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本位的儿童文学翻译
——《爱的教育》两中译本比较研究
2018-02-23刘兴琳
刘兴琳
(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0)
1 引言
儿童文学的翻译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发展很不平衡[6]33。儿童文学的译作层出不穷,但因为缺少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批评机制,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原作未得到足够重视,节译、改写等屡见不鲜;语言不够生动有趣,不十分适合儿童阅读;多注重教育,文学作品本身的审美功效较少得到体现。
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自1886年出版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在我国,夏丏尊先生转译自日、英文的译本自面世以来,影响了一代代的儿童,以及他们的父母和老师。然而,夏译本译于1924年,如今的语言较那时有了很大变化,而且语言不够生动,不适合今天的儿童阅读。市面上的其他全译本目标读者也多是儿童和他们的父母老师,目标读者是少年儿童的多是节译本,漏译、错译屡见不鲜。《爱的教育》中译本众多,但相关研究却主要局限于对各版本的介绍,过分强调其教育性,却忽视了其文学性。因此,本文立足儿童读者,从多个层面对《爱的教育》两部中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其翻译特点和策略,希望对广大儿童文学研究者和翻译者有所启发。
2 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学翻译
2.1 儿童文学的定义和特征。不同时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儿童文学。本文采用国内学者王泉根的定义,即广义的儿童文学是“以18岁以下的儿童为本位,具有契合儿童审美意识与发展心理艺术特征的,有益于儿童精神生命健康成长的文学”[5]7。儿童文学的功能主要有:1.审美功能,以情趣为核心,有助于培养儿童丰富的情感;2.娱乐功能,有明显的游戏性质,能够保持甚至激发儿童热爱自由、想象的天性;3.认知功能,儿童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了解社会、认识生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4.教育功能,儿童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不应游离于审美整体之外,而应整个融入爱的情感中去[3]11-13。
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特点,儿童文学又具体分为三个层次:幼儿文学(低幼文学),为6岁以下学前期婴幼儿提供;狭义的儿童文学(童年文学),为6至12岁小学阶段儿童服务;少年文学(青少年文学),为12岁至18岁中学阶段少年服务[2]22。其中,狭义的儿童文学,即童年文学是整个儿童文学中最主要的部分,其主要特点有:1.主体单一、浅近,具体、明朗,富于教益;2.人物性格鲜明,富于可效法或借鉴意义;3.情节生动、单纯,具有浓重的故事性;4.结构紧凑、完整,语言生动、富于趣味性[4]21-24。
2.2 儿童文学翻译的基本问题和批评标准。徐德荣[6]探讨了儿童文学翻译中语体、童趣和文化三个基本问题,指出译者应:1.拥有强烈的文体意识,用较为口语化、简单的词汇传达同样的意义;2.通过感叹词、叠词等词汇和押韵、双关等修辞手法等,实现童趣在译文中的移植和创造;3.使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翻译策略,减轻儿童读者的负担,却又适当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因素,这样才能创造出深受儿童读者喜爱的译作。
徐德荣、江建利结合儿童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提出来儿童文学翻译批评的标准——儿童本位的等效翻译,指在充分理解并尊重儿童读者以及儿童文学本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使原文意义在译文中全面再生实现译文与原文最大等效[7]66。儿童本位是儿童文学翻译的本质诉求,译者需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儿童和儿童文学,通过译作与儿童读者建立起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等效是儿童文学翻译的最终目标,译者应在保证上下文中最重要意义的优先传译的前提下,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多地再现原文的多重意义,包括文体意义,使得译作对译作读者的产生的效果与原作对原作读者产生的效果相当[7]66-69。
3 《爱的教育》及其译本介绍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的著名作品Cuore在中国最被大众接受的汉译名。这是一部献给9至13岁小学生的日记体小说,记录了小男孩安利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以及父母姐姐对他的劝诫,和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每月故事”。小说语言充满儿童情趣,字里行间把“爱”展现得淋漓尽致,从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爱,到国家、社会、民族的大爱,感人至深。
本文分析的源文本选自Isabel F.Hapgood的英译本CUORE(HEART):An Italian School Boy’s Journal,该版本语言富有儿童特色,通俗易懂,且生动形象,符合儿童的阅读理解能力。两部中译本均转译自英文,朱宾忠、杨柳版[1]后附有上述英译本,田雅青版[8]则是由1980年初版再三修正完善而成。
三月的每月故事梗概如下:意大利罗马涅大区弗利市乡村的一个小男孩费鲁乔,终日在外游荡、打架、赌博,伤心的外婆语重心长地教导他,告诉他她有多么爱他。顽皮的孩子心地善良却倔强,内心无比感动,却说不出口。这时,两个强盗闯进家门,抢光了钱,小英雄为了救外婆而死在了强盗刀下。
4 对比分析
本文以三月的每月故事为例,从词汇、句式、修辞和文化层面分析两译本对原文的忠实程度和译作风格。
4.1 词汇
例1 BLOOD OF ROMAGNA[1]388朱、杨译 血溅罗马涅[1]125
田译 费鲁乔的血[8]120
改译 罗马涅小英雄的鲜血
两种翻译都基本忠实于原文。前者营造了一种恐怖的气氛,不符合儿童读者的期待;后者没有译出罗马涅这一重要地名,也不能很好地反映故事内容。笔者的译文更能表现原文意义,唤起小读者的兴趣。
例2 Ferruccio had only returned home at eleven o'clock,after an absence of many hours,and his grand mother had watched for hi m with eyes wide open,filled with anxiety,nailed to the large ar mchair,upon which she was accustomed to pass the entire day,and often the whole night as well,since a difficulty of breathing did not allow her to lie down in bed[1]389.
朱、杨译 那天晚上,费鲁乔出去玩了很久,十一点才回家。外婆躺在单人沙发里,瞪着眼睛,焦急地等待着孙子。因为呼吸困难,不能躺在床上,外婆总是整天整夜地躺在单人沙发上[1]125。
田译 这天晚上,费鲁乔十一点才回到家中,祖母心里很不安,坐在一把大安乐椅上等他。她差不多白天黑夜都坐在这儿,因为她年纪大了,呼吸很困难,不能躺下睡觉[8]121。
改译 这天晚上,费鲁乔出去玩了好几个小时,十一点才回家。外婆一动不动地坐在一把大安乐椅上,睁大双眼,惴惴不安地等他回来。因为呼吸困难,不能躺在床上,她只能整天整夜坐在这儿度日。
两种译文都基本传达了原文的意思,但并不完整、准确:朱宾忠、杨柳译本中“躺在单人沙发里”不合适,因为外婆不能躺下,只能坐着;田雅青译本没有表现外婆等外孙时的神态。原文中“nailed”一词极为传神,笔者译为“一动不动”,达到了相似的效果;笔者用“惴惴不安”这一成语表现了外婆对外孙的担心,用“度日”一词反映了外婆艰难的生活状态,使语言更加生动、富有童趣。
例3 Think of that scourge of the country about here,of that Vito Mozzoni,who is now playing the vagabond in the town;who,at the age of t wenty-four,has been t wicein prison,and has made that poor woman,his mother,die of a broken heart—I knew her;and hisfather has fled to Switzerland in despair[1]390.
朱、杨译 想一想周围那些惹是生非的坏蛋,想想在镇上为非作歹的维托·莫左尼。他才二十四岁,已经坐过两次牢,让他妈妈那个可怜的女人伤心而死——我还认得她呢。他的父亲对他死了心,一人去了瑞士[1]126。
田译 你看那个恶棍维托·莫左尼吧,整天在城里晃荡,才二十四岁就坐了两次牢。他母亲因为他心都碎了,最后忧愁而死。他父亲也气得没有办法,离开他到瑞士去了[8]121。
改译 看看个恶棍维托·莫左尼吧,整天在城里晃荡,才二十四岁就坐了两次牢。他可怜的母亲我是认识的,被他活活气死了。他父亲拿他毫无办法,一个人逃到瑞士去了。
本例是外婆的一段话,田雅青的译文更符合原文的意思,语言也更简洁生动。笔者使用叠词和语气词,并用“逃”字形象地反映了恶棍父亲的心理,使译文更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和语言习惯。
4.2 句式
例4 The father,who kept a little haberdasher's shop,had gone to Forli to make some purchases,and his wife had accompanied hi m,with Luigina,a baby,whom she was taking to a doctor,that he might operate on a diseased eye;and they were not to return until the following morning[1]388.
朱、杨译 费鲁乔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小小的男装店,今天去弗利市进货了。妹妹路易吉娜患有眼病,母亲带着妹妹和父亲一同前往弗利市求医,他们第二天早上才能回来[1]125。
田译 父亲开着一爿杂货店,他到费利城办货去了。母亲因为要给婴儿看病,也随父亲进了城,要到明天才能回来[8]120。
改译 父亲开了一家小小的男装店,他去弗利市进货了。小妹妹路易吉娜患了眼疾,母亲要带她到医生那里做手术,也跟着进了城,第二天上午才能回来。
这句话句式相当复杂,有定语从句、宾语从句和插入语。相比之下,朱宾忠、杨柳的译文更忠实于原文,而田雅青的译文句子更短,更符合儿童读者的理解能力。笔者将长句化短,基本译出了原文的意思,且有助于儿童读者的理解。
4.3 修辞
例5 It was a small house of but one story,situated on the highway,at a gunshot's distance from a village not far from Forli,a town of Romagna;..[1]388
朱、杨译 费鲁乔家的平房就在马路边,坐落在村外几百米,离罗马涅地区的弗利市不远。……[1]125
田译 他家住的是一所不大的平房,坐落在大路边,离费利城附近的一个村子不远,只有一箭之遥。……[8]120
本例中,朱宾忠、杨柳的译文未能很好地传达原文的意义,“small”一词并未译出,“not far from Forli”指的是村庄,而不是费鲁乔家,“at a gunshot's distance”直接译成了“几百米”;而田雅青的译文基本实现了“等效”,“at a gunshot's distance”没有译为“射一枪的距离”,而译为“一箭之遥”,更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例6 And now I ama paralytic,and in need of your affection as of the air to breathe,since I have no one elsein the world,poor,halfdead woman that I am:my God[1]391!
朱、杨译 现在我瘫痪了,需要你呵护照顾,就像呼吸需要空气一样,因为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啊。我这可怜的,半死的老太婆,上帝啊[1]127!
田译 现在我成了瘫子,我这半死的人正需要你爱呢。这个世界上除了你,我再没有别人了[8]120!
改译 上帝啊!现在我瘫了,一只脚踏进了坟墓,需要你的关爱,就像需要空气一样。除了你,我再没有别人可以依靠了!
本例的两种译文均基本传达了原文的意义,但朱宾忠、杨柳的译文并不完全符合汉语习惯,田雅青的译文则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未能生动表现费鲁乔的爱对外婆的重要性。笔者调整了句子顺序,使译文更容易被儿童读者理解。
4.4 文化
例8..;and in addition he had gambled,and lost all his soldi,and left his cap in a ditch[1]389.
朱、杨译 费鲁乔还赌博输光了钱,连帽子都掉进了水沟里[1]125。
田译……而且还去赌博过,把钱全都输光,帽子也落到了沟里[8]121。
改译 他还去赌钱,身上硬币全输光了,帽子都掉进了水沟里。
本例中的“soldi”是“soldo”的复数形式,索尔多是欧元流通前意大利的一种货币单位,1索尔多等于1/20里拉,即5分(硬币)。小读者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soldi”和钱有关,但两种译文都未将旧货币单位译出来。类似地,朱宾忠、杨柳将地名“Romagna”和“Forli”分别译为“罗马涅(地区)”和“弗利市”,田雅青只将“Forli”译为“费利城”。笔者认为,将陌生国外地名和就货币单位译出并予以注释,既有助于儿童读者的理解,又能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9 In the name of Heaven,what is the matter with you[1]395?
朱、杨译 上帝啊,你这是怎么了[1]130?
田译 天啊,你怎么了[8]125?
本例中的“in the name of Heaven”,朱宾忠、杨柳译为“上帝啊”,田雅青则译为“天啊”。类似地,例6中的“my God”,朱宾忠、杨柳译为“上帝啊”,田雅青则省略未译。现在的儿童读者与基督教文化的接触越来越多,直译不仅不会引起误解或加重阅读理解负担,还可以加深儿童对异国文化的了解。
5 结语
分析发现,朱宾忠、杨柳的译文更好地表达了原文的意思,语言却不够流畅生动、富有童趣;田雅青的译文语言更为简洁生动,却未能很好地传递原文的信息,尤其是文化因素。儿童文学翻译应采用归化为主,异化为辅的策略,实现“儿童本位的等效翻译”这一目标。译者应牢记目标读者是儿童,使用富含儿童情趣、符合儿童理解能力的语言,尽可能传达原文的意思,包含文体意义和文化因素,这样才能译出深受儿童读者喜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