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2018-02-23
直觉思维应从小抓起,因为在小孩子的整体思维当中,直觉思维所占的比例更大。尤其是小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他们更容易快速建立起直觉思维。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小学数学教师付出相当大的努力,要积极探索科学、先进、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让他们早日拥有直觉思维能力,为日后更好地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学习环境
要培养小学生的直觉思维,就要为他们创设一个有利于形成直觉思维的环境,以形成开放、活跃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出现某种错误而不予理睬,要尊重学生的意见,还要鼓励他们多想多问,然后再帮助他们分析并给予解答,从而引导其形成自发性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也是一种敏锐快速的综合思维,需要有知识组块和逻辑推理的支持。因此,教师应帮助小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组块并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从而为直觉思维能力的形成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与学生勤沟通、多交流,建立起和谐、共融的师生关系。例如,有些学生虽然答题速度快,正确率却不高,思考问题也不够全面。这时,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一起查找问题的原因,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对于所学的知识不会进行总结与归纳,导致思考问题比较片面。此时,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把学过的零散知识转化成为一个个知识组块,在学生的头脑中对数学知识建立起整体感知,进而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利用,逐渐培养起直觉思维能力。
二、奠定思维基础
1.多做习题。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训练,可以不断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长此以往,就会在第一时间生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并对结论是否正确产生相应的直觉。这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有助于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是非观,对于事物的是非对错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这是因为当一个问题被重复强调之后,就算他们暂时不理解更深层次的原因,也会形成基本的认知反应,所以说,多做习题是培养小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必要途径之一。
2.拓展知识。授课中,教师不能受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充与延展,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及直觉思维得到均衡发展。同时,还要鼓励小学生广泛阅读与数学相关的课外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当储备了一定量的知识后,思维自然就会活跃起来,分析问题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而不论是思维活跃度还是分析能力,都是形成直觉思维的必备元素。
3.善于思考。小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往往比较浅显,且考虑问题不够全面,这是培养他们形成直觉思维的一大阻碍。因此,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意愿。例如,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大胆设想,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因势利导,大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对于其中的合理部分,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学生内心产生一种成就感与自豪感,从而更加热爱思考,逐渐建立起正确的思考模式。
三、掌握推理方法
总的来说,数学这门学科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再形成某种表达式,并对这个表达式加以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探索与发现。比如,数学中的类推法,就是对形式相同、解题思路相似、类型相近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其中的相同点或规律性,从而对相似问题进行快速解答。学生在使用类推法的过程中,可充分调动贮存在大脑中的知识与信息,使直觉思维受到启发。例如:某施工任务,由甲方工人单独完成需要30天,由乙方工人单独完成需要20天,如果甲、乙双方工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在解答这道题时,可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一关系式求出答案,即:1÷(1/30+1/20)=12(天)。又如,一辆客车从A城开往B城用时15小时,一辆大货车从B城开往A城用时10小时,客车和大货车同时从A、B两城出发,开往对方城市,几小时后两车会在途中相遇?这道题同样可根据“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一关系式求出答案,即:把A、B两城之间的路程视为工作总量“1”,则客车和大货车每小时的行进路程即工作效率“1/15”和“1/10”,通过第1题的关系式即可列出正确的算式。这两道题虽然在叙述内容方面有所差别,但它们的实质却是一样的,第二题完全可以使用类推法进行解答,既提升了解题效率,又保证了答案的准确性。因此,对于数学这门学科来说,学生如果具备了类推能力,不但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以促进直觉思维的最终形成。
四、形成整体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研究问题,快速找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拓宽解题思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堆苹果,如果每筐装48千克,53筐即可全部装完,但现在只有48个筐,要把苹果都装上,平均每筐装多少千克?学生看完题目后,容易将关注点放在“平均每筐多装多少千克”这个问题上,所采用的解题列式为:48×53÷48-48或 48×(53-48)÷48。如果学生能进一步感知题意,捕捉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的联系,即可发现苹果的总重量(48×53)是固定不变的,用53个筐装,平均每筐48千克,那么用48个筐装,则平均每筐要装53千克,所以平均每筐多装(53-48)千克。由此可见,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整体研究,即可为直觉思维提供丰富的源泉,使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科学,思考问题的方向也更加正确。
五、培养猜测意识
通常情况下,直觉思维是通过对事物的总体直观感觉而产生的,因此,它具有突发、跳跃的特点。当把直觉思维的这种特点反映到数学教学上时,最突出的表现是会引发学生的猜测。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下,强调的是逻辑性和精确性,课堂上很少出现估计或猜测的机会。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猜测属于直觉思维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快速、直接、跳跃的特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猜测与判断其实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将其作为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重要阶段,学生的猜想大多来源于一些具体的事物,这一时期的猜测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或对象的考察,猜测出一些相关结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些贴近现实、丰富、生动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进行猜想,再通过观察、求证,提升学习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的大胆猜测千万不要泼冷水,否则极易扼杀掉学生刚刚萌芽的直觉思维。此外,还要本着客观的态度,与学生一起找出问题及相关原因,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断激发猜测意识。同时,猜测也为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能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猜想的机会,在课堂上留出必要的猜测时间,让他们进行更加大胆的猜测。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要求的不断细化,教师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逻辑推理,对自己的直觉思维或猜测结果进行科学的验证。一来可以防止学生走入凭空想象或胡思乱想的误区,二来可以培养学生对直觉思维进行科学论证的良好习惯,这对于小学生健全人格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