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长的烦恼

2018-02-23何汤杰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理科名校态度

何汤杰

(浙江省绍兴鲁迅高级中学高一(11)班 浙江 绍兴 312039)

有一部美国电视剧叫做《成长的烦恼》,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这个电视剧,并在网上观看了内容。《成长的烦恼》反映了典型的美国家庭教育,其中的父亲是一位心理医生,他和妻子对带三个孩子的方式十分宽容,是一种“朋友式”的幽默和轻松,这对父母成为了许多美国父母的楷模,也成为了许多孩子理想的父母化身。

1 “矛盾普遍存在”

在《成长的烦恼》里,父亲杰生医生和妻子麦琪把孩子们看成是“受到尊重的”、“独立的”、“有生存能力的”人,所以给与孩子们宽容和信任。而现实生活中的家长管教孩子的态度并非如此。

我记得政治书上有这样一句话“矛盾普遍存在”,并且描述它为“贯穿一次事物发展的始终”。那么,我们所谓无忧无虑的生活,其实只是烦恼的“朴素主义”阶段吧。举个例子,生活中我比较偏食,妈妈总说我“没吃过一顿正经饭菜”、“极其挑食”、“难伺候”......而妈妈为了扼杀我的恶习,总是耍一写“小手段”,比如微信里发一些挑食带来的疾病、或者将我偏爱的甜食、零食藏起来等。这些生活的小事看似无关紧要,而且我也知道挑食本身也不是一件好事。科家长一味的反对、斥责更是让我有些反感。所以生活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争吵。后来想想,自己有时候不正确的行为和态度确实会让家长伤心,妈妈对我的干涉也是因为爱。可是,家长有没有想过,你们所给予的这种“条条框框”拘束般的爱让人很不自由。严厉、顽固、强迫的态度以及禁止和命令的监督方式都让我不愿意接受[1]。

2 “玩物丧志”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份调查,作者利用《亲子关系测验手册》对某校322名家长和子女进行测验。结果发现,(72-80)%的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50-80)%的父母对孩子过分干涉、(29-49)%的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25-29)%的父母虐待、体罚孩子、(22-25)%的父母不信任、对孩子冷漠。家长的管教态度主要包括了“过高期待”、“过多干涉”、“过于严厉”、“消极拒绝”。似乎家长们都喜欢“支配”我们,如果不配合就会从精神或者身体上受到“惩罚”[2]。

我喜欢听歌,也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偶像。而且我对这些明星的喜欢并不是“狂热”的,只是单纯的喜欢他们的“音乐”、“演技”。可是我的父母似乎并不能够全部接受,他们生怕一个错误的偶像误导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父母会在我听这些歌曲或者看这些演员的视频时批评我,或者当我买了和我喜欢的偶像同款的衣服、装饰时给予不好的评价。听班上同学说,有的家长甚至会毁坏他们视作宝贝的物品......

家长似乎以为我们“玩物丧志”,但是我也想请各位家长想一想,你们的这些管教态度造成的后果是什么。那位调查的作者对结果进行了研究,他说“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当孩子达不到父母期待就会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导致“反社会行为”、“无责任心”、“寡言”、“不合作”、“厌学”[3]。过于严厉会造成逆反心理、反抗行为,或是造成俯首帖耳、唯命是从。过度干涉会造成孩子依赖性强、不适应社会。

3 “成绩单”

首先需要承认的是我们高中是一所不错的学校,也正是到了高中才让我真正地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初中时我曾经对自己的智商“引以为豪”,可是在这里的对比才让我端正了自己的态度。年级里成绩拔尖的同学真的十分优秀,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让人觉得佩服。

在学习方面,我与家长也有一些矛盾,其一是关于高中选择文科还是理科这件事情上,家里比较偏向理科。父母抱持“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的传统思想,再有就是高考的时候理科录取成绩要比文科低一些,家长似乎觉得理科生考大学比较容易。其二、我一直想用自己的努力来证明自己,也有一段时间每天苦读、减少睡眠,第二天到学校迷迷糊糊的听一天课,可是自己的成绩依然距离最优秀的学生有一定的距离,甚至觉得他们有“过目不忘”特殊能力。而家长还要用“别人家的孩子”来与我作比较,就这样,面对课本我有时候只想说一个字——“烦”!

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再是以前的小朋友。请你们不要觉得“血缘”或是经济上的密切关系,或者把一切行为都归结于爱来让我们过你们所期待的人生[4]。我们的自主性需要被尊重,也希望家长能够意识到,其实我们的努力是多希望证明自己,被你们所认可。

4 “名校梦”

高中生最大的挑战就是“高考”,从高一进入校园开始,就需要面临未来的这份挑战。我们每天都能感觉到高考即将到来的石头,关于高考,考试们经常形容成“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排着队在桥的一头战战兢兢,家长在远处紧张焦虑。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作为高中生似乎只是为了高考而奋斗,这三年的价值就是在六月份能够渡过那座独木桥,获得名校的通知书凯旋而归。这是高中生无法逃避的,前路未知,依然要勇往直前,尽管桥的那边不一定是名校,却也是我的梦开始的地方。但这又是一个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的场景,父母一直对我说,一定要努力学习,考上一所好的大学,为他们争光。

高考的压力和父母的期待以及对未来的迷茫,太多沉重,让我觉得每一天都有些灰蒙蒙。我面对的是自己的未来以及父母的将来,承担的压力和期待是我拼搏的动力,不敢停下来仔细思考,我怕自己紧绷的弦突然断了。

结束语

鲁迅先生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因为“即我”所以应当尽教育的义务,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因为“非我”,所以应当同时解放,让他们成为独立的人[5]。我们多希望家长可以像《成长的烦恼》里的家长一样以“朋友式”的态度对待我们,尊重我们自立的能力,理解并能够提供指导,我们尊重长者,希望彼此成为协商者,而非命令者。希望家长能给与我们在世界新潮流里游泳且“不被淹没的力量”。

猜你喜欢

理科名校态度
全国名校等差数列拔高卷(A卷)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名校介绍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都是你允许的
2017年天津卷理科第19题的多种解法
夏天好烦 懒也能穿出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
如雷鼾声惊醒“名校梦”,15岁少年不堪重负卧轨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