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自然歌唱理念实施的必要性
2018-02-24彭湘
彭湘
摘 要:近年来,高校声乐教学迎来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风格更加多样化。文章对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以及自然歌唱理念的实施进行探讨,分析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的方式。通过相应的理念来完善教学的内容,营造舒适的教学环境,推动声乐教学的发展,同时也探究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自然歌唱理念实施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自然歌唱;教学现状
现阶段传统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对于音乐演唱的技术训练要求很高,传播者和学习者都要注重声乐训练过程中基础的发声练习。在声乐学习的过程中,以培养未来音乐教育的主力军为主,培养学生基本的发声方式,让学生有感情地诠释和歌唱音乐作品,将作品的内涵进行合理的定位,是高校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和目标。很多高校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学的理念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是承袭了西方声乐的基础教学训练和教学模式。这使得很多声乐老师和学生都只是刻板地模仿西方声乐的演唱技巧,这种一味的模仿式教学不利于高校教学的开展,真正的音乐应该由内心而歌唱。本文对于高校声乐教学中,自然歌声的理念进行探讨,同时也要结合课堂的教学,探讨如何在声乐教学中还原自然状态进行演唱技巧的训练。
一、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高校声乐的教学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声乐的演唱具有独特的演唱形式,可以直击人的内心。高校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也承担着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我国的声乐由于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曲调不同、韵味不同、情感不同所展现出来的声乐作品也就存在差异。因此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与时俱进,更新教学观念,要强调学生们演唱过程中共性的统一。最开始高校声乐教学就是对于西方学院派教学模式的模仿,但是这种方式使声乐演唱中的自然演唱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素质教育背景下,声乐专业不断进行扩招,声乐老师承担了巨大的课程量和任务量,同时也面临着学生层次能力不同,不好逐个教育的问题。由于学生学习程度和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高校声乐教学的开展,只是建立在相互模仿、聆听的阶段。很多学生都會认为现行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是枯燥和迷失自我的,同时这种学习的方式也缺少情感投入。由于理解力的不同,有些学生很难学会一样东西,会感到挫败,在音乐学习过程中,也很难摆脱学习的误区,更何况高校课程设置的学习时间本身就短,而且采用的是一对多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的教学开展都是以教学大纲为主,接触的也是教学大纲的基本曲目,很少接触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同时教学开展中也很少让学生发挥自身的表演个性。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侧重于对音乐作品的处理和流畅度的处理,很少关注作品本身的民族特点、曲式结构和创作的元素等方面。
从现阶段高校声乐教学的开展情况可以看出,演唱的曲目大部分选择的都是为人所熟知的音乐作品。而对少数民族音乐作品演唱的较少,甚至很多练习曲都是建立在西方曲式结构上进行练习的,对于地域的声乐作品,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民族声乐的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自然歌唱理念的意义
对于声乐的学习和训练,不应该集中在发声练习上,要集中在对综合能力的提升和修养的提升上。这样就使得学生对音乐的训练有了一定的认识,歌唱的时候即使走了弯路,也不会走特别远。学生在声乐练习过程中需要了解自然歌唱的转化,自然的歌唱是一种情感的梳理,就是让整个声乐教学模式由繁杂化为简单。自然歌唱的理念就是需要让学生自然地呼吸,通过自然地对于生态的运用来发出声音。以往的教学以传统的发声练习为主,往往就是对呼吸做一些特别的训练,虽然这种方式也有利于声乐的演唱,但是更好的歌唱,还是需要具备自然的状态。自然状态下的歌唱才可以创作出好作品。在歌唱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自然情感的抒发,调整自然歌唱的呼吸状态。在歌唱时要学会不刻板、不生硬,了解到大众对歌唱的反馈和喜好,对歌唱的练习要学会自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声与情、技与艺之间相互连接的部分,要将发声吐字和内容的表达,作为整个歌唱的主体。一个好的歌唱方式不仅仅需要技法,更重要的是需要声情并茂,需要将情感和自然的声音之间相互结合,才能达到歌唱的最高境界。而想要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需要把声音训练、歌唱语言和对歌曲内容的表达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自然的歌唱理念下,对声音进行诠释,更好地抒发情感。
歌唱的本质是对自然规律的一种遵从,声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倡导追求自然歌唱的最高境界。在声乐训练的时候,要加强对音乐的表达,自然地表达,掌握声音和情感之间的关系,在歌唱时,游刃有余、自然而然地对情感进行抒发。
真正的音乐作品,展现出来的不仅仅只有风土人情、壮丽的河山,还有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以及崇高的民族精神。在自然的创作理念下歌唱,演唱的作品才可以打动听众和歌者的内心,真正做到情感式的交流。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歌唱环境,诱导学生们放松身心,用自然的状态去歌唱,发现声乐演唱的共性和个性,注重练习和实践之间的关系。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转变观念,从原本的以老师为主,变成以学生为主,老师要探索演唱时的教育方式,间接地将演唱转换为内化的一种练习,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注重因材施教,在学生们进行演唱时,挖掘出每一个人学生的潜质和个性,让每一个学生可以找出属于自己的漂亮音色,在科学发声的基础上,达到自我演唱风格的形成。
三、自然歌唱理念下提出的高校声乐教学思路
高校声乐学习的过程中,自然歌唱是对内心情感的一种抒发,同时也是外在艺术的一种体现,可以加强对声乐的训练和研究。自然的歌唱理念应贯穿于整个高校的声乐教学。
(一)建立起优化声乐教学的课程
多元化声乐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声乐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因此高校关于声乐教学的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转变教学观念,在课程内容设置和课程目标改革上进行一定的革新,要以推动本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为主。在此基础上高校老师要让学生充分理解其他声乐作品,教学的转变主要是要区分新与旧、共性和个性的问题,要让学生们在演唱的过程中回归歌唱的本身。课程的教学开展要不断进行创新,要将创新和传统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们对不同的音乐进行训练和学习。声乐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不能只上每周一节的专业课,也应该扩展课程的内容,例如曲式和作品分析、视唱和练耳等。声乐专业课科目的开设需要引导学生们了解音乐作品的产生,以及音乐作品的内部结构,通过基础性的练习和新的训练,让学生们加强对艺术的展现。声乐的表演过程中,有很多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束缚着学生们的思想,故而声乐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以自然歌唱的理念为主。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开设不同的课程,让学生有机会感受不同的学习和训练。
(二)注重自然声区的训练
自然的发出的声音被称作自然声区,这是声乐演唱中必须要有的。没有好的自然声区,就无法学习低声区和高声区。高校的声乐教学专业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要在教材中大量使用自然声区的歌曲,要让学生们主动解决呼吸、音准的问题,让学生们体会到气息对声音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对练习曲的训练,要注重对练习曲节奏的把握,练习一段时间之后要加强对练习曲速度的把握。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选择母音进行练习。练习的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歌曲,尽可能让学生们在练声的时候没有任何负担,将曲子的声音和整个歌唱的歌曲融合在一起。通过综合自然声区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们正确对待声音的概念,打开气息。在学习声乐知识的时候,要注重让声音较为自然而又流畅地表现出来,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要急躁和贪图求快。在自然声区的训练还没有练好的情况下,不能让学生盲目地唱一些无法企及的作品,因为自然声区训练过程中没有气息的支持,嗓音没有打开的时候,是唱不好高音的。让学生盲目练习的结果就是损害了学生的嗓音,让学生走了不少的弯路,所以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于自然声区的训练。
四、结语
由此可以知道,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自然歌唱的理念是长期发展的,也是推动高校声乐教学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高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对自然歌唱理念的运用,可以加强学生们对声乐的学习,让学生们可以科学地掌握发音,灵活地掌握声乐的具体表现力,稳定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们加强对于声乐作品的理解。面对现阶段多元化音乐的冲击,声乐教学的发展也要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时刻保持创新。如何创新教学理念,这是每一个高校声乐老师所需要思考的。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引用,高校的声乐教学不能像富士康工厂加工一样模式化,要学会因材施教,以开发人的潜力为主,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们运用自然歌唱的理念演绎声乐艺术,由内而外地培养学生们感悟音乐中的情感,加强学生们声乐学习的技能训练,培养独具特色和风格的声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姚晓婷.自然歌唱理念在高校民族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新西部(理论版),2017(19):149-150.
[2]李晓霞.我国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研究综述——基于新课标的实施[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1-144.
[3]笪方能.新形势下高师声乐教学模式与方法探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145-149.
[4]郑茂平.高师声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实验研究——从教学心理学角度探求高师六种新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有效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5(4):86-94.
[5]詹桥玲.高师声乐教学的弊端及对策[J].黄钟(中國.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3):106-109.
作者单位:
阿坝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