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分析
2018-02-23王勇
王 勇
(四川省剑阁县元山初级中学校 四川 剑阁 6283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关键与内核,也是我国目前主流的价值走向,其基本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中学阶段国家进行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不仅可以促进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够与国家社会的发展趋势相契合。
1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传统。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德育类课程,与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类课程有较大的不同,在教学中也应当区别对待。然而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实际中,大部分教师都无法深刻认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特殊性,依然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给学生照本宣科地讲解课本内容,不注重学生的内心感悟和情感体验[2]。这就导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学习氛围比较枯燥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地压抑,很可能陷入学习的误区,同时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也被大大削弱,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不信任感,各项教学活动都无法落到实处。
1.2 学生对课程缺乏足够重视。初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课程数量多,课程难度也更大,很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而道德与法治课程并不是中考的必考科目,在日常学习中一般也不会进行专门性考核[3]。这就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缺乏足够的重视与了解,只是将其看作是放松课,不愿意配合教师的教学,在课堂上往往是睡觉休息或者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沦为空谈,课程教学效果自然也得不到体现。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具体策略
2.1 借助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引导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国家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社会核心价值观教师就要突破教材和黑板的客观限制,借助多媒体等新型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新时期的大国风采,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事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理解。比如在教学《世界舞台上的中国》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以课本内容为线索串联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内容,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中国加入WTO、中国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以及中国倡导“一带一路”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有关视频,为学生创设出具象化的课堂情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下认识到我国当今的发展成果,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烈向往,从而降低教师的教学难度。
2.2 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的内容多是理论化的文字总结,学生在学习时难免会感到乏味和不真实,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产生抗拒心理。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就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从生活的角度出发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达到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比如在教学《做情绪情感的主人》这一单元时,青春期阶段的初中学生内心往往比较敏感脆弱,教师就可以从升国旗活动、校园集体生活、体育课堂各种体育运动等生活实例入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帮助学生了解到生活中蕴含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优秀品质,从而使学生的精神世界得到不断丰富和提高。
2.3 积极开展有关的课程实践活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单单靠课堂上教师的口头讲解就很容易使道德与法治的有关理念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就要积极开展有关的课程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系统的学习体验。比如在教学《走进法治天地》这一单元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法律知识讲座或以组为单位到当地的警察局和检察院进行简单小采访等活动,促进学生在活动体验中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理解到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理念的深刻内涵,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和学习使命感。
3 结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融入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为此广大教师要从教学实践出发,不断在教学模式上作出积极的探索和改进,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