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8-02-23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三中学初雪松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第三中学 初雪松
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顺应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教师应充分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制定各项行之有效的培养策略,并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数学核心素养体系的提出与建立对国家基础教育改革、数学学科教育建设、师生共同成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在2015年《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涵盖六个方面,具体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这六个方面在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上具有独立性,在教育价值上具有高度统一性。这种素养可理解为在生活中巧妙地运用数学知识并发挥其作用;能根据数学知识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等。
二、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教师须有过硬的数学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即是学科的探路者又是领路者。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不仅要通过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数学方法来观察分析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而且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融洽氛围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逻辑思维、善于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并能准确地用数学语言阐述世界。
(二)开展趣味化情境课堂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开展趣味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数学学习。教师应适当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此种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探究的科学精神,更重要的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创新意识
新课改提出需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独立思考能力是具备创新意识的基础和前提,所以在高中阶段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与概括等过程储备知识,逐渐形成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意识。
(四)开展分组合作模式
分组合作教学模式有助于将不同程度的学生化作一个整体,有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合作能力,有利于班级内部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学会知识总结,具备科学素养
课后知识总结是一种自我反省与认知的过程,课堂教学时间相对较短,无法针对某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这需要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加强学生课后总结知识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反思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并有效地提升科学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指挥棒,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价值。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才能精确高效地达到目标。教师应准确把握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认真分析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特征并积极应用其教育价值,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夯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