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与中学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
2018-02-25
(江西赣州大余东门小学 江西赣州 341500)
音乐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艺术。为了让学生感受这门艺术的独特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声音、图画等优势,将音乐教学与多媒体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场色香味俱全的音乐盛宴,不仅带给学生美的视觉和听觉享受,更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那么,如何将初中音乐与多媒体有效的融合在一起呢?[1]
一、演绎教学的趣味化。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生动有趣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满怀期望地渴求新课的学习,并且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聚拢到课堂上,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关于本节课音乐背景、主要内容或者相应的MV等,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前有一个思想准备和初步认识,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的演绎,刺激学生的感官系统,激发学生的兴趣。[2]
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美丽的草原我的家》一课为例,这是一首蒙古歌,歌曲通过对蒙古美丽草原景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草原生活的热爱。考虑到学生对于蒙古族了解甚少,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关于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有蒙古的服装长袍、扎腰带,常用的乐器马头琴,还有蒙古族的一些活动如骑马、摔跤,一望无际的蒙古大草原、烤羊肉和奶茶等,这样的一幅幅画面随着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身临其境,正置身于蓝天、白云下的大草原上观看蒙古族的赛马活动。在美景、美食和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的画面前,学生情不自禁对蒙古族生活产生无限的向往和热爱。有了这样的感情做铺垫,学生对《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所要表达的内容一看便知,对于所要表达的感情也能领会十之八九。歌曲所描述的音乐形象展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为更好感受蒙古音乐的长调风格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这样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改变传统听讲的教学模式,为初中音乐教学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以及感觉系统,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进而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二、渗透多元文化。
学生对于动态事物的印象远大于静态事物,并且动态还能给学生留下较深刻的印象。多媒体通过其强大的科技功能,可以把静止的书本知识以动态的形式演绎出来,为学生留下图文并茂的印象。不仅如此,多媒体还可以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
以八年级音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课为例,这是一首陕北民歌,主要表达了陕北人民热爱红军的真挚感情,再现了陕北人民欢迎红军到来时的热烈场面。由于这首歌反映的社会画面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比较久远,他们无法深刻的体会“军民鱼水情”在那个年代的重要意义。基于此,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电影《闪闪的红星》片段,为学生还原当时西北人民被地主阶级压迫的悲惨生活,最终在红军的帮助下,广大劳动人民才得以摆脱地主的压迫,翻身农奴把歌唱。经过这样的背景文化渲染,在唱歌中学生一下便进入歌曲所设的氛围中,让学生对这首歌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于是,对党的热爱和喜爱之情便被学生在歌唱中不自禁的表达出来。
就这样教师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渗透多元文化,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促使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大大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
三、优化课堂教学。
初中音乐教学最理想的效果就是课讲完了,学生还意犹未尽,脑海里全是跳动的音符、音乐画面以及故事情节。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凭借多媒体强大的科技效果,利用声音与图画,为学生展现一幅淋漓尽致的音乐画面,让学生有一种现场感、真实感,感受不同地域不同时代音乐的特点。
例如教学七年级音乐《友谊地久天长》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苏格兰的地理位置、风俗人情、节日场景等场面,还有苏格兰人民穿上格子裙拿着风笛庆祝的场面。这样的场景点燃学生学习的欲望。接着教师让学生仿照多媒体画面上苏格兰人跳舞的姿势,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边歌边舞。教室的氛围一下热闹起来,越来越多的学生受到氛围的感召,纷纷载歌载舞,向着自己的朋友唱出这首《友谊地久天长》,体验着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优化课堂教学,升化主题。
总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引入多媒体,可以让音乐这门蕴含美好元素的艺术,向学生展示它独具特色的艺术美,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还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价值和魅力,实现音乐教学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