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大背景影响下高校课程改革方向的研究

2018-02-23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理念

郑 辉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1 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体育课程理念的优化与完善是未来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实践的引导力量,也是从深层次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促进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重要支撑。

1.1 以人为本的改革方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理念从“社会本位”到“学科本位”的偏移,再到“学生本位”的变化。学校体育不仅要关注和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更要重视和培养通过学校体育形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即“体育核心素养”。

我国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作为基础教育体育师资的来源基地,应把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卓越体育教师作为出发点,培养融知识、能力、素质于一体的专业体育教育人才。其中,体育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是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的中心环节。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立足高校课程建设规划的基础上,理应主动顺应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与发展需求。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未能完全实现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需求相接轨,进而导致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基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需求导向,探究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显得尤为重要。

1.2 渐进式改革方式。毫无疑问,最近推出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理念是值得肯定的,但并非尽善尽美。尽管新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中心,却有意无意地轻视或忽略以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理念强调的跟科学密切相关的体育认知知识的重要性,这就是一个比较大的硬伤。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不是风风火火搞运动,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事实上,没有体育科学知识的指引,学生增进健康以及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等目标可能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1.3 差异化改革道路。反思我国基础教育体育现代化发展的历程,发现传统的基础教育体育课程仅仅注重学生一般体质的增强和体育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这种注重大多还是建立在整齐划一、机械操练基础上的简单模仿,对于那些“吃不饱”或“吃不消”的学生则基本上是无差别对待。因此,“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性”是基础教育:我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理念的继承与超越。

2 体育基础教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

2.1 课程标准中目标理解存在偏差。《课程标准》中,基础教育课程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梳理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研究时,发现我国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对课程标准中目标理解存在偏差,不同学段课程目标不明确、价值取向偏颇,课程目标间尚未有机整合,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功能未能体现。目标理解存在偏差进而引起实践偏误,使得增强体质目标被弱化,学生知识技能、运用能力的学习目标淡化,体育与健康课程学科价值没有得到全面的体现。

2.2 各学段体育课程教学内容相脱节且偏重于竞技运动项目。体育基础教育与健康课程应针对不同学段学生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其掌握一定的技能,进而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以及终身体育的体育观。但部分省市地区在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不能全面贯穿教育培养的始终,各学段课程教学理念与新课标理念不相符,教学内容枯燥、片面、单一,教学内容递进关系上存在断裂、重复、混乱、无序等现象,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上存在经验性、盲目性和随意性。使得学生不能在基础教育阶段获得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农村中小学这种现象尤为严重;其次,课程内容仍然偏重于运动技术教授,以竞技运动项目为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至于《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内容能否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需求缺乏思考。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不应是按照竞技运动训练体系来培养专业运动员,而应是为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服务。

2.3 不同地区学校间教学水平发展不平衡。《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同地区学校应制定相应的课程实施方案,提出适合本地区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策略、教学内容标准以及体育场地与器材配备的基本要求。但由于不同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师资理念、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质量存在较大个体差异。所以,使得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水平发展不平衡。

3 基础教育需求导向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对策

3.1 落实课程培养目标覆盖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正努力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式,提倡通过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种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应对基础教育需求培养层面,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着重加强学生教学的观念,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以及具有适应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迎合基础教育中的“快乐体育”、“阳光体育”,摆脱偏重于技能掌握、训练和竞赛工作目标的培养,助推课程培养目标全覆盖面的实现,要全面落实体育教育专业课程培养目标要求,以彰显体育教育专业的办学特色,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3.2 优化课程结构,完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设计和实施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为适应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需要,体育教育专业应突破重视竞技运动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保持体育教育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又要强调基础教育需求的基础性、实用性和灵活性。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增加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如着重掌握体育文化类、体育健康类、体育健身类和体育休闲类课程。

3.3 增设实践类课程,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应增设实践类课程,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和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增设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在教学中,师生之间应变建立交往合作、民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多的体验基础教育课堂教学规范、班级管理以及工作机制与过程,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应与教育实习基地学校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构建教师互助培训课程,;最后,延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教学见习、实习,体验教学过程,查漏补缺,提升自身教学实践能力。

3.4 突出师范特点,彰显课程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有师范教育的能力,还要能满足完成社会需求的各项体育工作任务。完善教育类课程设置,提高教育类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除了增加教育类课程外,还要较大幅度地增加教师职业技能训练课程,重视学生的教学训练科研一体化培养,为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体育教师奠定基础。此外,课程设置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彰显地方特色,以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卓越型体育教师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依托立足地方,面向农村、城镇、城市,服务全国的体育人才培养观念,并依据地方院校独特的人文地理环境,加强地方特色课程的开发,形成课程特色,突出体育院校办学的时代特色,促进教育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为社会培养特色教育教学人才。

4 结语

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存在紧密联系。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与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存在差距,但体育基础教育与健康课程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直接关系。所以,高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应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落实课程培养目标覆盖面,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彰显课程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建立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此外,高校教师、基础教育的管理者以及基础教育体育人才都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从实际出发,吸取新的教育理念,真正立足于学生教育,以实现与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需求相接轨。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