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德德育中深化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2018-02-23
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取向,在个人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青少年正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其价值取向更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同时,要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价值观教育尤为重要。
当前,在多元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虽有所了解,但鉴别力明显欠缺、理解力会有偏差,容易受到负面价值观念的冲击,再加上独生子女居多,家庭教育未能及时跟进,部分学生存在自私任性、缺乏爱心等情况。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进头脑、进心灵,且易于理解、容易施行,笔者根据学校正德德育构建的各种主题,将价值观教育与主题教育全面融合,打通特色德育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合的渠道,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校本特色。
一
著名思想家司马光在 《资治通鉴》里写道:“德者,才之帅也。”“立德树人”所立之“德”,不仅仅指道德品质和道德能力,更包括理想信念、人生追求和法治意识等,是一个人价值观的集中反映。广州市海珠区新民六街小学(简称“我校”,下文同)以德育为先,构建的正德德育教学体系强调教人向善以养正气、培育美德涵养正道,立足正方向,坚持正轨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端正其心性、习惯和行为,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注入成长的正能量。
清代思想家方东树曰:“繁杂者,必辨其主题,如散钱之有串。”德育内容包罗万象,若能在教学中形成主题德育模式,找准重点、明确方向,将更有利于德育的实施。我们在遵循《小学德育纲要》的基础上,又结合学校德育工作的实际,将国家要求的德育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形成了爱国正道教育、道德正念教育、科学正知教育、规范正行教育和健康正心教育等五大主题。
主题德育模式专注度高、针对性强,更能突出向学生传达的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十二个词,是学校德育中最需要强调的德育主题。基于不同学校的历史地域、生源情况、教师能力的不同,若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德育中产生实效、深入人心,就需要合理拓展外延、挖掘内涵,适当突破三个层面的界定,有原则、有针对性地调整专业词汇的含义,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与学生生活接轨,形成校本解读,使学生容易理解,更觉亲近,可观可感,进而产生德育实效。
二
正德德育之“正”,突出体现在德育内容的“正”,只有当主题、内涵、思想、理念“正”了,才能产生“正”的效果。因此,德育主题弘扬正道、强调正念、培养正知、规范正行、养成正心,以正能量激励学生正向发展、进步。
1.以爱国弘扬正道。爱国正道教育主题以“五爱”为内容,包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党和热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爱国作为公民层面最基本的价值准则,涵盖捍卫国家主权、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自觉报效祖国等具体内容。针对小学生而言,这样相对抽象的内容不易落实,因此,笔者在爱国正道主题中将爱国的内容具体化、生活化。例如,熟悉中国版图尤其注意对南海诸岛图的认识,学唱国歌,尊重国旗、国徽,通过参观农讲所、黄埔军校、詹天佑及邓世昌纪念馆等,讲述历史故事、革命故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将爱国落实到生活实践中。
富强作为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首要观念,通过民富强国、富国强军,增强经济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前,学生都生长在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本校生源以新社区居民、南下创业者子弟居多,家境相对宽裕、生活条件较好,对国家曾经的贫弱、民间的疾苦基本没有实际生活经验。因此,笔者在爱国正道主题中,将富强的概念相对下沉到个人层面,与志向理想主题教育相结合,通过收听、收看十九大专题,举办中国梦主题活动,畅想未来描绘理想蓝图活动等,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高尚志向,让他们从小认真学习科学知识。
2.以道德强调正念。道德以善恶为标准,代表社会传统中正面的价值取向,因此更强调正念,即正确的信念、理念和思想。笔者构建的道德正念教育以培养学生“五懂”为主题,即懂民主、懂团结、懂互助、懂合作、懂尊重,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为步入社会夯实品行基础。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语出《尚书·尧典》,即国家以明德营造内部人民与外部邦交间的和谐、平等与和平。和谐民主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即人民当家做主、人与人之间团结合作、互利共赢;平等作为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是通过平等的社会机制保障公民个人享有平等的权利、利益。
笔者在道德正念主题中,将和谐民主平等内涵针对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了拓展延伸,落实到学生个人层面,与集体主义教育主题、意志品格教育主题相结合,要求每个学生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积极融入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和谐成长、与同学老师及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师长同学,谦让谦逊、宽厚正直、有同情心。我校曾被授予“棋类特色学校”称号,“棋”作为德育的有效载体,能够培养对弈双方遵守规则、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意识,在团队比赛中发挥集体主义精神,有助于团结互助品质的养成。在正德学生评价体系中,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不以成绩、分数为唯一标准,设立个人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全面民主的评价方式,教师以赏识教育、正能量激励为教学风格,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师生关系。
3.以科学培养正知。世界日新月异,知识日积月累,而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精神正是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对学习素养、科学素养的要求。笔者实施的科学正知教育就是要求学生做到“五会”,即会学习、会反思、会质疑、会探索、会求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单纯的书本知识学习为学习能力提升。
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提出敬业的价值准则,要求公民尊重自己的职业,培养职业责任感、义务感和使命感,具备职业能力,更具备工匠精神。对于学生而言,所敬之“业”即为学业,要以学习求知为己任,以探索实践为乐趣,从而学到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持续成长的能力,并能够养成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学习习惯和善于反思、勇于质疑的科学精神。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利用微课、翻转课堂、网络点评等形式拓展学生视野,调动学生主动查找资料、主动探索求知的兴趣;通过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等课堂形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校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举办书香读书节、科技竞赛周,参加航模车模活动、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以科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4.以规范体验正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范正行教育涵盖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两部分主题,强调“五讲”,即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规则,以习惯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举止规范、行为雅正。
核心价值观中文明基于国家层面,是指建设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社会文明“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目标,更是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外交理念,以及对世界文明的维护、尊重、借鉴、继承和发展。作为文明大国的公民,尤其是童蒙时期的小学生,在不能完全准确理解国家层面的意义时,规范正行主题中相应合理缩小文明的内涵,强调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习惯养成开始,讲礼节、懂礼貌、明礼仪、知礼让,从学校墙壁张贴的文明标语,到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的开展,其目的无不是培养学生做个具有文明素养的人。
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公正是法治的核心精神内涵。法治和公正在核心价值观中的社会层面上是指以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理念,强调法律至上、公平正义。法治公正相对小学生较为陌生和难于理解,规范正行主题中以采取贴近学生生活的规则制度为基础进行内涵挖掘,不但向学生灌输《义务教育法》等基本法律常识,培养其法治精神和公正意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守法习惯。为此,学校制定了《正德学生行为准则》 《正德之星评价标准》及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开展交通文明实践活动之“我是文明小交警”“参观文明实践活动之我是小小讲解员”“环境文明实践活动之亲子义务植树活动”等等,以引导学生了解和遵守社会规范制度。在班级管理中,无论是制定班规、推荐班级干部,还是评优表彰等,都由学生依法依规、公正公开操作,借以培养学生法治、公正的价值观念。
5.以实践培养正心。一颗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心灵,即为正心,以“五有”为内涵,有爱心、有善心、有恒心、有诚心、有信心。健康正心教育培养学生内心的正能量,倡导诚信友善,崇尚个性自由,达到意真诚,心纯正的境界。
诚信友善作为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强调诚实守信、与人为善,是学生理解最准确、与学校教育无缝对接的主题内容。然而几年来社会上诚信的缺失、焦虑情绪的蔓延,即使小学生也常常有所体会。健康正心主题就是要以教育的方法去伪存真、引人向善,以阳光、正向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亲身感受。例如,通过与山村小朋友书信往来并捐赠学习用具、社区福利院慰问老人活动、新民社区公益活动、孝亲感恩活动、正德闲置物品交换节、垃圾分类好家庭、抵制网络暴力活动等,在学生的心中埋下善与爱的种子。
核心价值观中作为社会层面的自由,在学生不能够理解争取人权、捍卫人民言论出版自由的权利等内涵时,最容易被误读为随心所欲、不受限制、以自我为中心等。笔者在健康正心主题中,将自由的含义按照马克思的“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全部才能的自由发展”理论进行拓展解读,对于学生而言,自由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学校构建立体化的正德课程体系,涵盖德智体美心各个方面;开设棋艺社、航模社、公益社等数十个社团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每学年的文化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为学生搭建展示才艺潜能的舞台;学生可以按照兴趣自愿结成学习小组,开展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班级文化建设各具特色,学生自己动手美化教室、栽种花草、设计班徽、构思班训……心灵在个性发展中自由成长。
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与其能力思维相适应并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内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其潜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普遍认可的价值标准,如果能够贴近小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贴近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和生活实际,与学校特色德育相融合,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实践。正德德育在教育实践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深度融合,通过全面性、系统性实施,构建了既具有校本特点,又具有普遍意义的特色德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