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因材施教”的当代价值及其在成人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2018-02-24杨成利赵艺凡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者

杨成利 赵艺凡

(曲阜师范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因材施教”是我国古代的重要教育原则之一。在中国教育史上,孔子是第一个运用“因材施教”原则的教育家。孔子在教育过程中主张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和发展性,采取不同的途径、方法进行教育,这项原则被总结为“因材施教”。“因材施教”因其经典性和前瞻性,历经锤炼仍经久不衰,孔子之后,“因材施教”为历代教育家继承沿用,并不断发展完善。时至今日,教育即将进入个性化的大众教育阶段,学习者个性化的教育需求逐渐增多,“因材施教”在不断地发展和运用中也有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因材施教”的出发点是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人的全面发展,使每个学习者基于自身兴趣、学习需求和能力的差异实现异质发展。在成人教育中,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诉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有效运用“因材施教”,了解、尊重学习者的差异和个性化学习需求,针对性的为学习者提供精准、高质、高效的教育供给,不仅能够培养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进而形成乐学、好学的学习态度,而且能够激发学习者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实现学习者个性化全面发展。

一、“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分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论语·庸也》中提到:“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①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P181孔子认为,学习者天生存在个体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天性决定的,不同资质、智力的人应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教授高深知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不能教授太高深的知识。在《论语·先进篇》中,“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由于冉有性格谦逊,犹豫不决,遇到问题时,孔子鼓励他果断行事;而子路逞强好胜,考虑问题不周全,孔子劝他凡事多考虑他人建议。孔子在教育实践中无不体现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论语》中有多处记载。程颐曾说:“孔子教人,各因其材。”②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P276(《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九)张拭也曾指出:“圣人之道,精粗虽无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焉。”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注道:“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③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论语集注(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3.P362自此以后便有了“因材施教”的说法。

孔子之后,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孟子·尽心上》中提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①李双译注.《孟子》白话今译[M].北京:中国书店,1992.P323孟子主张“教亦多术”,有像及时雨一样滋润教化,有塑造德行的,有通达才能的,有解答疑虑的,也有让学习者在私下提升修养的。同时,孟子提倡“因材施教”应侧重于不同群体,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

秦汉时期,许多教育家主张“因材施教”,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董仲舒认为教育应做到:“引其天性所好,而压其情之所憎”。②董仲舒.春秋繁露[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P61郑玄认为,教育应“各因其人之失而正之”。徐干认为,教育应“导人者必因其性”。这些代表性观点都从不同程度的对“因材施教”进行了传承和发展。

到了唐代,韩愈对“因材施教”的思想进行了系统性传承。韩愈提出:“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栌侏儒,椳阒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功也。”(《昌黎先生集·进学解》)韩愈将教育比作盖房子,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作用,要根据其“质地”的差异“量才使用”,使每位学习者都能发挥自身价值,成为有用之才。

北宋时期,教育家张载、胡瑗也提出了“因材施教”的见解。张载认为:“教人至难,必尽人之材,乃不误人。”(《张子全书·语录抄》)。胡援对“因材施教”思想进行了发展,则创设创设分斋教学,根据学习者不同的兴趣爱好进行施教,使学习者各尽其才。

明代中叶,教育家王守仁对“因材施教”进行了新的界定。他提出:“随人分限所及”的观点,认为每个人资质不同,不可对不同资质的人施以相同的教育内容。王守仁认为教育就像“良医治病”一样,应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清代教育家王夫之、颜元、戴震在教育实践中也极力推崇“因材施教”原则。王夫之提出“较之多术”的见解,指出:“君子之教,因人而进之,有其不齐之训焉。”③船山全书编辑委员会编校.船山全书第7册四书训义(上)[M].长沙:岳麓书社.1991.P462王夫之“较之多术”的观点是对“因材施教”的重大发展,认为教育者必须深入了解学习者的“刚柔敏钝之异”,并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实施教学。颜元提出:“人之质性各异,当就其质性之所近,心志之所愿,才力之所能以为学。”认为每个人的才能、个性不同,应因材施教,发挥其长处,弥补其短处,最终各尽其才。戴震认为:“言乎其异谓之材,因材而善之,谓之教。”④戴震.原善孟子字义疏证[M].上海:古籍出版社.1956.P65人的“材质”有所差异,但是是可变的,只要根据其差异进行施教,才是真正的教育。

到了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肯定了“因材施教”的价值,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陶行知认为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应了解“花木”的特点,根据各自的差异进行“施肥”、“浇水”和培养,对不同的学习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⑤董宝良主编.陶行知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P592-598

从历史的演进过程可以看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因材施教”的内涵逐渐丰富和完善,但其价值具有永恒性。⑥张如珍.“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J].教育研究,1997,(09).首先,早期的“因材施教”突出不同受教育个体的“先天差异”,包括智力水平、性格特征等,但受教育面相对较窄,侧重对不同个体进行分层次差异性教学,后期随着受教育主体不断扩大,“不同个体”也逐渐演化为“不同群体”,促进了教育公平。其次,“因材施教”从关注学习者特长、性格特征逐步发展到关注生理条件、资质,再到关注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再次,随着“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兴趣爱好受到关注,人们开始对集体教学的弊端进行批判,对同质性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多元性、立体性和丰富性。

二、因材施教的当代价值

“因材施教”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精华,许多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对于因材施教进行了自己的阐述和解释,也表现出对“因材施教”价值的重视和提倡。时至今日,随着社会、文化、教育的变迁和发展,“因材施教”被赋予了当代价值。首先,从受教育者的个人视角来看,“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主张根据个体的差异性进行教育,保护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培养“完人”。其次,从社会角度来看,“因材施教”能够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从教育角度来看,“因材施教”需要教育者摒弃传统“教师中心”的教学观,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深入了解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兴趣爱好、生理特性,面向全体学习者,使每个学习者都能最大程度的得到提升,促进教育过程公平,提升教育质量。

(一)实现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是教育的重要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应使个体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辅相成,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涵盖人的智力、体力、兴趣、品质等一切属性;个性化发展包括个人的心理、生理、情感、性格特性,也包含个人兴趣爱好等的发展。“因材施教”尊重学习者的差异性,能最大程度实现学习者的个性化全面发展。当前处于信息化时代,教育资源不断丰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正在发生着变化,逐渐丰富多元。因此,教育的目的不应仅仅停留在提升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传播普适性的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而应依据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满足个体不同的学习需求,使学习者能够在每个阶段都能享有适切的、匹配的教育内容,充分发挥实现个性化全面发展。教育者不应仅是知识的单向传授者,而应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引导学习者利用自身的经验和优势更好的学习,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材施教”体现出“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以学习者的不同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性为出发点,深入了解学习者,不再强求学习者在每一方面都能得到高水平的发展,而是集中精力发展自身的潜能和擅长的领域,帮助学习者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实现人的个性化全面发展。

(二)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

教育不仅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也要担负起提升公民素质、实现社会现代化,促进社会发展的使命。进入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伟大的中国梦需要各类专业人才,教育需要为社会培养丰富多样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因材施教”旨在通过了解学习者的学习和生活经验、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特点,教育者需转变观念,树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自主创新、独立思考的人才培养环境,尊重差异和个性,根据学习者的差异进行多样化培养,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使学习者各尽其能,扬长避短,在社会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价值。同时,“因材施教”能够避免人才培养过程中大量的同质化现象,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率,精准的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求,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促进教育过程公平

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过程公平的本质内涵不在于一模一样的对待每一位学习者,而在于保证所有的学习者都能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在教育过程中能够获得自身所需的教育资源,实现自身的完满发展。①梁秋英,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9,(11).因此,为了保证教育过程公平,教育者需对学习者的差异性进行研究,正视学习者的个性,创设不同的教育内容,进行差异性教育,保证每一位学习者都能够满足学习的需求。“因材施教”要求教育者深入研究每一位学习者,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个性特点、生理特征、认知水平和风格、兴趣特长等,既要把握共性规律,也要尊重个体差异,并根据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方法,为不同学习者提供适切的教育规划和教育内容。此外,“因材施教”提倡每个学习者都是学习的中心,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反思,使教育真正的面向全体学习者,走进每一位学习者的内心深处,真正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彰显出新时代教育的民主、公平之光。

三、“因材施教”在成人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成人教育自产生起便担负着补偿学校教育,满足学习者不同的学习需求,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升国民素质等重任。《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对成人教育的界定为:“成人教育对于许多成人来说,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只收过不完全教育的人来说,成人教育主要为他们补充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对于需要应付环境的新要求的人,成人教育主要是延长他们现有的教育;对于已经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来说,成人教育为他们提供了进一步的教育机会。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P247成人教育的对象复杂多样,就年龄而言,既有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又有中年人和老年人,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应遵循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去教育;就性别而言,教育者应充分考虑男女的性别差异进行分类教育;就学习经验和认知能力而言,学习者的教育起点和认知能力有所不同,在制定教育目标和内容时应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和认知能力;就学习需求而言,不同学习者对成人教育的诉求有所差异,在教育过程中应尽力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基于此,在成人教育中不仅应将“因材施教”作为重要教育原则贯彻所有的教育环节,还应保证“因材施教”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价值,进而提升成人教育的质量,满足学习者多样化学习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具体而言,保证“因材施教”在成人教育中的有效运用可从四方面入手。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营造“因材施教”生态环境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人,成人教育应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营造宽松、舒适的“因材施教”生态环境,使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①赵兵.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基于“因材施教”的一些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8).具体而言。

首先,在硬件设施方面,成人高校、培训机构、社区学院或高等学校等成人教育实施机构应加大成人教育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尽可能为学习者创设所需的学习环境,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例如,为学习者搭建学习资源共享平台,使学习者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不同的学习资源。由于成人学习者需要平衡工作、学习、家庭的矛盾,学习过程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时间和精力较为分散,需要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学习方式。因此,各个高校、培训机构在加强线下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学习者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为学习者创设良好的“因材施教”生态环境。

其次,在教育理念和定位方面,教育实施单位和教育者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始终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树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观念,摒弃“一刀切”、“整齐划一”式培养模式,将发展学习者个性、创造力,促进学习者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和社会多样化人才需求作为实施教育的目的。

再次,在教学方面,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摒弃传统教师中心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方式,采取启发、引导、合作探究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教育者应充分研究所有学习者的先前学习经验、兴趣爱好、学习需求与动机、认知风格、个性差异等,进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教育目标、评价方式。②洪雪琼,胡敬爽,张锐.孔子“因材施教”思想的演进及其启示[J].高教论坛,2011,(03).

最后,“因材施教”不仅要靠教育者的努力和推动,而且也需要学习者发挥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因此,对于学习者而言,也应通过独立思考提升学习能力,主动学习探究,结合先前学习经验,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者应主动与教育者进行沟通,打通双方的交流通道,使教育者充分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和认知风格,共同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同时,学习者应根据不同的学习环境和内容主动调整学习策略,加强“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提升学习效率。

(二)制定多元教学目标,创设丰富的教学内容

“因材施教”是一个持续动态的过程,在具体的成人教学过程中,为了保证“因材施教”的有效运用,应针对学习者的差异不断反思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调整教学目标与内容,采取科学适切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创设丰富特色的教学内容,进而形成一个完善动态的教学系统。

首先,应制定多元教学目标。传统的成人教学目标较为明确,针对不同的需求群体,教学的针对性较强。成人学历教育大多以传授基本的学科知识为目标,帮助学习者提升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成人非学历教育大多以提升学习者的实用性技能和工作能力为目标,多数是为了满足职业和生活需求,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或技能提升。在相对单一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学习者成为一个个代加工的零件,等待着教育将其塑造为提升工作效率的工具,成人教育者的教育过程逐渐变得机械化、程序化、标准化,学习者的差异性被忽视。③赵兵.多元智能理论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基于“因材施教”的一些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08,(18).基于此,成人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差异性,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制定出个性化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使每一位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

其次,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活动。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分析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对于同一个问题,同样的教学内容却根据不同学习者的性格采取了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学习者的性格塑造和知识建构起到重要作用。对于开朗多动、胆大冲动的学习者,应直接指正其存在的问题,遇事应鼓励其多与人商量,三思而后行;对于谨小慎微,缺乏勇气和自信心的学习者,应循循善诱,鼓励其大胆行事。在成人教学中,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能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对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学习者,应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欲望,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培养他们的创新性和独立思考能力,采用分组合作的形式提升他们的人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此外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也也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①夏正江.论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8,(04).

再次,开发特色课程,编制多样化教材。为了保证每一位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最大满足,在编制教材、开设课程的过程中不可千篇一律。教材的编制应在调研学习者兴趣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考虑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具有不同的层次、类型和深度,以适应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差异;教材的内容应丰富多样,兼顾趣味性,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兴趣;②张如珍.“因材施教”的历史演进及其现代化[J].教育研究,1997,(09).课程的设置应更加灵活多样,具有层次性和特色化,为不同群体、不同需求的学习者开设适合的课程。例如,对于职场新人,应定制更多职业技能、职业规划等课程;对于老年人,应定制养生保健类、休闲娱乐类、电子产品的使用的课程。

最后,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处于信息化时代,为了保证每一位学习者都获得适合的教育,成人教育应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升教育效率。具体而言,教师可借助大数据和先进的分析系统对学习者的年龄、性别、学习经验进行统计分析,深入了解学习者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结束后,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及时反馈学习情况,沟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而快速解决问题,提升学习效率。

(三)重视师生交流反馈,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

师生之间的深入交流能够使教师更多的了解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学习者明确表达出自己的学习诉求,为“因材施教”奠定良好的开展基础。③黄友安.成人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探讨[J].成人教育,2014,(04).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应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观察研究能力,对学习者的特点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在教学过程中细心的观察每一位学习者,走进学习者的内心,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在了解了学习者的认知特点和性格差异后,教师应积极调动情感因素,强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及时与学习者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习者的学习进度,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学习支持。当前许多成人教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习者的差异性有所忽视,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过度重视知识的单向传授,忽视与学习者之间的深入交流,导致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与学习者难以匹配,影响教学质量和水平。

基于此,为了保证“因材施教”的有效实施,应对成人教育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各项素质和能力,包括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专业知识、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其教学反思能力,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掌握教学技巧和规律,最大限度的激发学习者的潜力和学习热情,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学习者也应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及时反馈学习情况、遇到的问题、学习需求等,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更具针对性和适切性。

(四)建立多维评价制度,形成个性化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影响着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方向,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是保证“因材施教”有效实施的关键。在过去的发展中,成人教育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大多单纯以考试成绩和各项指标、证书的获得作为评定标准;评价制度不够科学,形式化严重,重结果而轻过程使得成人教育在培养人才中呈现出“学历本位”与“职业技能本位”的纷争,使得成人教育的实用主义倾向严重,忽视学习者个性发展,较多关注学习者的共性,致使人才培养“千人一面”,同质化严重,学习者的创造性得不到激发。

成人教育担负着提升学习者的生活质量,实现完满人格发展的使命。在评价的过程中应更多的走进学习者的内心世界,关注学习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兴趣等方面的变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学习者渴望实现个性化发展,社会需要多样化人才,成人教育也应顺应时代潮流,改革评价的标准和方式,使评价真正走进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心灵深处,进一步推动成人教育朝着高质量、高效率、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应建立多维评价制度,形成个性化评价标准;注重评价的过程和实质价值,更多的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者在具体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增加学习者的自评和互评,增强学习者在评价过程中的参与性,提升学习者主动反思的能力。

猜你喜欢

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因材施教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