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旧住宅小区改造设计与实践

2018-02-24谭意

大观 2018年10期
关键词:改善基础设施

谭意

摘 要:现如今时代快速进步,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于改善居住条件及提高物业服务质量的呼声也随之强烈。很多老旧宅小区由于基础设施不足,治安缺少保障,导致居住环境不理想。通过对娄底铁路小区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对小区改造中存在的困难从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以进一步提升小区的居住条件,完善相应设施设备,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居住条件;基础设施;改善

老旧住宅小区的改造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举措。铁路小区的改造,有利于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品质,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改善小区环境,延续历史文脉,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湖南娄底市中心城区的中心部位,北临秀石街,西北有城市支路,西北角是农贸市场,南靠娄底市第五小学,是铁路职工家属的住宅小区。该项目区域内共有9栋住宅楼,共330户,总占地面积14029.34m2。此次改造的主要部分在于建筑物外立面、景观绿化、雨污分流和配套设施等等。

娄底铁路小区在项目勘察中还是发现其存在场地优势和劣势的。其优势在于建筑物较新,轴线明显,空间开阔,可塑性强,场地绿化基础较好,植物生长茂密。其场地劣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筑外立面防盗窗、线路等杂乱,存在安全隐患,影响美观。

道路破损严重,主道路不足4米通行不畅,转弯半径及倒角不符合规范、无回车场等不能满足消防要求,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北入口右侧的简易停车场不能满足需求,造成宅间道路车辆乱停和侵占绿地设停车位,影响消防和安全通行。

杆线杂乱,影响美观和安全使用。

植物生长杂乱,植株老化、严重影响观感和阻碍建筑南面的采光需要。

设施小品缺乏,健身器材破损严重。

二、改造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明確重点内容。改造要顺应群众的期盼,先民生后提升,先近期后远期,明确小区改造的重点和难点。

坚持因地制宜,做到精准施策。结合本地和小区实际,在改造的各环节上充分反映居民需求,共同制订科学的改造方案。

坚持以人为本,做到生态节约。充分考虑使用人群及场地的现状条件,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建成生态自然、休闲游憩的景观空间。

三、设计策略

(一)彰显小区个性,突出文化亮点

小区改造首先要切中主题,擦亮文化名片。搞好环境整治,建设铁路生活小区,保留原有的文化底蕴——铁路情怀、地域特色。其次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质。完善小区的公建配套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归属感等。

(二)消除安全隐患,改变道路现状

小区道路年久失修,路面接缝多,部分路段破损严重,乱停车现象严重,且道路窄,转弯半径小,无回车场,消防车不能通行,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整修道路加大容量,增设回车场和停车位,是解决消防安全和停车问题的重要措施。

(三)融入海绵城市理念,解决雨污混流

小区内的雨污水管网堵塞严重,但部分区域存在雨污混接问题。改造后的小区雨污混流问题得到解决,透水混凝土、透水铺装“吸收”路面上的雨水。

(四)改变外围形象,提升小区品位

对小区的入口、围栏和建筑外立面进行改造。新建门卫入口,围墙改墙刷真石漆,规范建筑外立面形象,整理绿化,提升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五)健全功能配套,完善基础设施

小区现居住环境较差,硬件配套设施不全,没有物业管理。改造后要有常态化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物业服务,加强小区公共保洁、秩序维护、停车管理、设施维修、绿化养护等。

四、专项设计

(一)大门改造

改造前:小区门卫破旧,出入口门禁缺失,不利于管理。

改造后:按新的要求设计门卫,改善入口形象,便于管理;使标志醒目,便于识别;入口与小区内景观相互衬托,彰显品位。

(二)围墙改造

对小区围墙整体翻新,拆除小区东南角现有的残墙,加大景观空间,对南面挡土墙进行垂直绿化。

(三)道路、停车位改造

改造前:小区道路使用多年,缺乏养护,路面接缝过多,部分路段破损严重,消防车不能通行。且整个道路标高低于城市道路,常造成雨水倒灌的局面。

改造后:结合道路提质改造提高道路地面标高,对道路加宽,增加回车场,满足消防车使用要求。原来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改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达到环保、防尘、降噪和增添行车舒适性的效果,同时增加道路引线和减速带等基础设施,加入内嵌式林荫停车位,既满足绿化要求,又缓解小区停车难的问题。

(四)新设非机动车停车棚

小区内入口处原有摩托车棚设施陈旧,已无使用功能,本次改造将在门卫西边设置一定数量的非机动车集中停放棚,进一步规范小区非机动车停放秩序。

(五)增加小区微型消防站

为满足消防要求,本次改造将在小区内新增配一个微型消防站,将在原门球馆器材室改造完成。

(六)休闲健身广场改造

改造前:小区休闲广场面积较小,植被杂乱,杂草丛生,健身器材设于路侧,已损坏。无遮阳,缺少活动空间。

改造后:拆除东南角残墙,加大广场空间,地面铺装为塑胶地面,合理配置植被,增加遮阳空间以及健身器材,让休闲广场真正成为小区内居民休闲交流的场所。

(七)绿化改造

改造前:植物生长杂乱,植株老化,缺乏养护管理,严重影响观感。建筑物南面的乔木严重影响室内采光的需要,林下植物缺阳光,生长不良。绿化地黄土露天,乱建停车位,破坏严重。

改造后:将建筑物南面影响采光和阻碍消防车通行的乔木进行移植,保留其它乔木和生长良好、不影响改造的灌木。小区内原有乔木共105棵,其中樟树(胸径20cm~30cm)共92棵,广玉兰(胸径13cm~15cm)共13棵。由于影响建筑物南面采光和影响消防要求的乔木需要移植43棵,其中樟树移植32棵,广玉兰11棵。保留樟树60棵,广玉兰2棵。新增色叶乔木和花灌木形成景观视觉焦点,同时对一些品质很差的球灌木及绿篱进行废除。增设停车位,线路入地拆除电杆及拉线,规范绿地和增加绿地,保证小区的绿地率。

(八)建筑物南北两侧地面铺装

为保证小区内的绿地面积和方便底层杂房出进,将绿地移向建筑边,水沟改为有盖明沟。车行道改为沥青混凝土,球场健身区为塑胶地面,停车场为嵌草地面,其余地面均为块料地面(透水砖或陶砖)。

(九)建筑物外墙立面部分

外立面改造以6#栋为参照,其他栋以此为准。

(十)设施小品部分

宣传栏:小区内宣传栏缺乏统一规划,现较为凌乱,损坏严重,影响小区整体美观。对小区宣传栏位置进行规范,统一款式,提升小区整体形象。

垃圾桶:小区内现有垃圾桶设置偏少,且设置不规范,没有进行垃圾分类收集。对小区垃圾收集桶进行全面更换,宣传垃圾分类收集意识,确保每个楼栋都有一定数量的垃圾收集点,提高居民的爱护环境意识。

坐凳:小区内现有休息坐凳设置偏少且样式老旧。对小区休息坐凳进行全面更换,确保每个楼栋下有可休息的坐凳,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

健身器材:小区内健身器材损坏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对小区内健身器材进行全面更换,方便居民强身健体,丰富业余活动。

(十一)日照影响

移栽部分紧挨在建筑南面的高大乔木,减少对住宅的日照影响和安全隐患。

(十二)配套设施

1.建筑明溝

改造前:建筑物散水破坏,明沟垃圾堆积,堵塞严重,散发恶臭,影响小区生态环境。

改造后:结合宅旁绿化改为有盖明沟,阻止杂物进入,保持水流通畅,防止夏季蚊虫滋生,彻底改善小区环境。

2.亮化完善

改造前:小区现有庭院照明部分有损坏,且整个小区夜景亮化灯布置偏少,部分区域缺失或分布不合理。

改造后:对小区夜景照明重新布置,营造和谐的小区光影氛围。

(十三)党建文化改造

改造前:小区的宣传栏严重破损,绿化品质很差,外部形象差。

改造后:在小区入口增加党建宣传窗口,宣扬党建精神,提升小区内涵。

五、结语

老旧住宅小区维修与改造是现今许多城市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时间的推进,很多住宅小区呈现诸多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长效管理,且在短时期内不能拆迁改造的小区。它们已不适合当前社会发展与居民需要。必须在提升改造基础上,全面提升小区的居住条件,完善相应设施设备,打造适宜居住区,利用现代化生态建筑设计策略,促进老旧住宅小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斌.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提升改造问题研究—以天津市河西区为例[D].天津科技大学,2016.

[2]王天驰.现代城市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7(4).

[3]孙梅花.老旧住宅小区改造的现状与建议[J].城市建筑理论研究,2017(10).

[4]周玉明.老住宅小区改造设计探讨[J].苏州大学学报,2007(10).

作者单位: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改善基础设施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基础设施投资项目
前7个月国内充电基础设施增加12.2万台
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城市道路下穿立交排水设计研究
财政部对公共基础设施会计准则征意见
浅谈我国高校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IOWHA法的物流需求组合改善与预测模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