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朝阳地区三种树种耐旱性比较研究

2018-02-24丁文涛

绿色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荆条刺槐抗旱性

丁文涛

摘要:为筛选朝阳地区造林耐旱树种,以油松、荆条和刺槐3个树种的1年树苗为试验研究对象,从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两方面变化对持续干旱条件下油松、荆条和刺槐3种树种的抗旱性进行了测定,并综合比较了3个树种对干旱胁迫的响应能力。结果表明:3种树种在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上各不相同,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为油松最高,刺槐最低。

关键词:朝阳;油松;荆条;刺槐;抗旱性

中图分类号:S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8)03-060-02

1 引言

朝阳地处辽西干旱地区,土壤贫瘠,土壤固水能力差,给当地树种结构改变和造林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选择耐旱造林树种十分必要。油松、荆条和刺槐在北方常被作为旱地造林的主要树种,为明确3种树种的朝阳地区种植适应性,从中筛选该区域最佳抗旱树种,试验从丙二醛和相对电导率两方面对油松、荆条和刺槐3种树种的耐旱性进行了测定,并比较了3个树种对持续性干旱胁迫的响应能力。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以1年生油松、荊条和刺槐长势一致树苗为试验材料,试验地点选在朝阳县某林场场区内进行。

2.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7年6月开始,试验选用盆栽的方式,盆栽所用的塑料规格为35cmX30cm,每盆放入5kg土壤。将树苗装入盆后置于通风透气性良好的温室内,盆底垫好塑料薄膜,放置一个月,浇足水分,使树苗成活。7月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每次测定后补浇500ml水。每隔一周测定一次,即7d、14d、21d和28d,每个处理5盆,重复3次

2.3 试验方法

(1)丙二醛(MDA)含量。取下0.5 g幼苗叶片,添加2mLl0%的三氯乙酸(TCA),一起研磨成匀浆后,在添加3mLl0%的TCA混合后继续研磨。在4℃条件下,将研磨液以4000 r/min转速在离心机上离心10min,将上层液提取出来备用。

取出两支具塞试管中分别加入2mLMDA提取液和2mLl0%TCA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2mL0.6%的硫代巴比妥酸(TBA)。将试管在水浴锅煮沸15min,然后放人冷水中冷却。将冷却后的试管在4℃条件下,以4000 r/min转速在离心机上离心10min,提取上清液备用。分别在532nm及600nm处的吸光度(以蒸馏水调零)测定样品及对照。

(2)相对电导率。随机取幼苗5个叶片,然后用蒸馏水洗净,凉干后加30mL0.8mol/L甘露醇溶液室温条件下浸泡2h,用DDS-307型电导仪测定初始电导率(ECO),再将叶片在沸水中煮沸5min,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30mL,再测定总电导率(ECT).计算相对电导率(ECO/ECT)。重复3次。

2.4 数据处理

数据的整理和处理利用Excel,文中所用数据均为3个重复的平均值。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分处理对丙二醛(MDA)含量影响

丙二醛(MDA)是细胞膜脂过氧化的产物,器含量的多少可以用来衡量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当植物体处于逆境时,器细胞内自由基平衡系统受到破坏,致使细胞膜损伤,造成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生物体细胞内部的破坏,最终加剧伤害甚至死亡,所以可以采用MDA含量变化来衡量植物组织损伤的程度。

图1为干旱处理3个树种幼苗MDA含量的影响。由图1可知,3种幼苗MDA含量的随着干旱胁迫的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升高,上升幅度以刺槐最大。在前21d,荆条和刺槐的MDA含量较接近,在第21d后,两者MDA含量差距拉大。在第28d时,荆条为9.58μmol/gFW,而刺槐为10.24 μmol/gFW。在整个试验期内,油松的MDA含量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在第28d时,MDA含量8.25μmol/gFW。

3.2 水分处理对相对电导率的影响

相对电导率则是植物细胞膜透性大小的反应。当植物处于逆境时,其细胞膜可能受到破坏,使细胞失去完整性,最终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相对电导率变大,所以可以用相对电导率的大小衡量细胞膜的完整性。

图2为干旱处理对3个树种幼苗电导率的影响。由图2可知,4种幼苗电导率的随着干旱胁迫的程度的加剧而逐渐升高。荆条和刺槐都呈先升一降一升的变化趋势,在第14d都出现峰值,分别为44.54%和46.52%。而油松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在第28d时,油松、荆条和刺槐的电导率分别为47.63%、57.55%和63.38%。

4 结论

本试验从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两方面对3个树种幼苗叶片细胞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油松、荆条和刺槐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均表现了良好的抗性,对朝阳地区的土质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比较而言,3种树种中,油松的在丙二醛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变化行表现较好。抗旱能力顺序为油松>荆条>刺槐,可为日后朝阳地区旱地造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高俊凤.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高 扬,张刚,秦桂芳,等.发展朝阳市“两高一优”林业的必由之 路——对调整树种结构的探讨[J].辽宁林业科技,1993(6):53 ~56.

[3]王红梅,包维楷,李芳兰.不同干旱胁迫强度下白刺花幼苗叶片的 生理生化反应[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8,14(6):757~762.

[4]张 刚,文冠果的抗旱性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 学,2014.

[5]杨 泱,冷平生,张 博,等.3种边坡绿化植物抗旱性研究[J].中 国农学通报,2010,26(13):272~278.

猜你喜欢

荆条刺槐抗旱性
日出(外一首)
刺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刺槐树
荆条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辽西地区的分布和保护利用价值
油菜素内酯对小麦幼苗抗旱性的诱导效应
胚芽鞘在小麦抗旱性鉴定中的作用研究
3种海棠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
“聪明”的刺槐
秦始皇拜荆条
负荆请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