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
2018-02-24潘凤娇
潘凤娇
(牙克石林业第一中学,内蒙古 呼伦贝尔)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中政治课堂要担负起重大责任,而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所以高中老师在生活中要注意搜集时政热点,并结合课本知识体现在课堂上,为学生带来最新的理念意识。
一、创设和谐课堂,在交流中认同核心价值观
创设和谐课堂,为学生营造灵动的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下放飞自我,释放自己被紧紧包裹的心灵,创造出有弹性的生命力。课堂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入学生心中,需要借助一种和谐的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模式,为学生在思想上擦出智慧的火花提供助力,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判断能力。愉悦开心的交流模式,让学生深刻认识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例如,在《文化生活》的第七课中,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岳飞、钱学森等爱国人士的感人故事,展示金晶在北京奥运会上用身体保护火炬的感人事迹,营造出和谐感人的交流氛围,接着让学生自由讲述交流自己所知道的爱国故事,讲述自己对民族精神的认知和感悟,通过学生之间友好传递正能量的方式,使他们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的重要性,深刻感悟领会我们的民族精神力量的强大,让学生深深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
二、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通过语言、文字的隐形教育方式与合作、探究活动的显性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刻领会并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这一课程的教育时,要让学生明白,金钱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取决于人的态度而不是金钱本身,慈善在金钱的使用中被称为“第三次分配”。除了用文字来教育学生以外,还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用之有度、用之有方,量力而行,适当消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怀仁德之心,行济困之举,与人亲近和睦,践行博爱仁义、扶危济困,用行动诠释友善、平等、文明,并在日常生活的金钱利用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注重“讲授法”,在引导中领会核心价值观
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老师让学生循序渐进的领会,使学生内在的观念受到影响,强化学生的修养,并逐渐形成自我。引导教育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老师引导的过程要讲究方法,“讲授法”是高中政治教育中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方法,大部分的知识都需要通过老师讲授,才能在学生意识形态中形成自己的思想,学生通过有意义地接受知识的过程,在短时间内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教师适时地运用讲授法是让学生简便高效地获得知识的过程。例如,在《文化建设中心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讲授引导学生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为学生讲授建立思想理论体系的关键点,概括抽象且有高度的知识内容,老师通过讲授法为学生分析归类,让学生在了解掌握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中可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授法虽然单调无趣,但是也要强化利用,为学生确立中心思想,为学生了解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标杆。
四、结合生活主题,在感悟中升华核心价值观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课四本必修课程中,名字里都包含了生活,足以见得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宗旨也是要让受教育者在生活中践行意识。在教育的过程中要贴合生活主题,让学生学以致用,以生活为切合点引入教材知识能够有效升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能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教学中,可以首先让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有哪些不文明的行为,学生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思考,并对不文明行为展开反思,如何改进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文明行为的正确方式。学生在讨论反思过程中强化了对不文明行为的认识,并且能够在日后的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不再对不文明行为置之不理,所以要通过结合实际生活,升华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让学生付诸实践[2]。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贴合生活主题,为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要注重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强化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利用讲授法为学生树立标杆,确立重要的中心思想,另外教师对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与时俱进,掌握时代脉搏,根植于青年学生的意识形态中,使学生践行于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