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机械基础》课程整合的研究
2018-02-24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 辽宁大连 116622)
一、研究背景
随着现代工业新技术的不断发展, 各专业知识构架也不断变化,这就导致各专业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加快课程改革进程, 我校近年来,以数控、模具专业为重点, 进行课程的改革尝试,确定了适应专业培养需要的课程新体系,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对《机械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到知识体系的改革尝试。发现一些问题, 也取得一些经验。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中逐步深入的应用,教育本身无论从目的、内容、形式到组织结构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及因特网等新型的教学媒体,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但我们对如何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其整合的目的及实施策略等方面的问题,还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向,从而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1]
以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教学发展的要求。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与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也就是促进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变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2]
二、进行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1.课程整合是现代职业教育特点与发展的要求
职业教育是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 这就要求我们职业学校的教学必须有明确的导向性, 就是要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 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它强调以能力为本位 ,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数控专业、模具专业岗位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素质要求,通过建立能力培养层次,从而分解落实各教学环节教学目标, 原来的专业基础课程体系与内容已经不适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例如 :《工程力学》学科性过于明显,很多知识点的针对性不够;原《机械基础》与《工程力学》的衔接不够好,如《工程力学》中的“摩擦”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中应用没有得到提高强化、轴的强度设计部分重复教学;《液压与气压传动》原单独开课 46 学时,对主要实现控制运动的教学目标显得效率不高等。所以将专业基础课进行整合,是中职教育的必然趋势 。
2.课程整合是制造业新技术发展的要求
随着现代机械制造业的高速发展,机械设计中模块化趋势日益显现,标准化机械部件日益增多, 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 使得我校现有专业(数控、模具)对机械零部件的知识更侧重于选用而非过去的设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同时新技术的出现必然带来新的教学内容,我们通过对课程进行整合调整,提高教学效率节省教学时间,为增加新的课程做好准备。由于以上原因我们尝试将《工程力学》与《机械基础》进行整合,并进一步整合《液压与气压传动》相关内容。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力学理论时结合机械零件实例,以期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另一方面把以往教学中相似内容放在一起,以减少知识的重复性,以达到突出技能培养重点及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研究目的及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通过对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机械基础》课程整合的研究,以利于学生在学习力学理论时结合机械零件实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以往教学中相似内容放在一起,减少知识的重复性,达到突出技能培养重点及提高教学效率。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1.调查当前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机械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影响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与《机械基础》课程整合的相关因素。
2.探索研究信息技术与《机械基础》课程整合方法,分析利弊,进行总结。
3.提出合理科学信息技术与《机械基础》课程整合方法,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把以往教学中相似内容放在一起,减少知识的重复性,达到突出技能培养重点及提高教学效率。[3]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方法:
1.基本研究法:“实践——反思”式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通过理论学习,案例设计的评价,活动过程的评价等,不断修正研究方案,改进研究方法,检验研究成果,把握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提高研究实践。
2.文献研究法:查阅文本资料,搜集国内外相关课题的动态,以此借鉴吸收,为课题实施奠定基础。
3.个案法:个案研究强调对“一个人、一件事情、或一个团体”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
4.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全面掌握相关课题的情况。
5.经验总结:总结课题研究基本经验、原则和措施,归纳出带有倾向性或规律性的东西。
五、研究步骤
研究步骤及做法:本课题在规定时间内,为保证课题的顺利进行,我们将该课题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三个步骤:
1.初期准备阶段(选择研究课题,完成课题研究申报表):首先由课题负责人组织召开课题小组会议,讨论研究筹备课题的选题、申报、立项等工作,并将课题负责人及其成员进行分工:即课题负责人主要负责填写课题申请报告,并制定小课题的具体实施方案(即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2.中期调研与实践研究阶段(实验研究阶段,根据研究方法实施研究,观察记录研究成果,收集整理第一手研究资料):制定研究方案,确定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向,建立资源库,为课题研究提供资料。课题组经过多次研讨,确定了课题研究思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全面展开课题研究,初步整理研究成果,形成阶段性成果。
3.总结结题阶段(整理资料,撰写结题总报告):在完成了对课题的调研、探索与实践等工作后,我们对所有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概括和总结,进而完成小课题研究论文;最后由课题负责人根据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资料撰写结题申请与结题报告。
六、研究对策
1.构建整合课程的新框架体系— —解决课程自身知识体系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矛盾
由于《工程力学》与《机械基础》两门课程本身是比较成熟的传统课程,经过多年的发展,已自身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同时也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如何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框架,确定教学重点以及各门课知识有机结合成为课程整合的关键。
2.精选教学内容,突出知识的实用性与针对性—解决理论教学内容取与舍的矛盾
课程的功能决定了新课程的实践性。根据本课程的任务,在教学内容组织安排上,加强知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克服原课程内容陈旧、结构固化、偏重自身完整性和教学内容组织缺乏弹性等问题。对于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即“职业性”是无可厚非的,但适度基础理论教学也是必须的。理论学习的缺乏,将导致学生很难适应新工具、新设备、新技术的发展变化,难以承受将来知识自主拓展的需要。退一步讲,即使他们作为直接操作者不能解决问题,但是一定要具备发现问题并将其表述出来的能力,这里需要他们具备相应的发现问题的能力,而这一能力也需要有相应的理论基础。[4]
3.采用新的教学手段 — —多媒体技术应用有利与提高教学效率
将以往《工程力学》、《机械基础》和《液压与气压传动》三门课合计 220 至 240 学时的内容整合为一门课后,现有教学计划只能安排为 150学时, 无疑使教学密度大大加强, 使学生接受知识的难度加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一方面从教学内容方面做必要调整,现在三年制中职学生只有初中教育背景,我们调查了国家初中教学大纲,了解了初中物理、化学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确定对工程力学平面力系分解合成等内容进行删减;对工程力学中运动学部分和机械设计中运动分析相关内容进行重组,减少重复以提高课时利用率。另一方面采用新的教学手段。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得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动态问题可视化,这就使得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例如:利用动画演示轴系结构,就比挂图讲解缩距教学时间一半以上。其次,结合现场教学使得学生对一些难以理解的东西学起来较为容易, 减少了复习时间。第三,在标准件的学习中,原来是看挂图、看陈列品。现在将标准件实物发到学生手上,对其结构的认识基本可以自学完成。总之,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基本适应了学时减少带来的困难。
七、研究成果及结论
通过研究得出: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机械基础》整合教学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最重要的是教师工作方式和教学观念的深刻变化。21 世纪的教师将在信息技术的条件下进行更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教师手边的参考书将可能被笔记本电脑代替,通过网络方便地查阅各种资料,无需像现在这样做大量重复性的无效劳动,写教案,出考题,陷入作业堆中。教师将不仅是基础知识的简单传授者,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学情景的设计师。教师是阳光职业,同时也需要终生从事学习研究和创造。教师需要更多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全面关心年青一代的心态、意志、情感、道德品质的发展,这在任何时候都是计算机无法替代的。
八、研究反思
本课题在写作过程中,鉴于课题组的知识和能力,只能从现有的条件和基础进行研究,有些观点可能不是十分成熟,望得到广大专家和学者的批评指正。课题研究要有理性的总结和大数据的分析,才能更直观地反映研究的效果和问题。研究中要多关注、多借鉴其他国家和先进学校的已有经验,结合相关研究理论思考总结,指导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在实践中边思考、边补充完善。应规范课题表达语言和填写格式,重视过程性研究资料的积累,建立起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立体网络,明确每一进度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从学习阶段——准备研究阶段——总结阶段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专项档案材料。坚持在做中提升,做中完善并注意报告设计中保持研究目标、内容与预期成果的前后一致性,研究过程还要更加细化。[5]
[1]南国农.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庭吉.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3]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万红,张新瑛.基于企业要求的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2).
[5]李奕萍,钱小芳.论高校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