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普通高中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下内地西藏班(校)高考招生录取的思考
2018-02-23李宪生
◆李宪生
近年来,在中央“继续办好内地西藏班”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内地办班成效显著,意义深远,应坚持完善。要好好总结并提出长远规划”精神的指引下,内地西藏班办学获得了长足进步,规模稳步扩大,质量逐步提高,“严爱细”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与此同时,办学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内地班学生面对的新高考形势更为复杂
当前,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革,其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中央的顶层设计。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学生的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又按照学科分为18类。根据新课程设置,各学科也都有自己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新的教材编写大纲已经完成,新的教材也要陆续发布。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就是依据新的教材大纲开展的考试改革,两纲合一纲,考察的方向更侧重于实际能力和学科素养,主要手段体现在普通高中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高考成绩。这里面最重要的是排位取分考试:由于我们的学生学业成绩相对较差,参加内地省市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排位垫底,排位成绩就没有办法取得,几乎全为零(浙江2017年为例)。单独设立学业水平考试则存在省际间教学质量无法体现,公平问题等更为复杂敏感的问题。
二、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问题
教育质量,是目前内地西藏班亟待解决的最重要问题,也是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核心问题。我们全区小学排名前5%,初中排名前10%的优秀学生进入内地西藏班校,高中毕业时,学业水平一直低水平徘徊,尽管近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分析原因:
一是初高中衔接跟不上。反映最突出的是基础知识、学习习惯、阅读能力、语言、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体现在:中考衔接,检测知识不够全面,基本能力、基本素养、甚至阅读习惯考察不深,历史、地理没有参与中考,高中学习所需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欠缺严重。区内初中、内地初中班都存在针对中考知识点设置教学课程、不开地理历史等科目的情况;知识衔接,初中教师普遍缺少发展的眼光,缺乏对整个学科体系认知,不能为学生以后学习需要做好铺垫。主要体现在学习习惯的养成、知识点的讲授、知识树的建立,基础知识的把握以及学科素养的培育;学校衔接,片面追求高分带来的是苦练,一方面学生基础知识严重残缺,另一方面应试的知识及学生本身存在过度开发。适应性衔接,适应内地教学的“语言关”“生活关”“学习关”“知识关”“心理关”等根本就没有过关。五关是内地班教育的基础,更是教育成败的关键,落实得好,学生就学业好,落实得不好,学生就会出现没有自信、心理障碍、甚至厌学、违纪等现象。
二是办学责任落实有待加强。落实主体责任是当前重要政治主题,现实是办班的责任有些地方就是落实不到位,尤其是规定的责任。《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教育部负责对西藏班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的检查、评估和总结、交流、推广先进工作经验,负责对行政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多年来几乎没有落实,巡回宣讲也没有得到有效组织;各省教育厅成立“西藏班管理协调领导小组”、将西藏班的发展纳入本省市基础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等也都没有有效落实;其他省级交给市级的,市级交给区级的,没有落实的现象就更加突出。。
三是管理认识有待加强。涉及到的是对政策文件的不熟悉,尤其是管理规定的不熟悉。体现在:恐惧管,各级领导基本上都有管理恐惧,害怕稍有不慎就被扣上激化民族矛盾的帽子。对于学生在校的行为,基本上是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懒得管,事多、事杂,一两次之后,就感觉无力也无心再管。粗暴管,违规遣返,违纪处分,管理方式简单粗暴。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严爱细”是对内地西藏班管理的要求,涉及“吃住行、教学娱”,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有些学校严格管理落实的很好,关心学生做的明显不足;有些学校很关心学生,但纪律松散;有些学校管理够严,关心也多,但不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导致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居高不下。
四是教师激励政策与政策落有待加强。六部委《关于进一步办好内地西藏班新疆班的意见》(教民【2017】3号)及其他一系列政策类文件都明确要求“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待遇”,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部门都存在降低标准、推诿甚至不落实等情况。文件不落实的影响远大于没有相关政策。《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承担办学任务的省(市)设立西藏班、新疆班教职工特殊岗位津贴,每人每月补助标准为基本工资与绩效工资之和的25%”,大部分省份都没有落实。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评选、评聘职务(职称)等方面的倾斜也都成为空话。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校内绩效工资分配向西藏班任课教师实行倾斜等政策大都也成为一纸空文。内地西藏班办学形式特殊,不能完全融入当地办学体系,在当地的影响不大,评奖评优等方面处于非常劣势的地位,学校甚至越来越被边缘化。《内地西藏班、内地新疆高中班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在职称评定、选拔使用上优先安排,帮助解决后顾之忧”,但在实际问题上,存在诸多问题:受职称评定名额限制,条件越来越严;教师子女择校同区不同校等问题突出。尤其是后者,由于各独立办班学校都在风景区(武藏、重藏)或相对独立的空间,子女上学存在严重择校问题,而各地均没有相应的对策,解决后顾之忧无从谈起。
这些因素制约着内地班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也对“新高考”接轨政策研制,体现教育公平提出了严峻的考验,需要全面研究、全面部署、全力推进。
三、科学推进高考招生
2017年内地西藏班招生录取工作已经呈现出四个新变化:一是录取管理体制变化。由以前教育部民族教育司负责组织实施改为由自治区招生委员会负责;二是首次在西藏自治区内设点招生;三是首次实行网上远程录取;四是在招生计划中首次增加了艺术类和空军招飞计划。这些改革,符合内地西藏班办学实际,符合教育部和自治区的要求,符合群众的教育期盼,更符合“新高考”的形势需要,通过高考改革,逐步建立更加适应全国“新高考”的内地西藏班高考录取方式,科学推进高考区内外对接和区内外统筹。
实施普通高中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意味着完善三大机制:一是要“两依据一参考”机制要更加完善,要充分考虑不同省份,不同学业水平测试和区内推进进程,综合研究,建立区内外接轨,符合区内实际情况的志愿填报、投档、分数参照方式等,力争全面考虑,不留遗漏。不留隐患,平稳过渡。二是要区部联动,要建立及时畅通,主宾明确的协调沟通机制,确保整个录取运行高效、精确。三是要建立集中研判机制,充分考虑当前的就业形势和考生需要,确保计划投放量充足、专业设置科学,更加符合考生和家长需要,尽最大可能实现考生利益最大化。
基于普通高中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下内地西藏班(校)高考招生录取,是一场内地西藏班(校)教育的综合改革。“新高考”有目标、有路径、有支撑、有支持,只要充分准备、研判精准、齐心协力、发挥特长、科学发力,我们就能从机制完善、平台建设、结构调整、质量提升上构筑完整的体系,实现平稳推进,有效衔接、阳光招生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