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指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尝试
2018-02-23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杏树岗镇民吉小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红岗区杏树岗镇民吉小学 崔 莉
从理论上来讲,小学生都具有好奇,好问,好表现自己的特点。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经常见到这样的情形,面对教师精心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提问题,学生无动于衷。即使提出问题也大多雷同。我们分析后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知道问什么、如何问,所以我们就从如何指导学生问什么、如何问等提问题的方法入手来进行研究,具体的方法如下。
一、提模仿性的问题
模仿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最基本的方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模仿教师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问同样如此。学生在学习某一类知识的开始,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性的提问。
如张妍老师上一年级《采松果》一课时,在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环节,先出示主题图,然后教师示范性地提出以下问题:松鼠妈妈和小松鼠一共采了多少松果?用什么法计算?用加法怎样计算?根据老师的示范问题学生又提出: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几个?(用减法计算)以及一些相关问题。有了这样的示范,以后学生再根据具体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就轻松了,学生很快就能提出类似问题。
二、提比较性的问题
当新旧知识有一定联系时,学生就容易提出比较性的问题。
如赵乐富老师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复习课时,教师出示了长方体、正方体教学模具,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提出了: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这些物体之间有什么联系?物体的特征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物体的边、角有什么特点?
这类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将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分析比较,加强知识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
三、提与课题有关的问题
课题一般都是学生学习的中心或主要内容。一上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进行思考,提出问题,使每个学生上课时都能明确学习目的、内容,带着问题来学习,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教师由解惑为中心转变为生惑为中心。
如赵金霞老师教学二年级《货比三家》这节课时,教师首先创设了以下情境:(1)过春节同学们收到过压岁钱吗?比比看谁的压岁钱多?怎么比较?(2)淘气和笑笑去买文具,你推荐他们去哪家买?为什么?每出示情境图,教师就提问:你们能提出一个比较问题吗?学生很容易就提出了相比较的问题。接着老师问:怎样才能解决你们提出的问题呢?学生回顾自己提出的问题后有目标地开始探索比较两个小数的方法。赵老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接着提出:你们根据自己的总结,再观察情境图,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迫不及待地提出:我想知道哪家的文具更便宜?从而很自然地揭示出课题。
四、提有联想性的问题
从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这两类事物可能是类似的、相近的,也可能是对立的,还可能是有因果关系的。学生就会从这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萌发提问的欲望。
如李栋晶老师在教学《人民币》一课时,学生在了解了元、角、分的一些知识后,爱动脑筋的学生就会想到为什么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等面值,而没有3分、4分、6分、7分等面值的问题。
总之,在数学课中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终身受益。当然,要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引导,强化提出问题的意识,在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并积极为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和生活中提出问题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