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策略探究

2018-02-23刘小琪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间体育锻炼习惯

刘小琪

(湖南省永顺县青坪镇青坪九年制学校 湖南 永顺 416700)

近年来,国家与政府部门对于学生体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致力于学生的健康生长。要想确保学生身体健康,就必须要树立终身体育思想,始终坚持体育锻炼,并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体育锻炼习惯概述

习惯所指的就是通过重复亦或是联系方式巩固并逐渐转变成主体所需的行为方式,和熟练技能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能够通过计划性和目的性练习养成[1]。所谓的体育锻炼则是对不同体育手段与方法加以运用,在与自然力、卫生措施相互结合的基础上实现身体机能的发展,不断提高个人身体健康的一种身体活动。由此可见,体育锻炼能够使人保持健康,但其对于个体的效益需要长期坚持。所以说,体育锻炼必须要形成习惯,才能够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与影响。

体育锻炼习惯则是通过长期健身实践形成并与主体需要相适应的稳定性锻炼行为,也是当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2 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必要性

青少年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重要体现,标志着社会文明进步,在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党中央与国务院都十分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2]。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内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取得了理想的成就,学校体育工作效果突出,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少年的营养水平与形态发育水平,全民健康素质显著提升。

然而,仍需正确认知的是,大部分学校过于强调升学率的重要性,使得学校与社会更关注智育而忽视了体育教学的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课业负担会明显加重,不具备充足的休息时间与锻炼时间。与此同时,学校内部体育设施与条件不达标,无法确保体育课与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根据当前体质健康监测结果发现,青少年的速度、力量以及耐力等诸多体能指标都明显下滑,而且视力水平也逐渐下降。另外,城市内部肥胖与超重青少年比重增多,也有部分农村青少年的营养状况不理想[3]。

上述都是现阶段影响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如果不能够有效解决,必然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总的来讲,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十分重要,需给予高度重视。

3 培养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策略

(1)贯彻落实认知教育工作。认知会对人的态度产生决定性影响所以在实施认知教育的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教育内容的重点放在理论与实践方面,阐述体育锻炼对人身体健康的好处,使学生能够正确认知体育锻炼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还应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校园体育宣传,保证图文生动,采用现场讲解与演示的方法,对学生注意力进行吸引。也可以为体育宣传活动设定主题,即体育宣传日或者是体育艺术节等等,这样一来,即可在学生群体当中产生极大的影响,确保体育锻炼思想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思想中。

(2)创建完善的体育锻炼保障体系。在创建体育锻炼保障体系的过程中,要对养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有效性进行考虑。

首先,学生要每天参与锻炼或者是每周参与锻炼,次数要不低于5次,每次锻炼的时间不低于一小时。此规定要求主要是参考运动生理学动力定型理论和科学锻炼的规定。

其次,应将体育锻炼融入到日常生活内容中,确保体育锻炼能够发展成生活自然行为。

再次,即便参与体育锻炼者的生活条件或者是环境改变,同样可以坚持锻炼,亦或是根据生活条件与环境对锻炼内容做出调整,代表适应性突出。

最后,获取理想锻炼效果。一般情况下,只有获得好处亦或是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才能够决定始终坚持某种行为[4]。但行为习惯要求长期坚持,因而在养成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也应当使其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获取情感体验,同时在校园与家庭中创设体育锻炼的环境,以保证学生加以积极参与并坚持锻炼,逐渐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为此,在实践过程中,各级各类学校需要确保学生每周参与3-5次的锻炼,以体育教学以及体育课外活动课为主要形式。另外,也可以创建不同的体育兴趣班与特长班等,成立体育社团组织与俱乐部,以自愿形式或者是学校组织形式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这样一来,学生的课余生活会更加丰富,而且校园文化更加浓郁,为创建独特体育文化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样也为学生创建了科学合理的健身规划,确保体育锻炼针对性特征更加明显。

(3)创建体育锻炼协调体系。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级别与类型学校的学生群体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学生群体存在特殊性,所以在体育锻炼方面也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锻炼内容进行选择,促进体育锻炼的正常开展。另外,不同级别与类型学校的体育锻炼内容与开展形式也应当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落实体育锻炼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考虑,但同样也要强调学生升学以后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应对学校体育锻炼实施的基本原则进行统一协调并合理制定,而不同学校则要将体育锻炼实施的原则作为参考,确定具体的体育锻炼内容。这样一来,即可保证不同区域学生的体育锻炼更加系统与统一。在此基础上,不同学校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使学生在校园学习阶段获得体育锻炼的机会,实现自身的系统化发展。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积极开展系统保障工作[5]。

(4)落实赏识教育与激励教育。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负面情绪。究其原因,体育锻炼会消耗人体能量,使人出现短暂性情绪低落的情况。为此,作为体育工作者,应当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必要的激励教育与肯定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坚持参与锻炼,克服锻炼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即可使学生身体得到锻炼,同时也对学生意志品质进行了全面培养。只有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前保持乐观积极态度,才能够更积极地投入到长期锻炼当中[6]。所以说,赏识教育与激励教育的作用十分关键。

4 充分利用大课间活动

青少年都渴望能够参加感兴趣的活动,然而目前阶段,大部分的课间体育活动都局限在做操方面,且长期做相同的广播体操。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课间活动内容过于单一与枯燥,形式机械化严重且呆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长此以往,很难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甚至还会是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到影响,逐渐丧失对体育锻炼的热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所以,必须要对课间操的活动形式进行改革[7]。对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充分利用,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组织课间体育活动,不断丰富活动的形式与内容。这样一来,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感兴趣体育活动当中,而且也促进了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实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作用与效果显著。

结束语

综上所述,根据素质教育改革要求,学校教育要形成健康第一的思想,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强化体育工作力度,确保学生对基本运动技能进行熟练掌握,培养其良好的锻炼习惯。为此,各级各类学校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运动爱好与专长,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培养其终身体育理念,提高学生的各项体质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课间体育锻炼习惯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上课好习惯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