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2018-02-24福建省永安市第三实验小学林立春

学苑教育 2018年17期
关键词:摩擦现象科学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实验小学 林立春

新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没有问题就没有科学探究,发现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学生能否发现有意义的科学问题,将会影响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问题从哪里来?可以是老师直接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交流讨论。也可以是先组织学生开展观察日常生活、自然现象等活动,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以是组织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或收集课外阅读材料,在阅读活动中收集信息,发现问题。也可以是老师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所储备的知识、积累的经验等因素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想要发现有意义的科学问题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老师如果把问题直接提出来,让学生回答,学生的积极性会不高也不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果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氛围,设置一定的情境,在情境里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科学问题,让学生在经历情境的过程中,油然而生心中的疑惑,更能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激起学生主动猜想的情感,和想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这样的课堂活动是老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去发现科学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这样的教学活动才会更加地有意义。如何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科学老师值得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日常生活的现象中,往往蕴含着许多科学道理。爱科学,学科学要注意观察生活中发生的各种现象,善于发现现象中的各种科学问题。鲁班手指被一棵小草划破,发现草叶两边全是排列均匀的小齿,于是就模仿草叶制成伐木的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在发现苹果落地的现象中得到了灵感。瓦特看到蒸汽,就联想到用蒸气所产生的力量来代替人力,所以发明蒸汽机。我们的学生问题意识不强,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没有引起足够注意,不善于从这些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设各种适宜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去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奥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一课时,老师运用课件展示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女生早上起床梳头时,发梢经常会随着梳子轻轻飘起来。晚上脱衣服时,黑暗中常常见到衣服发出的点点闪光。接触电视机屏幕时,经常有突然触电的感觉等等。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回忆这些现象,心中容易产生疑惑,很快就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对这些现象产生了好奇心,进而有了探究的欲望。为学生进一步的科学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小学生天生好奇,课堂上活泼、好动。课堂教学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可以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渐渐地对科学探究产生深厚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增强探究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促进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科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教学伊始,老师拿出一张用塑纸做成的卡通图片,尝试请几名同学不用胶水、磁铁之类的东西,看能否将卡通图片贴在黑板上。几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仍然无法将卡通图片很好地贴在黑板上。老师接过学生手中的卡通图片,将这张卡通图片在衣服上摩擦几下,轻轻地将它牢牢地贴在黑板上。学生顿感好奇,心中有了疑惑,引出了一个新问题,老师这么容易做到,为什么呢?老师就此引出课题,吸引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进而使学生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新课的教学,做出了良好的开端。

三、开展实验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开展实验活动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双手操作,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了解科学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行猜想,通过实验活动搜集有关数据,并对数据加以整理,进行分析比较,容易发现这些实验现象中所蕴含的科学规律。通过系列的活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得到很好的培养,科学素养也将得到有效的提高。

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老师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碎纸屑,让学生尝试用塑料尺去接触碎纸屑,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再让学生尝试用塑料尺摩擦过头皮后再接触碎纸屑,看看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比较两次不同的操作所产生的现象,学生产生了疑惑,发现了问题,为此提出问题,为什么塑料尺摩擦过头皮后就容易吸附纸屑呢?由此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科学探究活动也将继续深入进行。

四、利用新旧知识冲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当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所观察到实验现象发生不一致,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就容易产生好奇心,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激起科学探究热情,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时,学生明白了塑料尺摩擦过头皮后再接触碎纸屑,塑料尺会吸取碎纸屑后。老师又为学生准备了两条塑纸、一块绸布,分别将两条塑纸的一端与绸布摩擦后,靠近,让学生预测可能发生的现象,再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发现两条塑纸并没有相互吸引,而是相互排斥。这与预想中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心中有了疑惑,发现了问题,摩擦后的塑纸接近时,不一定就是相互吸引,也可能是相互排斥。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进而产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五、通过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可以促进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科学探究活动中经常看到老师课堂组织的活动丰富多彩,而学生动脑思考的过程远远不足的现象。交流讨论活动是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效途径,它容易引起学生思维碰撞,促进学生养成动脑思考习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发现问题,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中,学生明白了摩擦产生静电,老师又为学生准备了两条塑纸、一块绸布,分别将两条塑纸的一端与绸布摩擦后,两端靠近。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如果两条塑纸中,一条与绸布摩擦,另一条与塑料纸摩擦,两端靠近,看看又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实验后,老师提供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积极开展交流讨论,充分发表自己对实验产生不同现象的见解。不同的假设,不同的推理,产生不同的看法。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容易发现新的问题,通过分析交流发现静电现象中的科学道理。摩擦产生静电现象,电荷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物体相互摩擦,产生的电荷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带同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靠近时相互吸引。学生既掌握了科学知识,又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蕴含科学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愉快地去经历和感受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猜你喜欢

摩擦现象科学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神奇的摩擦起电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解读摩擦起电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科学拔牙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