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语文阅读教学
2018-02-25
(山东省新泰市青云中学 山东泰安 271200)
语文新课标明确规定:“阅读是收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必须抓好阅读教学,因为阅读教学不但是学好语文的基础,而且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也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做好语文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粗略见解。
一、朗读体验作为根本,整体感知体会文本
朗读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语文新课标也要求我们:“阅读教学应重视朗读、默读。并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以利于积累、体验和培养语感及能力。”因此阅读教学把朗读作为根本,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的阅读实践,才能让学生真正用心把文章读准确读通顺,并进一步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入境悟情。
日常的阅读教学我通常会这样进行:首先,让学生从整体上通读全文,读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读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接着,让学生精读课文,赏析文章的精彩语段、好词佳句,积累语言,并感悟文章的表现手法,升华情感,训练能力;最后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推荐,就是在要求学生读好教材课文的基础上,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或相似的精美文章给学生,并留出一定的课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表达能力。
二、情感教育贯穿始终,学习文本品悟道理
常言道:“诗言志,文以载道。”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都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态度、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师必须将情感教育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不仅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阅读,学习文本,体悟作者的情感,教师更要渲染熏陶亲自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进行情感体验,只有读者与作者之间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真正受到作者的情感熏陶,并获得思想启迪和审美愉悦。
语文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体现出浓厚的人文色彩,内容编排注重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步,主题选择注重给学生以思想教育,引导学生重视对生命的感悟与思考,这些对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作用巨大。因此,我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重将课文学习与情感教育有机结合,进行德育渗透。例如阅读杨绛先生的《老王》,我首先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预习作业,让学生用简短的文字写一写自己或熟悉的人的善事或善举,并思索“在生活中,怎样做才算是一个善良的人?”上课时,先自行发言,再小组讨论,然后让学生自主读课文,感知文章中“我”与老王交往的过程中互相尊重互相关爱的事情,并结合文章结尾的“我”的“愧怍”体会感悟作者的表达意图,从而让学生受到生动感人的善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还有哪些有待完善的地方,并如何去做?同时,结合本课主题,收集名言警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善良既是历史中稀有的珍珠,善良的人便几乎优于伟大的人”……并且做到熟记运用。由此,在阅读实践中,重视情感教育的渗透,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认知情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提高阅读质量和水平。
三、放手学生成为主体,质疑对话激活课堂
长期以来,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以来都存在很多的错误方式,要么是教师在课堂上“填鸭式”、“ 满堂灌”,唯恐哪个知识点讲不到位,少说一句都不行,一节课从头到尾喋喋不休;要么是师问生答的“满堂问”,问题不典型,思考不到位。殊不知这些教学方式都是完全错误的,既忽视了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也忽视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是一种极其落后的阅读观,禁锢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明确“生为主体,师为主导”,把问题意识放在首位,并且要鼓励学生善于在阅读过程中大胆质疑,探究讨论,互助合作,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实际的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成为很好的借鉴。首先“针对问题,生本对话”;其次“分组讨论,生生对话”;再次“筛选观点,师生对话”;最后“感悟质疑,自我对话”。在对话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内容要让学生有的放矢,问题要难易适中,说话语气也不应该是命令或否定,在引导学生探究讨论时,应多用一些“你认同吗?”或“你还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呢?”等语言,对于学生各抒己见的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应以鼓励表扬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在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一课时,有的学生对陈元方这个人物形象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认为在友人主动认错的情况下,陈元方仍旧“入门不顾”是无礼的表现。所以,放手学生认准其主体地位,打开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让学生在质疑对话中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四、用文本带动写作,拓展迁移学以致用
语文教学,历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这些能力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整体。
在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所运用的写作方法都可以成为作文教学的典范。在实际教学中,我常常告诉学生:“语文课本就是一本优秀的作文书,每一篇课文都是经典范文,我们要学会“改头换面”,学会“偷梁换柱”,让别人好的东西真正成为自己的,才是真正的阅读。”例如在教学《春》时,我问学生作者是怎样把春景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充满情趣的?学生通过分析课文总结出:抓住景物特点;合理的写作顺序;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运用等等。同时学生也懂得了在作文中如何写景。教学《昆明的雨》时,让学生分析“我想念昆明的雨”一句的作用,让学生明白了文章中点题和前后照应的重要。此外,让学生积累课文中富含哲理的议论段落,仿写课文中佳句的遣词造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通过用文本带动写作,不仅让学生积累了知识,还将知识拓展迁移,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总之,认清语文发展趋势,重视学生的基础积累,强化诵读的力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思想情感教育,让平等对话激活课堂,引导拓展学生的语言探究和阅读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个人素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