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初期聋儿随班就读的现状调查
2018-02-25
(吉林省聋儿语言听力康复中心 吉林长春 130062)
聋儿在学龄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教育之后,语言能力和其他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的康复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可以进入普小随班就读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聋儿康复的目的已经达到。相反,对于聋儿来说,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刚刚开始,要想真正进入主流社会,还有很长路程要走,还将面临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聋儿在进入普通小学随班就读后,往往不能适应普通小学的学习方式,不能融入健全儿童的生活圈子。有些聋儿学习发生困难,跟不上正常学习进度。因此,如何解决好聋儿康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并积极开展聋儿康复后续教育和服务,是聋儿康复工作者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次调研力求针对问题,了解情况,发现新问题,找出解决办法。
一、对象与方法
课题调查对象为长春市城区所属小学在校随班就读聋儿,调查以问卷为主,辅以访谈方式。由于国内没有成熟的调查、评估方法可借鉴,故调查前邀请特殊教育、康复医学、语言学、教育管理方面人员和聋儿所在学校的教师、家长共同研究,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表,调查表设置闭合式问题和开放式问题,分别就聋儿随班就读的环境、聋儿随班就读的听觉、语言、心理等方面的状况及学校的教育管理相关内容进行调查。调查问卷收回后,对取得的资料进行审核,确认有效问卷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经过初筛,课题最终调查了长春市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中25名康复后聋儿,随班就读时间最短1年,最长4年;聋儿家长34名;聋儿所在学校教师45名,从事这项工作最短1年以上。
二、结果
1.学校和教师对康复后聋儿随班就读工作的态度和管理。在接受调查的学校中,60%的学校积极与复健后上课的聋哑儿童合作,有些学校拒绝让复健后上课的聋哑儿童;100%的随班就读聋儿建立了个人档案。但是,调查中发现所有的学校都没有专门的档案资料、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也没有选派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的措施。被调查的45名教师中赞成康复后聋儿随班就读的8人,基本赞成的21人,不太赞成的11人,不赞成的5人。
2.参与康复后聋儿随班就读工作的教师队伍状况。在访谈中,被调查的教师都认为聋儿随班就读有利于聋儿的身心健康和语言发展,但聋儿的语言发展与正常同学有一定的差距,因而担心聋儿今后的发展和教学上的困难;教师在教学中分别采取一些他们认为有针对性的措施,如将康复后聋儿安排到前排就坐、注意利用口型、教育其他同学关心和帮助康复后的聋儿、不要歧视、个别辅导、以鼓励为主的教学方法等。被调查的所有教师都没有接受有关特殊教育的相关培训,因此普遍感到相关资料获取困难,在处理相关问题时缺乏专业指导。
三、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目前长春市康复后聋儿随班就读工作状况如下:
1.康复后聋儿随班就读的工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表现在学校没有明确、可操作的相关制度;教师没有得到相关的专业培训,获取相关的专业资料困难等。
2.教师对聋儿随班就读的意义有一定的认识,其中64%持赞成和基本赞成态度,但认识仍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少数教师的观念还需要改变。
3.教师中,89%的人认为基本或完全能和聋儿相处,84%的人认为聋儿基本或完全能适应班级集体生活,91%的人认为聋儿基本或完全能遵守学生行为规范,69%的聋儿能参加或积极参加学校活动,76%的聋儿自己没有孤独感。同班同学中,86%的人认为聋儿能参加或积极参加班级和学校的活动,85%的人认为老师对聋儿很好,90%的人愿意或非常愿意与聋儿玩,98%的人愿意或非常愿意帮助聋儿。
4.聋儿中,84%的人能或基本能听清别人的讲话,64%的人基本或能听清教师讲课,68%的人认为同学能听清他的语言。同班同学中,83%的人基本或能听懂聋儿的语言,91%的人认为聋儿能后基本能听懂他们的语言。教师中,82%能基本或能运用口语与聋儿交谈,75%的人认为聋儿能或基本能听懂别人说话。
5.从聋儿参与随班就读的心理感受看,随班就读有利于聋儿的健康发展。66%的家长认为聋儿上学后较以前活泼,其他调查也发现学龄初期的聋儿心理障碍不明显;教师、同学基本上没有因为聋儿的听力和语言的障碍而歧视随班就读聋儿。
6.所有接受调查的家长认为,助听器对随班就读聋儿仍然有相当大的作用;大多数教师和家长认为随班就读聋儿仍然需要必要的康复训练。
以上是问卷中闭合式问题的结果和分析。有关开放式问题由于回答较分散,未做具体统计。
目前,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教育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听障儿童康复工作者的关注。但由于听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自身的复杂性、专业的整合性以及社会协调性等特点,研究尚不多。如随班就读人数、同伴关系与人际交往,如何充分发挥听障儿童、家长、学校及相关单位机构的作用等。有关单位、研究人员会加强对听障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的研究。
作为家长,我们应努力成长,为孩子尽可能的提供好的榜样和环境。让我们的孩子在早期得到各方面的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