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平台在培智生活适应课堂中的应用
——以生活适应课《菜场买菜》为例

2018-10-16沈苏雯

现代特殊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培智菜场买菜

● 沈苏雯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适应课程标准(2016年版)》(以下简称“生活适应新课标”)指出:始终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着重发展学生生活自理、从事简单家务劳动、自我保护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为了满足学生当前及未来生活的需求,笔者所在学校引入互联网教学模式,进行“生活适应三百课”的探索,以“生活常识学习”“游戏体验”“实践操作”“互动分享”“评价点赞”五个模块构建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将线上模拟操作与线下实践有机结合,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本文以校本教材《菜场买菜》教学为例进行分析,谈谈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将线上线下的学习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一、结合现实生活,挖掘学生的网络教育需求

(一)网络化时代的客观需求

1.适应信息化时代

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这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机遇,给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互联网具有高效、快捷、方便传播的特点,如今在中小学的学习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而信息技术与现代教学理念的结合也为培智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契机。智力障碍学生难以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加工,知识与能力的转换也有着不可逾越的障碍,单纯的书本知识学习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也限制着他们的发展。借助网络教育模式,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转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融入这个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

2.熟悉虚拟社区生活

生活适应新课标指出,高年级段学生应侧重于发展自我保护和社会适应能力。社区生活是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超市、菜场、银行、邮局等都是社区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如何适应这些场景、进行人际交往是高年级段学生迫切需要养成的能力。在网络中,既有QQ、微信、微博等人际交往互动平台,又有农场、牧场、超市等虚拟社区生活平台。让学生充分接触并熟悉这些网络虚拟空间的生活,对于提高学生社区生活适应能力、社会现实感受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社会化的现实需求

传统的课堂教学常常以教师为中心,往往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智力障碍学生在适应行为方面有着先天缺陷,常常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却又难以像普通孩子一样快速地吸收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这就迫使培智课堂必须做出改变,以进一步满足学生社会化的现实需求。将平板电脑引进培智生活课堂,利用一些数字化的图像、视频等,既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操作学习,教师适时指导,尽可能把学习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成为个人生活的主角,从而顺利完成学生的社会化要求。

二、依托网络平台,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生活适应新课标中,高年级段社区生活的目标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并愿意为他人服务”。为了让学生能学会根据菜单进入菜场买菜,养成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本节课利用平板电脑中的多媒体平台,帮助学生认识菜品、确定所需食材、掌握购买食材的步骤,最终能在菜场中学会购买食材。

(一)认识菜品,自主选择食材

1.刮一刮,认识菜品

课堂伊始,教师创设了“小客人”的情境,让班级学生为“小客人”准备菜品进行招待。这些“小客人”是学生平日里的好伙伴,学生都十分起劲。教师顺势在平板电脑上出示被遮盖的图片,学生需通过刮划出图片来获得今天的菜品。有位学生在刮之前自言自语:“会是什么菜呢?”这表明教师充分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运用平台中“刮一刮”的游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刮图片,就好比刮奖一般充满期待。有的学生只刮了一小部分就大声地猜出了菜品名称;而程度较差的学生,能通过点击图片获取音频,反复跟读,以学会菜品名称。

此环节的设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猜菜品、认菜品也为后期的“买菜”提供了食材来源。信息技术能帮助学生构建形象化思维,学生操作平板时获得的触、视、听觉刺激是其他传统教学形式无法代替的,这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选一选,确定食材

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知晓今日要招待客人的菜品后,就要确定食材了。传统课堂中可能的做法是让学生看图说一说需要哪些食材,有些学生可能只能看出某一种食材,对要提供的菜品未形成完整的认识。而这节课中教师运用平板电脑,分区域出示了“勾选题”,题目按照蔬菜区、水产区、肉类区分开,每个区分别出示了相应的食材,让学生根据刚才刮出的菜品从中勾选。教师还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让每个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倾向、思考方式参与集体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勾选的形式,基本就能选出所有食材了。识字能力较弱的学生,则点击例如“土豆”“排骨”等词,就能获取音频。学生勾选完成后截屏推送给教师,教师就能一目了然地知晓学生的掌握程度并进行指点与评价。

“选一选”这一环节,明确了需要购买的菜品,使学生在购买时有明确的目标,有目的地进行购买。“点读”功能还为个别学生提供了学习的便利,使之可以反复听、读、选。

(二)观看视频,明确购买步骤

1.看一看,初步了解购买步骤

学生通过观看“买菜”视频,初步了解购买步骤。接着,教师提问:“视频中的老师是如何买菜的呢?”进一步带领学生总结买菜步骤。

2.排一排,进一步内化购买步骤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买菜步骤,教师在平台中设计了排序环节,让学生自主操作,使之将打乱顺序的图片按照“询价”“挑选”“称重”“付款”的步骤排序,并充分给予学生操作的时间。排序游戏的“纠错”功能也为学生提供了及时的支持,若选错,图片会自动弹回原位,表明学生还未掌握,可以翻回前页重新观看视频,再次巩固。

智障学生人际交往时会存在胆怯心理,尤其在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人群时更难以表达出内心想法。此环节的设计,给学生示范了正确的买菜步骤,让学生熟悉买菜步骤,使之去菜场买菜时能游刃有余。

(三)领取菜金,线下实践购买

1.翻一翻,领取菜金

在前期扎实地掌握购买步骤后,学生就要开始试着现场购买了。买菜必备的“菜金”则让学生通过“翻翻卡”的形式获得。“翻翻卡”好比现下最流行的微信红包,通过点击来获得随机金额。这节课中,学生通过点击来获得某菜品对应的购买金额,初步了解各类菜品的大致价格,在去菜场买菜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了。

2.买一买,掌握技巧

通过线上选择食材、掌握买菜步骤并获得菜金后,教师带着学生前往“校园菜场”进行食材的购买。学生对照清单询价、挑选,不慌不忙,顺利地买到了食材。最后总结时,教师说:“还不太熟悉如何买菜的同学,课后可以继续和平板电脑老师学习。”网络平台能随时随地为学生提供帮助,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通过集体学、个别学、老师或家长辅助学等方式,使智障学生形成基本的生活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融入未来生活,实现不同程度的发展。

这节课作为“培智学校网络课程生活适应三百课”项目的研究课例,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依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以智障学生视角、兴趣构建培智学校网络课程环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现多样化学习,充分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应用网络教育,打造现代化培智教育学习模式

如前所述,网络教育在培智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满足智力障碍学生认识事物的需求、适应现实生活的需求,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我们要利用好网络平台。

在对网络教育寄予很大期望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培智教育网络资源建设方面的不足。“近几年,虽然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增加,但是特殊教育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仍处于十分落后的阶段。”[2]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出台了许多政策支持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建设,但是专门针对特殊教育的网络资源平台少之又少,这也造成了现阶段培智教育缺乏充足网络资源的现状。而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学习平台相继问世,也为课堂教学带了新的生机,笔者所在学校利用多媒体平台,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相应的线上学习活动,让智障学生也能在“互联网+”时代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应用网络教育打造现代化培智教育学习模式,是现实生活的客观需求,是个人实现社会化的客观需求,是社会发展、时代变化的客观需求,我们要认识到网络教育对于特殊教育的促进作用,积极将网络平台用于培智教育中。

猜你喜欢

培智菜场买菜
买菜记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买菜
菜场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探索培智学校生活化数学课堂的构建路径
培智学校生活适应课教学之我见
买菜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跑菜场跑出租站柜台——钱江晚报“我们一起走过”大型体验式报道推出的背后
买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