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闭症儿童肯定性与否定性表达个案训练研究

2018-02-24贺晓旭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否定性小涵薯片

● 贺晓旭

语言是人类社会沟通交流的一种媒介,个体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意愿,从而增进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肯定性与否定性表达作为常用语言却被多数自闭症儿童混淆,导致出现“口是心非”或“不明所以”的状况。笔者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从初步诊断出发,教授儿童学会“吃/不吃、要/不要、有/没有和是/不是”的肯定与否定性表达。

一、个案情况

小涵(化名),男,8岁,自闭症儿童,接受过早期康复训练,可以进行简单表达,但说话存在机械性、语句逻辑混乱问题。

在对小涵训练前,笔者发现,小涵可以模仿说话,但是对所说话的意思却不清楚。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两方面问题:无法区分肯定性与否定性句式;不管问什么都习惯性地给予肯定性回答。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因为小涵不理解肯定性与否定性回答的意义以及之间的不同。

二、细化训练目标

笔者为小涵制订了为期三个月的训练计划,从简单到复杂,帮助他逐渐区分出肯定性与否定性表达的不同含义,提高他的语言理解力及表达的准确性。

一是训练小涵准确表达“吃/不吃”以及“要/不要”,并且能够准确地泛化两者,尤其是“要/不要”的泛化与运用。

二是训练小涵准确表达“有/没有”,结合生活情境为小涵创设机会,主动为其“设难”,帮助他真正学会该句型,同时结合学过的“吃/不吃”和“要/不要”让他综合表达。

三是除了保证前面句式表达的准确性外,还需学习“是/不是”的表达,并且对该表达尽可能多地泛化。

三、实施训练过程

第一阶段——以“吃/不吃”“要/不要”表达肯定性与否定性需求

第一阶段主要从儿童的本能及意欲(想要喜欢的,逃避不喜欢的)开始,即选择儿童特别喜欢和特别不喜欢吃的食品,以保证训练的高效性以及儿童表达的准确性。笔者发现小涵特别喜欢吃薯片、山楂片和香蕉,特别不喜欢吃辣椒、生姜和大蒜,于是借助这些食品开始对小涵进行训练。

笔者先拿出小涵喜欢吃的食品,并且表情夸张地说:“哇!这么多好吃的!”问:“你吃薯片吗?”小涵会迅速地说“吃”,这时快速递给他一块薯片,满足他的愿望(薯片与山楂片、香蕉轮流进行)。然后,拿出辣椒,同时表现出厌恶和嫌弃的表情,问小涵:“你吃辣椒吗?”小涵回答“吃”,这时也尽快递给他一点辣椒,让他尝到辣椒的辣,逐渐感知到在肯定性回答之后所得到的痛苦(辣椒与生姜、大蒜轮流进行)。再问“你吃辣椒(生姜、大蒜)吗”,先辅助他挥手拒绝,逐渐撤销辅助,慢慢学会“不吃”这个表达。同理,学习理解“吃/不吃”的含义时也一样,拿起喜欢的食品问“你吃不吃山楂片(薯片、香蕉)”,当回答“吃”时,立刻给他;拿起不喜欢的食品问“你吃不吃生姜(辣椒、大蒜)”,回答“吃”时也立即给他。这样,让他逐渐习得面对不喜欢的东西时应用否定性表达。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训练,帮助小涵正确区分肯定性与否定性表达背后的不同结果,进而区分两种表达的不同含义。

对于“要/不要”的训练也是同样的道理。笔者将小涵喜欢以及不喜欢的食品轮流呈现在他面前,并且问他:“你要不要吃薯片(山楂片、香蕉)?”“你要不要吃辣椒(生姜、大蒜)?”“你要吃薯片(山楂片、香蕉)还是辣椒(生姜、大蒜)?”在习得“吃/不吃”与“要/不要”两种句式表达后,不断泛化,为其创造语言情境,如“你要玩玩具吗”“你要不要看动画片”“你吃饭了吗”等。

第二阶段——利用“有/没有”进行肯定性与否定性的泛化理解

笔者在训练小涵“有/没有”的表达时,准备了两个一模一样的透明杯子(方便小涵通过外观直接感知杯子里是否有东西)与小涵喜欢喝的饮料。笔者拿出一个杯子,倒入饮料,同时嘴巴跟着说“哇,杯子里有饮料了”,倒入半杯后问小涵:“杯子里有饮料吗?”回答“有”,则奖励小涵喝饮料。拿出另一个杯子问:“杯子里有饮料吗?”“有。”拿着空杯子给小涵喝,“喝到饮料了吗?”“喝不到,没有,杯子里没有饮料。”多次进行以上训练,帮助小涵逐渐理解“有”和“没有”的概念,并准确表达“有/没有”,接着对该表达进行泛化,如“小涵你有耳朵吗”“你有没有尾巴”等。

第三阶段——利用“是/不是”进行肯定性与否定性的抽象化表达

笔者训练小涵“是/不是”的表达时借助于卡片进行,选择的卡片是日常生活所见并且是儿童熟悉的,以保证教学效率及儿童的认知速度。

先出示一张“苹果”卡片,问小涵:“这是苹果吗?”若回答“不是”,则辅助小涵指着卡片说“苹果圆圆的,红红的”,多次练习,帮助他学会“是”;再拿起“苹果”卡片,问小涵“这是西瓜吗”,若回答错误,则辅助他说“这是苹果,不是西瓜”;“这是大象吗?”“这是苹果,不是大象。”逐渐帮助小涵学会“是”与“不是”的表达。

再将“苹果”与“葡萄”卡片依次摆在桌子上,增加指令长度,训练小涵对“是与不是”的理解。“拿是苹果、不是葡萄的卡片”或者“拿是葡萄、不是苹果的卡片”,若中间出现错误结果时,可以先将手遮住不是答案的卡片,到眼神提示正确的卡片,最后撤销所有辅助,多练习几次,保证小涵真正理解“是”与“不是”。

最后泛化所学。生活中经常用到肯定性与否定性表达,在学习了“吃/不吃、要/不要、有/没有、是/不是”之后,要时时地泛化表达,如“你想去厕所吗”“早饭你想吃面包吗”“你有铅笔吗”等。

四、训练结果及反思

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小涵已能够区分经常使用的肯定性与否定性表达,很少出现以前问他“你是小狗吗”“是”这种哭笑不得的表达。认识并区分肯定与否定的不同,有利于正常的社会交流。在训练过程中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及时强化,避免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失去兴趣,或者出现不配合的情况。二是循序渐进,要发现并了解自闭症儿童的最近发展区,逐渐提高能力。三是加强泛化,帮助他们真正区分出两者的不同,并根据语境正确运用,真正习得肯定性与否定性表达。

猜你喜欢

否定性小涵薯片
薯片
鹞子和天鹅
小景和小涵
审丑文化在青年中流行:论丑的否定性原则再创造
最佳损友
The Keywords and Trends in IELTS Reading
吃薯片
机器人与我
黑格尔哲学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脆不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