时组建小组的低效高耗分组形式。
(二)恰当设置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的任务表现为合作学习的内容及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的学习目标设计,既包括课程本身的学习目标,也包括合作技能目标。课程本身的学习目标,即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合作学习的任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维度相关
合作不只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社会准则、一种生活态度。合作意味着鼓励学生把相互帮助作为目标,把小组成员乃至所有的他人看作合作的潜在对象。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本身应该包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技能,即“在合作中学会合作”。盛群力先生认为,合作学习“适合绝大多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任务”。如果教学任务蕴含了互动、互助、协同、整合、求新、辨析、评判、表现等八大因素,则应优先考虑合作学习的方式。[3]这些因素都能够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和表达技巧、沟通能力等社交技能有效发展,它们与课程标准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维度相关联。因此,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有利的学习任务可以视作有效的合作学习任务。
2.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可分解的任务
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必须考虑小组内部的异质。为了防止出现小组内学业成绩好的学生形成“话语霸权”和学业成绩差的学生的“搭车”现象,必须要保证小组的每个成员都有事可做,即每个成员在小组中学习的同时也为小组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合作学习的学习任务必须可以分解成不同能力层次的小任务,吸纳全员参与小组任务。布鲁姆将认知领域目标按照由简单到复杂分为六类: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当一个较大的、较有难度的学习任务被分配到小组后,小组将任务进行分解,将识记、领会、应用等较低层级的任务分配给学业成绩较差的同学,而将分析、综合、评价等高层级的任务分配给学业成绩较好的同学来完成。这样就保证了组内成员都能参与到合作学习中,特别是组内的弱势成员能够通过参与和完成任务找到自我成就感、增强信心。
(三)对课堂合作学习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语文课堂合作学习实施的效果与评价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课堂学习中,评价的及时性与公正性需要首先得到保障,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合作学习的效果。在具体操作策略上,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师评四评结合,比单评价的方式更能有效保证评价的及时性和公正性。具体操作建议为:
1.设置合理的评价比值
自评当中容易出现的偏差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只报喜不报忧,夸大自己的成绩,主观忽视自己的不足;二是出于谦虚、不自信或其他因素的考虑而忽视自己的贡献与成绩。互评容易出现的偏差也表现为两种:一是怕得罪同学而虚高评价;二是为了突出自己而给其他成员较低的评价。对于有可能出现的偏差,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尽量客观评价,另一方面需要对各评价方式在总评价成绩当中所占的比例进行合理分配,来达到尽量客观公正的评价。因此,建议自评成绩占总成绩的20%左右为宜。组内互评需与成员成绩和小组成绩同时挂钩,一般不超过总成绩的30%为宜。组间评价占总评价的20%,教师的评价占30%左右。
2.引导正确的评价归因
对于最后的评价结果,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反思归因。将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这意味着学生今后还可以通过类似的努力和亲密的合作取得成绩、赢得表扬。而将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题目难度等则意味着学生合作意识的逐步丧失。同理,对于失败要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知识技能以及合作观念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对于促成下一次合作的成功有着重要意义,而为了安慰学生替他找客观原因,则可能造成又一次的失败乃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的消亡。在引导学生面对评价的时候,应该使其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小组的成败有着密切的联系,小组的成功就是个人的成功。
3.设计完善的评价工具
为了保证评价的及时性与公正性,需要设计完善的评价工具来进行评价。表格式评价工具具有直观性强、易于统计分析等特点,因此在课堂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由于影响课堂有效性的诸多因素的制约,语文教师往往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综合考虑各种课堂动态因素,对课堂合作学习的策略及微观的实施方法进行不断的改进与修正,以期达到良好效果。作为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并非孤立存在,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它往往需要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相互配合。在合作学习中,合作理念的贯彻和合作能力的培养远比合作学习本身的技术改进更为重要,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更新观念,真正地认识和恰当运用合作学习,使合作学习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