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有效性

2018-02-23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彩球涤纶劳动

李 静

(江苏省宿迁宿城区古城实验小学 江苏 宿迁 223800)

小学劳动与技术课程属于一般考查课程,很容易被忽视,其课堂教材有效性研究更是欠缺,导致课堂教学始终处于低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开展,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普遍共识。提高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课题。

一、纠正错误观念

纠正部分教师认识上的偏见。他们抱着应试教育的固有思想不变,只盯着学生考高中、考大学。认为参加劳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只要学生成绩好,就什么都好。这种只重智育,轻视劳动技术教育、轻视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如果在教师身上不转变,怎么对学生进行劳动技术教育,怎么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

纠正部分家长的错误认识,消除他们的溺爱心理。有的家长看见自己的孩子参加劳动,心疼得不得了。个别家长甚至主动帮自己的孩子做值日,完成劳动任务,让自己的孩子到一边去玩。更有甚者,看见自己的孩子劳动积极,竟然教训孩子。我们不妨想一想,这样的家长、这样的思想教育出来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人呢?

纠正学校中时常出现的惩罚式劳动。个别教师对违反纪律的学生、未完成作业的学生,动辄就罚他扫一个星期的教室,或者去打扫厕所……好像这些劳动是一种耻辱,是低人一等的,干这些活,是“罪有应得”。这是与“劳动最光荣”背道而驰的,会让青少年学生对劳动产生一种可怕的误解,严重阻碍素质教育的落实。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职业道德教育,从根本上纠正教师的错误做法。

二、优化环节设计

学习活动的设计可能导致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效的课堂教学首先在于教师教学的理念以及教师对设计教学的过程把握程度。学生能否真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取决于新知是教师的给予――学得,还是自身探求而――习得。因此,在技术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某项技术中含有的可迁移的技术要素,培养学生用技术要素去把握技术活动的全过程,使学生从“学会技术”变为“会学技术”。

在“涤纶彩球”一课中,针对“卷贴”喇叭口这一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细节:①每个同学拿起一个未完成的涤纶件,仔细看一看。②学生介绍自己的发现。学生一下子就能有所发现,在此基础上,借助实物投影,师示范强调:双面胶贴在扇形没有槽口的一边,不要太长。撕下胶纸将有槽口的一面轻轻往上卷。③借助不太成功的涤纶件让学生突破难点:如何卷贴匀称。④学生尝试卷贴。⑤展示作品,生评议,激励又快又好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观察半成品――发现方法――提出建议――尝试探究――展示评价等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探索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有所发现,掌握探索和研究的学习方法。教学,真正地体现了有效性。

三、丰富课堂内容

根据小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教师在开展劳技课程教学时,应确保教学内容满足“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要求,严格避免出现“教师空谈”的情况,这对于学生的积极性是非常严重的打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也无从谈起。因此,教师在开展劳技课程时,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学材料,若材料获取较为便捷,也可以当作任务布置给学生。

例如,劳技课程中的《泥塑》和《纸工》,《泥塑》教学中所使用的黏土并不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需要在特定的商店进行购买,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安排提前进行预定;而《纸工》中的材料获取渠道较多,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从家中或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彩纸。由此可见,教师应当具备对资源进行合理应用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再如,教学“涤纶彩球”一课时,让学生明确涤纶片的使用数量与彩球美观度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师可开发、制作教具来突破这一难点。老师用挂钩同时出示三个彩球,使用的涤纶片分别是24个、12个、6个。并询问学生哪一个最漂亮?为什么?孩子们在赏评中自然而然地发现:制作时涤纶片用得过多太挤,喇叭口张不开,球体不圆。过少更不成球形,似乎是未完成的作品。因此,涤纶片的个数应适量。这是学生的“习得”,得来全不费工夫,效果远胜过教师的“给予”。

四、及时引导启发

教师在具体施教过程中,要注意课堂教学环节的有效转换,利用带有思考性质的问题作为串联,成功激活学生多向思维。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要引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小学劳动与技术课堂教学也不能例外,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做好点拨和引导,要注意选择正确合作学习方式,提高合作学习实效,还要调动学生认知积极性,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并在不断探索中解决问题,提升认知层次。劳动与技术不是简单的模仿,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

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点拨引导,不然难以发挥效应。在学习《木工技术的一般性知识》相关内容时,学生对教师带来的木工工具非常感兴趣,根本不注意教师讲什么。教师随手拿出几样工具:“这些属于什么工具?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用处呢?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做准备,然后找同学来回答。”学生听说要提问,急忙做准备,可这些工具的相关常识,在教材中根本找不到。有些学生有些着急了,开始试探性问教师。教师随手打开多媒体视频,用图示方法介绍各种木工工具。学生看得特别认真,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学生识记效果相当好。教师及时给出引导,学生学习效果呈现高效。

总之,在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勤于动手,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彩球涤纶劳动
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影响涤纶短纤维干热收缩率因素探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涤纶晶体结构三级红外光谱研究
立体彩球剪纸
热爱劳动
巧做圣诞彩球花环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冷等离子体处理改善涤纶滤料抗静电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