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浅析

2018-02-24韩丽娟

新课程 2018年5期
关键词:习惯读书阅读教学

韩丽娟

(沭阳县胡集实验小学,江苏 宿迁)

一、传统语文的教学阅读模式

在传统语文课堂中,绝大多数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在课上学生会认真听课,在课下他们需要认真研究、吸收所听内容。学生始终充当一个被动学习的角色,也就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找不到学习的目标,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们的备课过程也很单一,基本上就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去安排课程内容,教学手段老套、形式陈旧,而且很多教师对于教材内容也存在理解不透、理解偏差的状况。最终就会使整个课堂气氛沉闷,导致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足,教学效果不佳。

二、阅读中教师教与学的把握

1.教师的准确定位

教师要认真梳理教材内容,将其中的重点、难点挑出来,运用灵活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反复讲解疑点,让学生真正明白这些知识。此外,教师要善于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把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不仅要让教学课堂变得有特色、有创意,也要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接受。

2.把握好“导”与“放”的度

在“收”与“放”的方面,作为课堂的领导者,教师们在实践课堂中也要重点注意,不仅要教会学生们学习,更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他们产生“我要学习”的自我意识。对于一些篇幅较长、难度较大的课文,老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预习的过程中还要标注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对于小组内也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就可以进行细致的讲解。这样不仅解决了学生的问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会独立学习。

3.自主学习的养成

10岁左右的青少年是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关键的时期。在这几年里,老师们要鼓励学生阅读,把上下五千年以来积攒下的文化精髓推荐给孩子,让他们在书籍中与历代名人、大家进行灵魂上的交流,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乐趣。

三、提高高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的策略

1.巧妙提问,激发阅读的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高效的提问不单单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从而提升教学质量、提高阅读效果。具体有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就是联系实际法,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要通过实际情况来进行理解;其次就是环环相扣法,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来摸清文章的大致主线,从而轻而易举地理解、记住全文;第三种就是横向迁移法。在文章中找到几个共同元素,并对这个元素提出相应的问题,接着再提出与这个问题具有相似推理性质的问题;最后就是矛盾质疑法,在文中寻找作者与已学知识不同的一些问题来提出质疑,埋下伏笔,从而提升学生们的兴趣。

2.重视读书方法,培养阅读的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喜欢上阅读,阅读兴趣就是重中之重。只有使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想要阅读,学生才能够发自内心地去阅读,在阅读时,学生的知识水平才能得到提高,组织学生进行读书交流活动,既可使学生通过阅读学习到新知识,感情和学习心得得到交流,也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使学生爱上阅读。

3.边读边悟,手脑并用

“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应鼓励学生阅读时边思考,边做笔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思维潜能不但能够得到发挥,对于知识的了解以及记忆的提高也极有帮助,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文章的钻研精神,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有些动作尽管简单,但经过长期练习,就能成为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在书籍中进行摘抄、对文章进行解释、建立读书笔记等,这些简单动作能使积累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变得更加活跃。

4.广泛涉猎课外图书,培养阅读习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使孩子们从小受益,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是转瞬之间可以养成的,一方面需要老师的指导,另一方面家长的监督以及鼓励也很重要。小学生在校时间十分珍贵而且有限,大多数空闲时间都是在家长安排的特长班度过。在晚上固定时间,家长陪伴孩子阅读,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养成阅读的习惯。

好的习惯需要坚持,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当你学会坚持,坚持阅读,享受阅读每天给你的快乐,沉浸与书中名人的交流之中,你的阅读能力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黄欣华.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与拓展”策略初探[J].中国教师,2013(12).

[2]李静.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与应用[D].宁夏大学,2013.

猜你喜欢

习惯读书阅读教学
上课好习惯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我们一起读书吧
读书为了什么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