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趣味性语言 助力高中化学教学

2018-03-09洪兹田陈女婷

西藏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化学键氢键趣味性

◆洪兹田 陈女婷

趣味语言教学是学习的催化剂。不论是在讲台上授课或是专题演讲,同样一个问题,有的老师幽默形象,说得头头是道、风生水起,而有的则是呆板抽象,让人听得昏昏欲睡、兴致全无,两种授课效果孰优孰劣、不言自明。教学中将趣味性语言融入教学内容中,让学生“乐学”,那是一种艺术和境界,更是一种人格魅力。以下是从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趣味教学的一些方法。

一、使用趣味性语言教学的常用方法

(一)说文解字

许多同学刚开始接触有机化学时,往往觉得一些概念或专有名词难记易忘,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从而导致有机化学学不好。其实细细研究,你就会发现原来这些概念或专有名词的用字独具匠心,体现了化学家的独创。

在化学2(必修)教材第3章《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本文的教材指山东科技版教材,下同)的教学中,学生对烃、烷烃、烯烃、炔烃等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存在畏难情绪。于是我“咬文嚼字”,通过对这类字的组成分析,加深了同学们对该类物质的理解。①[烃](tīng):又叫碳氢化合物,其汉字组成是取“碳”中之“火”和氢中之“”;其读音组成是取“碳”字之声母“t”和“氢”字之韵母“īng”。②[烷](wán):汉字组成的形旁“火”取自于“碳”字,声旁“完”代表“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完全被氢原子饱和”之意。③[烯](xī):汉字组成的形旁“火”取自于“碳”字,声旁“希”代表比“烷”中氢原子稀少之意。由于烯烃中H原子还未饱和,故能发生加成反应。④[炔](quē):汉字组成的形旁“火”取自于“碳”字,声旁“缺”代表比“烯”中氢原子缺少之意。[1]

(二)歌诀记忆

歌诀记忆是针对比较繁冗又需要记忆的内容根据韵音编成歌曲(或顺口溜、打油诗)。歌诀记忆法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读起来朗朗上口,利记易诵。

现在网络上化学版《小苹果》走红,一股“唱歌教学风”在校园刮起。于是,我将化学版《小苹果》的歌词经过适当修改后通过多媒体被投放在黑板前,师生大合唱,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厌学情绪,使学生产生对化学的亲切感。还有,部分学生对于陌生氧化还原类型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往往记不住书写步骤。可编成如下顺口溜:“有升有降推产物,升降相等来配平;电荷守恒再配平,莫忘介质酸碱性;原子守恒三配平,条件箭号最后查”。

(三)形象比喻

高中化学教材中部分概念、理论比较抽象和枯燥,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难。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程度对学生学好化学至关重要。使用形象比喻的方法可使这些抽象概念、理论变得通俗易懂,从而降低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

学生学完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后,接触了如下概念: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金属键和氢键。但这部分内容理论性挺强的,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容易混淆概念。以前曾经有人论述过爱情与化学变化,灵感突发,于是想用爱情观来谈化学键,引发学生兴趣,加强对化学键的理解,同时对学生进行爱情观的教育。具体的对应关系如下:

氢键也是一个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学中以水为例分析氢键的特点。水分子内H、O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而水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共价键比氢键作用力强的多,氢键只影响物理性质,较易被破坏,而化学键影响化学性质,较难破坏。若从爱情观的角度看,氢键的问题其实还蕴涵着深刻的社会哲理。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婚外恋”不正是这样吗?一旦暴露,多数人还是以保护家庭利益为主,家庭这一“化学键”还是相对难以破坏,第三者参与构成的“氢键”难以保全。这样的教育如盐化水,学生不仅知识层面获得了收获,精神层面也获得了正面的教育。

(四)巧用诗文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源流长,博大精深。许多化学知识或现象与历史文化、诗词典故相得益彰,相映成趣。若能将二者巧妙结合,定能使整堂课光彩照人,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在复习化学2(必修)“重要的有机化合物”时,对常见有机物的主要成分往往记忆不清和使用混淆。借用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引导学生分析“丝”和“泪”的主要成分。接着师生共同归纳:“蚕丝”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造丝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蜡泪”是指石蜡受热易熔化,石蜡主要成分是高级烃,其燃烧产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通过比较学生不但掌握了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主要成分,而且可以进一步体会到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五)使用类比

高中化学教材中常出现一些抽象概念或原理,特别是涉及微观领域的内容学生更是感觉陌生。若能用日常生活中的宏观事物或经验做类比,定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和形象化。

在化学1(必修)教材“气体摩尔体积”教学中,学生从微观角度理解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较为抽象。可结合学生生活化的事物进行类比,把篮球、兵乓球比喻成大小不同的粒子,把它们所占据的空间比喻成物质的体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以下问题的讨论:①不同数量的篮球按同种方式和相同间隔推积起来,篮球数目越多占据的空间越大;②相同数量的篮球与兵乓球分别按同种方式和相同间隔推积起来,篮球所占据的空间大;③相同数量的篮球分别按不同间隔推积起来,间隔大的所占据的空间大小。通过用现实生活中宏观的物体类比微观粒子,学生对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的理解变得容易,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

(六)褒贬换用

在授课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故意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学生学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认识误区或错误一错再错,教师往往苦口婆心地教导甚至训斥,有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但如果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学生在和风细雨式的批评中,反而更能从内心接受并改正错误。

在学习化学2(必修)“共价键键的形成”时,共价分子电子式的书写时是教学的难点。学生书写电子式时常出现以下情形:共用的电子对都标出来了,但每个原子自身剩下的电子却忘了标出来。于是,我号召大家在生活中要学习这种“公而忘私”、“大公无私”的崇高的精神,但是若是在书写共价分子电子式却要“先公后私”、“大公有私”。同时,将共价物质电子式的书写规则总结为“等量共用、按需分配、先公后私”。这里“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褒词贬用,使学生在一片笑声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

(七)因势利导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课堂动态生成性资源。若能对这些生成性资源因势利导、加以转化,极有可能促成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在化学1(必修)教材的教学中,教师在演示和讲解“萃取”,并将进行“分液”时,学生在底下喧哗,嘀咕道:“萃取就是夺人所爱”。我用眼神制止学生,并进行了分液。突然我有所触动,一个“夺人所爱”的成语准确地将“萃取”这个抽象模糊的分离方法刻画得淋漓尽致,浅显易懂。于是,我随机应变:“你看CCl4将Br2从水中夺取出来,但是也要CCl4更有魅力,以至于Br2更喜欢溶解在CCl4中才行啊,这才是萃取能进行的前提”。其他学生也顺势说开了:“萃取,说白了就是Br2和CCl4英雄惺惺相惜,水的魅力不够,Br2就被CCl4拐走了。看来我们要好好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有魅力”。“萃取”一直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的一种分离方法,但学生的“接下茬”再加上教师的因势利导,竟然为课堂上教学目标的达成搭建了桥梁。[2]

二、使用趣味性语言教学的实践反思和教学建议

(一)要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切忌脱节、庸俗和尖刻

趣味性语言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生的内在认知负荷。但如果所使用的趣味语言仅仅是低俗的搞笑,不能很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不仅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也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正面形象。同时,使用的趣味性语言应该友善,没有尖锐的嘲笑和讽刺,以免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伤害。

(二)要有的放矢,详略得当

进行趣味性语言教学时要有的放矢,详略得当。涉及核心知识要点的部分要重点分析、剖析到位,而对于趣味性语言本身在的分析,语言要精练。避免因为描述的繁复或是重点缺失造成教学主题不突出。例如,讲授选修3《物质结构和性质》教材后,教师利用爱情观来谈化学键,涉及化学键本质的内容要剖析到位,而对于各种爱情观或当今社会的不良婚姻现象则应点到即止。反之,大谈特谈会冲淡教学主题,加重学生的外在认知负荷,造成教学效率降低。

(三)要注意核心知识内容的科学性

进行趣味性语言教学时,应严格遵循知识的科学性和概念的严谨性。所使用内容与知识点应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可比性,不能违背科学性原则。例如,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中,化学平衡概念及其特征往往成为学生学习化学反应限度的拦路虎。多数教师往往用拔河比赛、跷跷板、钟表的单摆等生活事例进行类比。这样的类比,容易造成学生对平衡状态的曲解(如理解为静止状态或正、逆反应交替进行),不利于学生对化学平衡这一核心概念的科学建构。

(四)要贴近生活实际,体现正能量

要选用贴近生活实际且体现正能量的素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和难点知识。尽量避免年代久远、枯燥乏味或者有负能量的素材。例如,在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好理解。可将化学反应比喻成货车翻越一座高山,把用催化剂比喻成走穿山隧道。显然走隧道比直接翻越高山需要的能量少。而如果打比方成:奥运会中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在短时间内增长肌肉素质,加强肌肉耐力,比赛成绩大幅提高。姑且抛开科学性不谈,这个比方很显然传递了负面信息——兴奋剂可以帮助提高比赛成绩。

[1]方华,吴宝燕.另辟蹊径柳暗花明——从汉语文字的角度破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J].化学教与学,2015(3):76-78.

[2]洪兹田.捕捉实验教学生成资源让化学课堂焕发活力[J].化学教与学,2013(10):36-37.

猜你喜欢

化学键氢键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盐酸四环素中可交换氢和氢键的核磁共振波谱研究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2种PRODAN衍生物分子激发态氢键的理论计算
对乙酰氨基酚-水复合物中氢键作用的理论研究
基于学科观念建构的“化学键”教学尝试
基于微观认识的“化学键”教学设计
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考点精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