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间的沟通艺术浅谈
2018-02-24尚欣
尚 欣
(榆林市横山区城关小学,陕西 榆林)
一、实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沟通的重要性
首先,语文学科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其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师生间的沟通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其次,师生间的良好沟通能够使教师及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将学习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及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新课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不断深入,要求教师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性人才,这就需要师生间进行很好的沟通,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学生只有切身感受师生间的沟通艺术,才能提高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如何体现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沟通的艺术
1.利用生活化的语言,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还要提升语言的美感。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对书中所描写的内容不能很好地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学生描述一个真实、生动的生活场景,用通俗易懂、具有生活性的语言与学生交流,会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反馈,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实现师生间有效的沟通。比如,《鹿和狼的故事》是以罗斯福总统为了保护鹿而下令消灭狼,从而导致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为例,告诉我们生物之间相互平衡、相互制约的道理。为了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可以用谈话的方式来激起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师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鹿可爱吗?你们喜欢鹿吗?”生答:“喜欢。”师问:“那么,你们都知道哪些关于狼的成语呢?”生答:“狼心狗肺,鬼哭狼嚎,披着羊皮的狼……”再配上多媒体图片展示及讲解,师问:“可以看出狼在我们的心中就是罪恶的化身,那么,如果将所有的狼都消灭掉,对大自然生态平衡的维持真的好吗?”学生此时陷入了思考,教师这时再引入课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再单纯的是学习的“接受者”,通过与老师的沟通,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质感。
2.与学生建立情感共鸣,增强情感交流
很多教师认为与学生的沟通只体现在课堂上,其实,学生真正与教师敞开心扉地沟通与交流更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可以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与学生建立深厚的情感基础,才能真正实现师生间的有效沟通,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真诚地交流,平等地对话,要以一颗童心建立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关系,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真实情感,才会给予相应的反馈,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还可以培养学生善良、真诚的精神品格。同时,教师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主旨,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还要重视其学习中的情感体验。比如,《匆匆》是现代作家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本文用极为细腻的语言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光阴易逝的感叹与惋惜。文中通过急如火山喷发、缓如春风细雨的多样化形态体现了语言的节奏美,除此之外,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让学生感悟时光匆匆,韶华易逝,启示学生不要浪费时间,碌碌无为,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3.利用非语言沟通,建立师生情感
非语言沟通包括形体、表情、延伸、手势等方面的沟通,它是语言沟通的辅助,可以更加准确、生动地进行表达。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不要使用消极的非语言符号,如弯腰驼背、讲课不在状态、用嫌弃的表情看学生,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上课状态。教师一定要使用积极、鼓励性的非语言符号,让学生感受老师的真诚,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会更加认真、投入,建立学习的自信心,对其日后的学习也具有重要作用。另外,学生表现优异时,要给予适当的赞扬和掌声,建立学生间稳固的情感基础。
要想实现小学语文课堂师生间的良好沟通,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魅力,实现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多倾听学生的建议,给予学生充分的包容,关注教学中的细节之处,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真诚地对待课堂、对待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够敞开心扉地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师生间的情感沟通,不仅可以增强师生间的友好关系,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所以说,良好的沟通是学生对语文课堂充满热情的关键,使语文教学活动焕发出其特有的魅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提升。
参考文献:
[1]蔡思燕.新时期师生沟通策略的研究与实践[J].考试周刊,2010(51).
[2]孙栩洋.课堂沟通: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心灵之桥”[J].成才之路,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