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8-02-23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藏南小学
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藏南小学 张 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巩固理解
学生对语文知识点的认知理解,是建立在自身思维水平的基础上的。通过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源和教学引导,能有效使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结构梳理、内容概括和细节分析能力,进而将这些能力带入对整体语文体系知识的学习当中,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理想效果。
(二)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记忆及模仿能力,会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据此,通过带领学生品读各类文章,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可以使学生有意识地将阅读作品中的修辞手法、语构方式、情感表现方法运用到人际交往当中,进而强化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表达能力。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应用“超文本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所谓“超文本”阅读教学,即对阅读作品的文本结构进行分解重构,进而使知识信息呈现出非线性的状态。将这一教学方法运用到小学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通过现代化的信息资源,将阅读内容具象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带去远超文本学习的阅读体验。
例如,在教授《彩色的非洲》一课时,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先为学生放映BBC纪录片《非洲》的片段。在声、光、色的共同作用之下,学生的情绪便会完全融入观看活动当中,并对非洲原生态、自然化的景观产生一定认知。其后,教师再带领学生阅读学习这篇课文,便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非洲的植物世界是彩色的,动物世界也是彩色的”等文本内容,为学生营造生动、灵活的学习氛围。
(二)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受到经历、年龄、思想意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小学生很难对与其生活环境存在一定距离的阅读作品产生有效认知,进而导致教学质量大大降低,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以《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为例,由于小学生生活阅历尚浅,对于“灾难”“生死”等概念并未形成较深的认知,所以很难对文中父亲坚毅、伟大的形象以及作品对父爱的歌颂产生深层次的理解和感受。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故事,从而引导学生对“父爱”形成一定的记忆联结。
(三)应用“前置性教学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所谓“前置性教学法”,即教师在正式进行课堂教学之前,先为学生布置一定的自学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查阅作品时代背景及相关事件,为学生的阅读学习进行有效铺垫,并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实现小学生语文素养高效发展的可行手段,也是提升小学教育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分析可知,小学语文教师将“前置性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方法”“超文本教学方法”融入阅读教学当中,能有效为学生营造具象化、生动化的学习环境,加深学生对阅读作品的探究理解,最终实现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