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角下的新闻翻译及影响研究

2018-02-24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翻译者媒介受众

刘 普

(兰州交通大学博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101)

从世界翻译领域看,新闻翻译和经贸翻译、法律翻译、旅游翻译、外事翻译等相同都注重实际问题的翻译。在年复一年的翻译实践中,积攒了很多技巧、策略和翻译方法,但应用到实际中时,理论总结还是比实践程度弱了很多。实用问题翻译大部分是跨学科的、跨领域的实践活动。本文将具体分析新闻翻译传播学的视角及影响。

一、新闻翻译实践与研究现状

随着时代传媒的崛起,各大媒体都需要翻译很多国际新闻,来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于此同时,对外传播也正在逐渐扩展。正是出于对新闻翻译的重要认识,我们才要重视翻译的课程。然而,我国大陆新闻研究的状况,有很多问题与不足。新闻翻译和理论研究领域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因此现在的人们要想搞好语言分析和翻译技巧上的问题,就应从语言学和翻译学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它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更好的完善新闻翻译。新闻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载体,一直备受新闻界关注。这是个综合诸多学科的创新,新闻传播的研究受到传播理论的影响小。对于新闻翻译不仅仅局限于翻译领域上的实践,同样也应用在传播活动范围之内。传播领域对相关理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新闻翻译进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闻翻译的传播学模式解读

当今的信息社会,新闻翻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世界上的任何国家而言,任何事都离不开传播活动,它是通过搭建“金字塔”的形式对新闻传播的结构和性质做出细致解答的。新闻翻译在中外交流信息,促进我国更好走向世界有着重要作用。只有在翻译的过程中,完善新闻的真实性、新闻专业知识与翻译、摘译相结合,才能做到最好最新的新闻传播。对控制研究、内容、媒介、受众、效果等传播领域的分析,遵循这样的风格,新闻翻译可分为两种不同的传播途径,即新闻初稿的制作过程:原新闻本身及作者、媒体、读者、效果。翻译后的新闻的再次传播:译文本身及翻译者、媒体、读者、效果。所以要想在新闻中有良好的传播效果,必须细致的研究信息传播的途径并加以分析,让每一个环节如行云流水。通过这些方面的努力做出最好的传播效果。

三、控制研究:新闻所处的环境

新闻翻译是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语言间的翻译活动,是在特定的社会制度和生态环境下进行的。翻译者应该担当起译者和传播者所起到的作用,出版者负起相应的责任,遵循相应的传播规则。因为文化维度、交际维度的差异,翻译者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编译、改写、省略等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新闻的生态环境对翻译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称之为翻译的生态环境研究。何为新闻生态环境,可以分为三种:(1)在国家和政府掌控下;(2)服务于人们和经济的新闻生态环境;(3)思想文化和社会监督的文化控制。对翻译者来说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媒体对新闻呈现出的方面都各不相同。生态翻译和强调了译者的主体作用,通过译者的选择、适应与新闻文本的信息处理达到平衡。通过这些,我们了解了生态翻译学,对今后我们分析和了解翻译生态环境起了很大作用。

四、内容分析:新闻传播的观念上存在差异会对翻译造成影响

传播环境对新闻的制约存在着很大的影响。要想选择报道某一事件,能否得到关注和事件背后更深层次的意义有关,这是新闻翻译不可忽视的。对于传媒的性质、功能、新闻的真实观、传播、价值观和观念上的差异,都可以造成新闻传播的不同。对于新闻翻译者来说,更清楚地了解不同新闻观念,不同的新闻差异,是很重要的。

从翻译角度来提出方法:用变译理论来研究新闻翻译的技巧。把变译理论应用到新闻传播,表明了新闻翻译是社会功能应用型翻译,具有编译特点的翻译类型。对于各种不同的新闻,存在着不同的差异,那么传播的新闻在一定的环境下所产生的实际问题是翻译者所考虑的首要问题。这时就得用变译的方式来解决新闻中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政治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问题。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新闻翻译者,在脑海中应该清晰的知道,新闻传播是在一定制度约束下的社会活动。一定要在具体的新闻翻译实践中来解决各种各样的新闻差异,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文化传统来调整翻译攻略。所以新闻翻译者,在新闻翻译过程中变译和变译的过程都对传播内容分析有一定的帮助和依据。

五、媒介分析:媒介的类型特点对新闻翻译的影响

关于媒介的类型特点对新闻翻译影响的探讨,我们逐步来分析。首先,新闻翻译的媒介分析,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手段,在人类传播中起着重要作用。不注意新闻翻译和媒介的关系,就会制约翻译传播的发展。不同媒介之间的关系,是在不同形式的物质条件下渐渐表现出来的,但不代表着特定的信息,它组成了传播媒介,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体现了传媒界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历史中具有的非凡意义。

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新闻人员,就应该深入地了解不同媒介类型和不同媒介的特点,对其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媒介的认识与研究对翻译者是不可小觑的,只有深入的了解各种媒介的特点,新闻翻译者才能更好的利用媒介把信息传递给读者。尤其是电视广播语言,它不同于报刊,它对社会语言和名族文化的走向有着任何其它媒介不能企及的影响力。翻译者清楚的地认识传播媒介的特点是跨越媒介类型的,现在新闻翻译有着原来所不能比拟的作用。比如原来生硬死板的报纸新闻,翻译者们通过在电视网络配上图文的方式就使内容更丰富多彩,成了好听好看的广播新闻,电视新闻语言。所以说跨媒介类型将媒介的新闻翻译做成更好的媒介新闻是建立在对传统媒介了解的基础上的。

传播学中“把关”理论推断媒介组织,再把新闻信息源传输给大众的过程,把关环节在媒介内部形成。想进入传播的渠道必须通过把关人的价值标准信息才能传播。把信息写成新闻的人显然就是记者了,然后就是编辑。他们是新闻传播的把关人。所以新闻的筛选方式就是翻译了。人们从新闻翻译的角度去看,新闻翻译者必须对媒介组织有着具体的认识,比如其性质、功能、市场定位、传播目的、编辑方针等。这些都会深刻影响着一个翻译者的新闻题材的选取和编辑方针等各个环节,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把关过程。

六、受众与效果分析:新闻翻译的针对性和效果

新闻翻译活动其实也是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活动存在着传播者和受众。传播活动受众发挥着作用,没有受众的参与,传播活动是不完整的。新闻的翻译者必须对受众有所了解,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这是新闻翻译者最大的挑战。传播的好坏也是评判新闻翻译好坏的主要标准。为了研究能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研究者们早已把受众与效果分析作为传播学中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传播者的任何传播活动都要考虑受众实际情况和要求,受众实际上决定了传播活动的基本方向。以前传播研究对传播受众的认识是被动的,认为受众就必须在组织的传播下被动接受,缺乏自己的反抗力,没有自己的主见,一切都是传媒界控制的。经过社会的进步和传媒界的兴起,传媒界也运用了改进的策略,宣传活动运用的策略是把自身拥有的传播手段毫无遮掩地覆盖给各个不同地域的人民群众。

随后,传媒学上“有限定结果论”说明了传媒的结果并不是决定于媒体人的主要期望。传播的过程并不是单向的流程,而是具有双向流程的特点。传播者发出信息之后,受众者要做出积极,或者消极,或接受,或拒绝等成度不同的反映。一个宣传人的优秀形象和职业操守也是改善传媒结果的主要因素,只要传媒进一步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才有后期想要的效果。然后我们再来分析群众质量与传媒结果的联系,群众是传媒生存的土壤,两者共生共存。群众是新闻传媒消息扩散的基础,没有大众的反映和评价,就不能真正了解新闻的功效。对群众质量与传媒结果联系研究来体现了群众的数据学能力,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工作等。受众的特点:人数众多、分布广泛、成分复杂、流动变化等,和群众对传媒的理解等等,这些对传媒结果都有着很独特的意义。

以上分析对新闻翻译的主要目的,是想让从事翻译的人们增强理论的学习,在日后的翻译工作中,关注翻译的过程、语法和群众对结果的影响。这样才能在目标新闻和群众质量的基础上,来做出更好更优秀的新闻翻译,做出更加受众欢迎的新闻翻译。

比如,某通讯社的一篇新闻,在为读者构成和属性没有共同点的媒介组织翻译,要应用不同的“战术”。然而对于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会对新闻的深度、角度、侧重、语言类型有着偏好的需求。然而原新闻要再三考虑受众属性的翻译,使目标新闻在目标受众中有很好的传播效果。

七、结论

人们结合非语言领域学科和相关理论对翻译的影响,并用多种学科理论来补充、充实和建构应用翻译理论有趣味的试验。这种试验从另一方面又一次证实了,翻译学与其它学科结合培养应用翻译人才的必要性。本文目的是为了全面的增强翻译理论的创新。这个基本理论初见规模后,探讨了传播理论的产生过程,从而建立出更多的规则,总结出更多宝贵的方法和策略,当然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同仁不断努力,研究探讨,以积累更多的学科理论及翻译实践。

[1] 田玲.翻译美学视野下科技英语翻译的美学取向[J].安徽农业科学.2010(35).

[2] 罗辉.新闻英语的翻译[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3]郑阳.传播学视角下的翻译实践探讨[J].英语广场,2015,05:136-137.

[4]陈先贵,王芳.跨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新闻翻译策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05:106-108.

[5]师梦霞.新闻翻译的超文本因素研究[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147-151.

[6]雷芳.新闻翻译教学“看易写”理论实践[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479-482.

[7]杨雨红.新闻翻译的跨学科视角:研究方法与译者角色——评别尔萨与巴斯内特《国际新闻翻译》[J].国际新闻界 ,2014,08:161-173.

猜你喜欢

翻译者媒介受众
诠释学翻译理论研究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浅析新闻炒作下受众逆反心理
论翻译者专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翻译家
翻译者学术经历与翻译质量关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