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高年级说理性文章教学思路初探

2018-02-23徐旭萍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事例国学观点

徐旭萍

(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 山东 莱州 126140)

下面我就以《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为例,谈一谈小学高年级“说理性文章”课堂教学的思路。

一、抓文脉,理清文章结构

说理性课文的基本模式是“提出观点——举例论证一总结观点”,《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就以“清晰的观点、三个具体事例的论证和朴实平白的总结”结构全文。教学设计时,我们就可以抓住“一个观点、三个事例、一个总结”的鲜明结构来展开:先让学生自读课文,明确课文的观点;接着品读文中事例,使观点深入人心;最后在感知内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样就使原本可能出现的说教式的课堂教学变得有声有色,学生在简洁明快的教学环节中,就会学得轻松。

二、抓方法,先认知后体验,体会语言形式

这篇课文是非常典型的“摆事实,讲道理”的写作方法。只有设计好板块,学生才会真切地感受到“摆事实,讲道理”的特点,进一步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体会语言形式。

1.自主阅读,实现学生的认知。“文章提出了一个什么观点?用了哪几件事来说明自己观点的?”让学生带着这样的任务,进行自主阅读,利用高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的经验,简明扼要地提炼出说理文的观点和事例。

2.对比阅读,实现学生的体验。(1)“同学们,文中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毋庸置疑的,真理的发现就是需要见微知著、锲而不舍,这样的道理大家也都明白,那么文中的三个事例可以省去吗?”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意识到事例与说理结合会更具说服力,更能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情感共鸣。

(2)“‘……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把‘有所’去掉如何?把‘发现、发明、创造、成就’四个词语的顺序打乱可好?”引领学生在对比读的过程中发现文章在语言表达上的严谨和逻辑性。

(3)“‘最后把?拉直变成!’用符号表示有什么好处?”引导学生感受这种语言形式所带给我们的直观、形象和生动。

(4)“我们平日要写一件事时,应该抓细节描写,那么本文的三个事例为什么没有太多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发现说理性文章事情叙述的简练性。

三、抓过程,实现重新建构,突出语言在说理方面的运用

说理性文章的教学过程,应该围绕作者的观点、事例,让学生读、思、谈,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所以,课文的语言训练点应定位于说理方法的实践,突出语言在说理方面的运用。

一方面,带领学生分析课文是如何写事例的,将三个事例放在一起分析,找出相似处,构建一个“人物简介——围绕观点叙述事例——概括成就”的段落模式,并让学生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在司空见惯的小事中见微知著、发现真理的事例吗?”

另一方面,在明确了课文的说理思路后,教师应该从篇章上进行拓展延伸。我让学生阅读了《说勤奋》这篇文章,通过阅读进一步明确读理性文章的说理方法,并通过阅读题训练学生说理语言的运用。

第三,从篇章结构上去寻找训练点。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人无信不立、读书使人进步…

通过以上的设计,就实现了一个由“发现”到“感悟”再到“理解”和“运用”的建构,学生就会对说理文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而学会说理的程序和方法。

四、抓交融,与经典诵读相互促进,体会说理文语言的精妙

一直以来,国学诵读环节只是一节课的一种导入方式。我想,既然要让国学走进课堂,是不是可以将国学渗透到教学的过程,根据教学环节渗透不同的经典名句呢?所以在这节课中我做了大胆尝试。

在学生读完“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之后,我让他们说一说“你想到了哪句经典名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重点引导学生领悟“锲而舍之,朽木不舍;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含义。

在进一步理解“!”变“?”这一过程时,我告诉孩子们“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样就将传统文化的学习融入到我们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之中,更有利于他们对于文本的理解,也有利于对国学经典的学习,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互相促进的学习方式。

猜你喜欢

事例国学观点
“垂”改成“掉”,好不好?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观点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