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思政工作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8-02-24王鹏张尧杨立荣徐若冰

新时代职业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视域校园文化思政

王鹏 张尧 杨立荣 徐若冰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41)

一、前言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以下简称思政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一刻也不能动摇和松懈。要切实把思政工作做在教育教学的全时空、全领域中,要通过思政工作多渠道、系统性育人,就需要有抓手和突破口,这样才可以精准发力,这样才可以有的放矢。校园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抓手和突破口。

校园文化外在形式灵活多样,内在功能深刻重大。在思政工作的引领和指导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实现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还可以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高等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的是有知识、有技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更要培养出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因此对思政工作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显得十分有意义了。

二、思政工作视域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求

思政工作视域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求可以简单的概括为,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从思政工作、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的规律出发,探索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这种校园文化的熏陶来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接班人。

(一)遵循思政工作规律—德育为先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若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核心不偏离,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实现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愿景、发展、命运相结合。守好意识形态阵地,注意引导主流文化思潮和正确学术成果的推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校园文化的建设不偏离立德树人这一核心。

在具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措施上,可以形式丰富多彩,与时俱进。但这些措施的基础或是前提必须要是立德树人,因为这是核心、是方向、是原则。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信息和数据的产生速度与传播广度是惊人的。当代大学生可以很容易的接触到来自全球不同地域和国家的不同意识形态形式以及文化成果,这对思想上还不成熟的他们势必会产生冲击,进而造成混乱甚至是误入歧途。另外,有人认为作为高职院校要突出专业特色,要强化技术技能培养。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此处增长势必造成彼处消减,这样就不能保证我们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是否可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德育为先的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抓在日常,做在平常,使师生在课上课下能够不间断的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以德施教

高校是知识分子聚集之地,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中重要的一个群体,在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这样才能明道、信道,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与尊重,才能被学生视为指导者和引路人。校园文化需要有物质载体的建设,更需要有精神内涵的构建,例如针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和养成,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以使教师能对自己的事业不忘初心;要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以使教师能对传道授业更加用心;要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以使教师更有责任心;要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以使教师心中长存敬畏心。教师既是校园文化熏陶的对象,更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传播者。校园文化的顶层设计能否落地,好的校园文化能否被传承发扬都离不开教师这一环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与学生长期近距离接触,在传播校园文化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师德高尚的教师就像知时好雨,使得校园文化可以发挥出润物无声的育人功能。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教书育人规律,以德施教,重视对教师群体的培养和教育,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三)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德才兼备

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更加灵活务实,更加喜欢追新猎奇,当然也相对更加难以管理。正因如此,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好的教育与引导可以将上述特点转化为学习、工作的优势,反之将成为影响其生存发展的短板。思政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时代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高校工作和大学生思想状况,切实把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新做活做实。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时代性、要务实、要易于被接受。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思政工作创新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使校园文化建设成为推进思政工作创新的利器和展示思政工作创新成果的平台。做事先做人,成才必成功,所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德才兼备既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试金石。

三、思政工作视域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索

德育为先是对校园文化建设核心、方向、原则的明确;以德施教是对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好本职工作的要求;德才兼备则是衡量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考察思政工作成果,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因此思政工作视域下的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探索要紧密围绕德育为先、以德施教和德才兼备的目标开展。

(一)德育为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而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工作的一项重要抓手和突破口。

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证校园文化建设不变色、不变味。学校党委、团委、宣传部门、学工部门要各司其职,认真把关,负好主体责任,要做到认识到位,方法科学,保障得力。在时间上,要对不同年级的在校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熏陶,例如可以对一年级新生重点开展校风校史教育,对二年级主抓学风修身教育,对毕业年级侧重择业就业教育,形成每个年级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间都是层层递进,设计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流程,使学生能够真正从思想上成熟起来,能够树立正确的“三观”,能够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在条件允许的时候还可以尝试对毕业生的思想情况进行跟踪调查,把思政工作外延扩大,以校友会等形式,保持与学生的联系,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持续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形成一种离校不离心的校园文化。在空间上,不同场所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在食堂要营造节约的氛围,在图书馆要营造求知的氛围,在宿舍要营造和谐的氛围。不管师生在校内身处何地,都会有浓厚的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萦绕在周围,立德树人是这一切的主旨。

(二)以德施教,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思政课教师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这既可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不偏离核心、方向和原则,也可以将枯燥的理论讲授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可以尝试走出课堂,在校园里依托校园文化进行现场教学和延伸教育,比如在校史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例,而且是学生身边的真人真事,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加容易被理解、内化和传播。

在思政工作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但要对思政课教师更要对全体教师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道德观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他们具有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才能对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起到积极推动作用。要在校园文化中营造出师生互敬的良好风气,要让教师将自我提升、自我约束和自我修养变为一种自觉行为,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例如,专业课教师可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尝试将企业文化引入到校园文化中,体现高职校园文化的特色。让在校学生了解到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更加有针对性的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德才兼备,培养合格接班人

我国的高职院校是在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是必须要明确的问题。思政工作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在德育为先的核心、方向和原则下,遵循着学生成长的规律来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受众,在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前提下,可以多角度、多渠道的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这既是学校内涵的丰富,也是思政工作的延伸。以德治文,文以化人。

针对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现状和特点,在思政工作视域下开展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努力发掘优秀的校史资源。经过长期的发展与积淀,学校在不断摒弃不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部分,留下能够成为学校精神内涵的文化财富,这部分的量不一定多,但一定是经过了历史的选择,所以它厚重并且易接受。这部分内容也就成为校史中最为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悠久的历史、优良的传统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是十分深刻、鲜活的。其次,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尝试对接企业文化。高职院校的最大特色就在于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所以在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既要有政治思想方面的教育与引导,也要有职业意识的熏陶与培养,以铁路工程类院校为例,“安全优质、兴路强国”的行业企业文化就要被引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活动中就要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通过学生会、自律委等学生组织进行纪律意识的管理和引导。利用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传授安全知识,强调安全意识。采用志愿者服务等公益活动形式培养责任心和担当意识。在校园内营造一个与行业企业一致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技能和思想上都做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而奋斗的准备。最后,要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融入地方文化。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下五千年的优秀历史孕育出了灿烂辉煌中华文明,各个地方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缩影,又是地域经济文化特色的集中体现。以河北为例,司马迁的“慷慨悲歌”是对燕赵文化中诚义、忠勇的总结;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是对燕赵文化中包容、创新的实践;清代学者纪昀的“经学致用”则是对燕赵文化中务实、奋进的体现。这些优秀的地域文化都应该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学生心中构建起中华文化的自信。

思政视域下的校园文化建设要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创新形式,以便更好的把握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新需求,使传统的教育模式能够发挥出新的效果。

[1] 张腾.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文学教育(上).2017(07).

[2] 陈甸.高职院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中创新理念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25).

[3] 黄安琪.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党务思政工作的新使命[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4] 张煜辉.以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探索高校思政工作[J].文学教育(下).2017(05).

猜你喜欢

视域校园文化思政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