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测评让诗歌类整本书阅读再美一些
——以《春的消息》阅读能力测评为例
2018-02-23李静
李 静
在《春的消息》整本书阅读中,和孩子们读诗、唱诗、画诗,真是美好的享受。那么,怎样让整本书阅读能力测评也变得美好一些呢?著名儿童阅读专家岳乃红认为:整本书阅读测评是对一定时间内,儿童阅读整本书的状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通过一定的阅读测评方式,考查学生阅读某一整本书时相关阅读能力的发展水平,借此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能力。
一、测评目标
根据金波《春的消息》的教学价值和导读、推进、分享三类课型的教学目标,以及第一学段的年段特点,笔者确定了三个方面的测评目标:
1.通过谈话、朗读、背诵、歌唱等形式,测评学生对《春的消息》的阅读兴趣,和主动积累的习惯。(兴趣、习惯)
2.通过填空、连线、选择、仿写、绘画、演故事等形式,测评学生在阅读《春的消息》的过程中,形成的多角度阅读儿童诗的能力。(方法、能力)
3.通过朗诵、推荐等形式,测评学生在阅读《春的消息》过程中,对于金波儿童诗主题和作者情感的初步感受能力。(品味)
二、测评形式
《春的消息》整本书阅读能力测评,为口头测试与书面测试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经过精心设计、反复筛选和实践验证,确定了“我爱分享”“我爱演故事”“我爱积累”“我是火眼金睛”“朋友手拉手”“ 我会创编”“我会画诗”等测评活动。
(一)口头测试
1.活动名称:我爱朗读。
活动内容:朗读,更能让我们感受到读诗的乐趣。读给伙伴听,读给家长听,读给老师听……读了《春的消息》,把你最喜欢的一首诗与伙伴、家长、老师分享吧!还可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活动方式:朗读、推荐。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诗歌,读给伙伴、父母、老师听,从“读音正确、朗读流利;声音响亮,态度大方;能说出1~2条喜欢的理由”三个方面,采用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的星级评价,老师和家长采用“肯定优点+提出建议”的定性评价。
【测评意图:本项活动主要检测学生在《春的消息》阅读中的联结运用能力和作出评价的能力。推荐自己最喜欢的诗歌,包括了学生对文本主题、结构、表达等方面的判断、评价和欣赏。推荐诗歌,在分享中感受阅读儿童诗的乐趣。】
2.活动名称:我爱演故事。
活动内容:在《春的消息》中,《在果园里》《我的雪人》《迷路的小孩儿》《蟋蟀》……给我们讲了一个个充满童真的故事。请选择一首,和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活动方式:演故事。
学生自由组合为6~8人的小组,选择《春的消息》中感兴趣的叙事诗,提前一周时间,在测评团队(老师和部分家长代表)的指导下分配角色、编排动作、情境表演、制作头饰等。
【测评意图:本项测评主要检测联结运用能力,是与文本、生活的联结与运用。同伴分工合作,恰当的语气、表情、手势、道具、服饰等辅助表演,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感受阅读叙事诗的乐趣。本项测评活动,也是分享课上演故事活动的延伸,是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检测。】
(二)书面测评
1.活动名称:我爱积累。
活动内容:诗,是最美好的语言。一边读诗,还要把喜欢的小节记下来。
《风从我的指尖穿过》:
风里有______。
……
《狗尾草》:
一会儿,
变成了一只小狗,
送给我,我抿嘴______了;
……
活动方式:填空。
从《春的消息》中选取经典片段,以答题卡的形式,填写留白的名词、动词等,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句。
【测评意图:本项测评主要检测阅读诗集过程中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风从我的指尖穿过》填“花香”“鸟鸣”“歌声”,《狗尾草》填“笑”“跳”“跑”,这是从文本中提取出直接陈述的信息,引导学生积累经典诗句。】
2.活动名称:我是火眼金睛。
活动内容:《春的消息》精选了金波55首儿童诗。诗集中有的描写自然景象,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有的叙述儿童生活,讲述了一个个有趣的故事。
下面的诗中,( )描写了美丽的自然景象,( )叙述了有趣的儿童故事?(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A.《会飞的花朵》B.《狗尾草》C.《雨中的树林》D.《星星和花》E.《数狮子》F.《紫桑葚》
活动方式:选择。
以答题卡的形式完成以上选择题。
【测评意图:本项测评主要检测整体感知诗集写作内容、写作对象的能力。《春的消息》有的描写了美丽的自然景象,有的叙述有趣的儿童故事。分类选择,目的是“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整本书阅读的能力”。】
3.活动名称:朋友手拉手。
活动内容:金波爷爷用生动的比喻,让诗中的事物形象而有趣。作者把下面的事物比作什么呢?请用连线,让本体和喻体这对好朋友手拉手。
《我守护着他的拐杖》跛足人河中俯仰击浪的双手 《湖》微风吹过的湖面 《雨铃铛》房檐上的小铃铛 《合欢树》合欢树的叶子
轻柔的羽毛 矫健的翅膀 发光的大唱片 串串水珠
活动方式:连线。
学生在《春的消息》阅读中,积累经典诗句,选取打比方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测评活动在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的基础上,以答题卡的形式,检测学生阅读积累的情况。
【测评意图:本项测评主要检测解释能力。选择打比方的诗句,让学生把事物本体、喻体用连线的方式“手拉手”,这是推断并解释重要词句在具体的语境中的意义,引导学生体会比喻的生动形象,积累经典诗句。】
4.活动名称:我会创编。
活动内容:金波爷爷观察生活,用文字描绘图画,记录感受,写成了一首首有趣的小诗。学着《湖》来写一写小诗,体验当小诗人的乐趣吧!
活动方式:仿写。
【测评意图:本项测评主要检测联结运用能力。模仿例子学写小诗,是与文本、生活的联结与运用,能更深入地理解儿童诗,培养语言表达的能力。】
5.活动名称:我会画诗。
活动内容:金波爷爷《春的消息》,为我们描绘了春天烂漫的花园、夏夜闪烁的星空、秋天丰收的果园、冬天飘舞的雪花。请你选择一首诗,描绘大自然美好的图画。
活动方式:绘画。
【测评意图:本项测评主要检测联结运用能力。根据诗歌绘画,这是与文本、生活的联结与运用。学生学习诗歌,在自己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描绘景物,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表现儿童诗。二年级学生描绘景物即可,有大胆的想象和鲜明的色彩更佳。】
三、测评反思
(一)更新测评观念
在《春的消息》能力测评中,研究团队进行了理论学习和策略提炼,特别是对家长代表进行了操作培训。测评,不再是“教师一言堂”,也不仅仅是“分数+等级”。教师放低姿态,慢下脚步,让学生自信、快乐地站到教室中央,展示阅读的收获,甚至是点滴的进步。
(二)关注测评过程
《春的消息》整本书阅读能力测评,设计了“我爱朗读”“我爱演故事”“我会创编”“我会画诗”等与学习过程一脉相承的测评活动。测评前,学生自由组合为6~8人的小组;提前抽取题目,一周时间准备;选取家长代表,参与测评过程中的指导和评价。
《春的消息》阅读活动为期一个月,能力测评延续二至三周,落实到了小组和每一位学生。尤其是“我爱演故事”等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关注了团队的协作能力。同时,测评还要关注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地区、校际之间的差异。总之,能力测评要客观地反映儿童阅读整本书的水平,更要对学生阅读《春的消息》起到推动和提升的作用。
(三)丰富测评形式
丰富的评价形式,给予学生更广阔的展示空间和更美好的阅读体验。
比如,老师这样评价一位学生阅读《崖上松》的朗读:孩子,你读音正确、朗读流利、声音响亮、态度大方,把《崖上松》读成了一幅画,真会读书!你喜欢风雨中的崖上松,如果像金波爷爷一样观察生活,你会成为了不起的小画家、小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