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教学『主阵地』中选题

2018-02-23王海燕

小学教学设计(语文) 2018年7期
关键词:课文教材语文

王海燕

(作者单位:河南济源市教学研究室)

一线教师整天“泡”在学校,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和学生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平淡,但是只要留心,善于思考,就能发现教育教学中有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更多的是从教学“主阵地”中发现问题,从问题中梳理、筛选、提炼课题。

一、从教材解读中寻找问题

研读教材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对于教材的内容、主旨、课后题等要细细研读,明白学段目标,领会编者意图,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在研读的过程中善于思考,往往会发现一些问题。如统编教材一年级语文拼音学习部分的情境图,和老教材相比有明显变化。以“ai、ei、ui”为例,原人教版教材中是以单幅图出现的:两个小女孩挨在一块——ai;一个人使劲砍柴,发出的“eiei ”声;小女孩围着围巾——ui。统编教材将拼音整合在一幅图中:一群孩子围着老奶奶听故事。在这幅图中蕴含了很多学习的信息:ai的读音——老“奶奶”、“白”发、小朋友一个“挨”着一个;ei——小朋友的头发是“黑”色的,他们“背”着书包;ui——小女孩的胳膊放在“腿”上等等。仔细观察,会有很多帮助学生准确发音的信息。教师可以在按顺序指导学生看图说话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字母的读音,达成正确拼读的目标。再者,小孩子放学后听老奶奶讲故事,润物无声地进行了德育教育。同样的,还有“z、c、s,j、q、x,ang、eng、ing、ong”等,有趣的故事情境,将拼音学习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以相应的事物示声或示形,帮助学生学习字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那么,怎样利用整合的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拼音,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呢?课文中的插图,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主旨、体会人物情感有哪些帮助呢?我们可以根据这些问题,研究课文中插图的作用,经过提炼,形成课题,开展研究,以达到更好地利用插图服务教学的目的。

再如,统编教材针对学生读书少的问题,注意到了两个延伸:向课外阅读延伸,向语文生活延伸。把读书纳入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为例,设置了“和大人一起读”和“快乐读书吧”两个栏目,真正地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分享读书的快乐,拓宽阅读的途径和方式,提高阅读效率。那么在实践中如何教学才能真正发挥这些栏目的作用,达到编排的目的?尤其是农村留守儿童较多,怎样落实“和大人一起读”?怎样利用这些栏目促进亲子阅读、全民阅读、自主阅读?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关注到了,就可以在这一方向开展课题研究。

二、从学生学习反馈中提炼问题

教学的效果如何,从学生学习的反馈中就可以知道,最直接的评价就是试卷。利用评价的结果发现问题,展开研究,也是选题的有效途径。

我们曾对一所学校的六年级学生习作水平进行调研,发现有近36.5%的学生段落写得不具体,语言贫乏;不会布局谋篇,文章结构“老三段”。如,“星期天,我跟着爸爸妈妈去爬山。走在路上,小草是绿的,橡树叶很绿,槐树叶也很绿,路边的花儿开得很鲜艳,小鸟喳喳地叫着,我高兴极了。”反思课堂,教师发现自己的课堂只注重情感的熏陶、字词的处理,没有关注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语言文字的运用。还有的教师虽然也关注到了这一点,但是单篇课文中读写结合的片段训练,在学生某一方面的表达能力上强化不够。

怎样让课文中好的表达在学生的习作中落地开花,让有待提高的学生习作水平达到年段的要求,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在问题的驱动下,我们进行了思考和改进:围绕一个表达的“点”,将多个具有相同、相似或者相反的文本组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吸纳、练习、模仿、强化,从而习得一定的表达方法,通过训练达到掌握。

如,中高年级课文中有几篇课文是这样描写“叶子”的。《鸟的天堂》中写道:“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爬山虎的脚》中写道:“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泛起波纹,好看得很。”《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对于爬山虎是这样写的:“刚进里院,一墙绿葱葱的爬山虎便扑入眼帘。夏日的燥热仿佛一下子减去了许多,阳光都变成绿色的,像温柔的小精灵一样在上面跳跃着,闪烁着迷离的光点。”教学时,出示三个片段,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明白同样是描写叶子,但是不同植物的叶子有自己的特点,要仔细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来写。然后让学生自己观察一种植物的叶子,试着写一写,可以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这样对文本的整合安排,强化了学生对“叶子”这一事物的描写,学生对事物的观察更加细致,表达更加清晰,有话可写,88.3%的同学表达得比较具体生动。

以这个反馈为引子,我们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提炼了“基于表达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教学研究”这一课题。发挥文本的组合作用,举三反一,强化某一方面的表达。如,让高年级的学生学习“插叙”的写法,有的教师将《凡卡》《彩色的翅膀》《灯光》三篇文章组合,让学生了解“插叙”的作用和用法,并以训练《弟弟,我错了》,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插叙。让学生准确运用动词来写连贯的动作,有的教师把《少年闰土》《淘气包埃米尔》《长袜子皮皮》中精彩的动作描写片段进行提炼组合,让学生进行动词积累及连贯动作的描写。有的教师选取的切入点是“一波三折情更切”,选取的文章是《顶碗少年》《卡罗尔和她的小猫》《刷子李》,让高年级学生懂得习作故事情节要一波三折。还有的教师选取的切入点是“侧面描写塑造人物形象”,文章组合了《沉鱼落雁与闭月羞花的故事》《桥》《“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让学生学习“以景衬人、以物衬人、以人衬人”的写作方法。这样的做法和效果非常明显,有效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

三、从课堂困惑中梳理问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每天上课,自然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并产生思考。如,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式,有的教师事先没有安排,到了讨论的时候,随便让前后四人小组进行,没有分工,也没有顺序,导致小组内善于发言或者成绩较好的学生成了“话霸”,内向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没有发言的机会。还有的教师无论什么问题都让小组合作,有的问题独立思考完全可以解决,也要“合作”一番,以示有这样民主的教学形式,效果却不去考虑。那么,小组合作中几个人一组合适,如何分工?哪些问题适合小组合作,哪些问题不需要?合作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小组汇报中又要注意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做好了才能真正发挥这种教学形式的作用。

再如,教师课堂上的评价语言,怎样才能做到鼓励、跟进、指导性地评价,让学生既明白怎样改进,又不失学习的信心?怎样做到因学定教?怎样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等等。如果我们能够把课堂上出现的困惑记下来,从中选取自己最想研究也能够研究的问题,形成课题,进行持续研究,那么这一方面的问题的思考会更深入,解决的办法也会更多,课堂效率也会更高。

四、从专业成长中捕捉问题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必要条件,也是自身发展的重要方面。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力和执行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如,大多数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关注的是“怎么教”,而往往忽视了“教什么”的问题,而多数教学出现问题的地方往往就在于分不清楚“教什么”。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拔高要求,如二年级就要求学生快速默读,导致课讲完了,学生还不会读课文。这就是教师对学段目标不明确,导致学生学习“夹生”的现象。任何一个希望专业成长的教师都要不断地思考和改进。如,课标的理念自己是否真正理解,如何在课堂实践中落实?什么样的课堂评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小学语文低年级课文中的识字量大,如何解决?有哪些识字方法?仅就一个“导入”来说,有哪些方法?针对不同的内容该怎样导入才能吸引学生?以什么为突破口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等等。凡此种种,不一而足,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小切口、深挖掘的课题研究。

以上这些方面只是个例子,还有很多途径可以让我们发现问题。有的问题互相融合、相辅相成,都来源于教学实践的思考。从问题出发,思考、梳理、筛选、提炼、研究,以求更好地解决问题,这是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研究的核心。

猜你喜欢

课文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