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2018-02-23范锡密
范锡密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常州路小学 山东 青岛 266300)
随着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进,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阶段教学的重要任务。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上,教师长期占据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受到阻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小学科学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多实践活动无法顺利地开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立足教材教学,夯实学生科学基础
在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新课改内在精神的基础上,全面把握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内容和特点,遵循教材的内在逻辑,制定教学计划。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围绕学生开展教学工作。将理念化为行动,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立足教材教学,但不局限于教材,以灵活的计划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夯实学生的科学基础。
例如,在“有趣的浮沉现象”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本课开讲之前,教师可以将实验所需的物品准备好,如教具:水槽、乒乓球、塑料花、石头、测力计。分组实验材料:木块、玻璃球、图钉、橡皮、橡皮泥、气球、螺丝灯、饮料瓶、水槽、皮球、测力计、钩码等。以石头和乒乓球在水槽的现象为开始,初步启发学生对浮沉的认知。教师分别将石头与乒乓球投入水中,引导学生观察二者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参与到更多的实验中,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浮沉的概念和原理。
二、丰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能力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小学科学多样化的学科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的不同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指引下,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提高教师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实验教学、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分层教学等教学方法引入到小学科学的课堂中,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例如,在“太阳和影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本课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多种教学方法。如可以以猜谜语的形式开始本课的教学,人人有个好朋友,乌黑身子乌黑头,太阳光下伴你走,一到黑处就分手。很多学生猜到谜语的谜底,即影子,激发了学生参与本课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开展本课的教学,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将学生带到户外进行教学,用实际行动的方式解释心中的疑惑。
三、拓展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是一个非常大的学科概念,囊括了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既要结合学生学习状况,立足教材进行教学,又要能够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对教学范围进行适当地拓展。与此同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拓展开发教学资源,在提升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在理论与实践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例如,在“水流有力量”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上展示海浪冲击岩石、瀑布飞流直下、水电站开闸放水、漂流等情景,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在开阔学生视野之后,再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事先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如水槽、铁丝、剪刀、易拉罐、水轮,让学生根据本课所讲的知识进行开放性实验,拓展学生的实验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有效教学的开展,需要教师能够深刻理解新课改的内在精神,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围绕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教学计划的制定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既要关注教材内容的设置,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现状,在两方面的共同作用下,夯实学生的科学基础。充分利用小学科学学科的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更多的教学方法,并以此提升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能力。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开阔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路径,进而实现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