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教育模式探究
2018-02-24夏晓斌
夏晓斌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北正街小学,湖南 常德)
语文是小学教育的最基础学科之一。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这一课程体系中也得以充分的体现,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的同时,也有效实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的概述
针对“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的要求,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规定了在经历一定教育过程后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解决了“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是对于教育目标的一种新的诠释。学生的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等多方面的能力,是学生能够充分适应未来社会、实现终身学习、达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二、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核心素养”逐渐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研究和探讨的新热点。我国核心素养的教育模式的建立是立足于现有的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际上的教学改革经验来推行开展的。推行核心素养的教学方案一方面明确了课程体系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将现有课程体系与教育教学实践更加具体化,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首先,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是小学语文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于学校教育的期望和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教导学生知识,还要对学生的能力和素养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满足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不断进步。其次,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重视在教学中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形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
三、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模式的策略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要执行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要教导学生相关的语文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素质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应加强教学中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引导,使教学内容与核心素养的教育形成完美融合,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丰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综合性教学是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的途径,继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如果学生学习的课堂积极性不强,主动性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素养和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积极丰富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或引导学生进行分组练习等,积极提高教学效率。例如,2017版的一年级语文下册中有一节口语交际课,内容为“打电话”,课程要求学生自己组织语言给自己的同学、老师打电话,同时也练习给爸爸代接电话。课程要求学生能够简短明确地传递信息,同时要具有相应的礼貌用语和沟通技巧。这节课除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技巧之外,还让学生了解生活上的必备能力,提升学生的问题处理与沟通意识,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社会性。还有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中的课文《触摸春天》一课,课文描述了盲人小女孩的生活片段,小女孩灵巧的一举一动,配合着春天的美景,展现了乐观向上的人生心态。学生在这一课程中,学习了优美的文字描述技巧以及人物描写手法和心理描写手法。同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对于文中“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句展开思考,让学生了解到,虽然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和境遇,也有各种不完美,但是通过自己乐观的心态和勤奋的态度可以拥有自己的美好生活。让学生树立了“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的永远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核心素养不仅体现了我国教育教学发展的新方向,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方式指出了新的道路。语文课程是小学基础学科,是构建学生基础知识的核心学科,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系。在新的课程改革趋势下,新的教材已经开始从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去建立小学语文课程体系。依照这一趋势,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学生将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实现自身的价值,实现技能提升和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1]钟桂娇.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研究[J].新课程(中),2017(7):9,11.
[2]胡书英.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J].教育科学论坛,2016(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