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高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培养途径
2018-02-25董凤萍
董凤萍
(新疆兵团第四师七十二团中学,新疆 新源)
随着经济社会、物质社会的思潮涌进,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步萎缩。高中生也受到一定的影响,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高中时期是学生价值观念、情感态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人文素养的大好时机。因此,高中英语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高中生能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
一、教师展现自我魅力,成为学生的榜样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专家和教育学者提倡榜样教学,即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学习和进步。对于学生而言,最直接的榜样就是教师,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人文修养,才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首先,教师需要以身作则、德才兼备,提高自身的人格影响力。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从生活小事做起。如教师经过学生课桌旁边时,看到学生的东西掉在地上,可以顺手拾起来交给学生;看到地上有碎玻璃,能够用胶带缠几圈再丢到垃圾桶里;走到教室中,发现黑板没有擦干净,可以动手擦一下……教师将这些小事形成一种生活习惯,而不是流于形式。其次,教师需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谈吐文明。教师自己要注重仪表、穿着打扮,需要向学生传递出对生活的追求、对美的追求。最后,教师重视语言艺术的运用,能够使课堂教学充满趣味性……教师要真诚、平等地对待每位学生,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把自己的优秀品质展现在举手投足之间,成为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将文化与知识融合,实现文化拓展
英语是一门以语言为基础的工具性科目,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输语言知识,更要以教材为载体进行语言文化教学,其中包括历史性、人文性的内容。这也能促进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将文化与知识有机融合起来,实现文化的拓展,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英语的魅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某篇介绍风景名胜的英语文章,教师在讲解过程中,首先向学生介绍教材中提到的优美景色,紧接着再借助多媒体系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这些风景,接受心灵的洗涤和净化。与此同时,教师需要抓住语言知识教学,利用文章中优美的句子向学生传输语法知识和句型知识。最后可以让学生运用这些语法知识介绍自己家乡的景色。There is a river in my village,where my friends often swim,but it has dried up now.教师由文章内容推及语法,让学生接受文化熏陶的同时实现了知识水平的提高。
三、引进社会热点事件,培养人文情感
培养高中生的人文素养,不仅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人文文化,加强学生的人文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精神、诚实守信等都属于人文素养的范畴。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引进相关的热点新闻,以事件为诱因,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例如,在“Looking good,Feeling good”教学中,文章主旨是弘扬健康的生活习惯,与此对应的就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与小众的审美观念。教师可以开展一场以“Habit and good living”为主题的讨论会,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时,可以提出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审美观念,即以瘦为美,为了瘦可以不择手段地去减肥,最终使自己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教师可以从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出发,融入课堂上的知识点,让学生自由表达对“How can we be healthy people?”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教师将社会热点新闻引进教学中,能够起到激发学生人文情感的作用,让学生接受正能量的感染,从而实现培养人文素养的目标。
四、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实现知行合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开展有效的实践活动是提高教学成效、实现学以致用的有效缓解。教师开展实践活动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获得真实的感受,不仅能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人文素养培养方面也能取得更好的成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富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实现知行合一,让学生将习得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实现知行合一,对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教学“Body Language”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查找世界各个国家的肢体动作与相对应的意义,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展现出来。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实现知识水平的提升与视野的拓展,通过实践活动能够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开展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手抄报等活动,教师充分利用这种资源,将课内知识与人文素养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使高中生实现英语水平与人文素养的共同进步。
总之,高中英语教学将知识传授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可以进一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在日常教学中,高中英语教师需要重视人文素养的培养,采取有效的途径方法,将人文素养培养渗透在文化知识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