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变革下的学生自主学习课
——《劝学》课堂实录
2018-02-23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高元穗
□ 海南省三亚华侨学校 高元穗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课前我们按照导学案预习了荀子的《劝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荀子,走进他的《劝学》,希望这位睿智的思想家、教育家能帮助我们明确学习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学会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掌握论述的技巧和方法。(老师板书:劝学 荀子)在进入正课之前,老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请完成以下练习,第一题。(投影)
学生思考过后举手。
生:“劝学”的“劝”是劝勉的意思。
师:“劝”字统领全篇,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好,同学请坐。第二题,我要请三位同学来朗读下面的句子,朗读的过程中请注意通假字。
第一个学生朗读之后教师提问。
师:这句话中出现了哪几个通假字?
生:三个,“有”通“又”,“暴”通“曝”,“”通“煣”。
师:好,请坐。第二句谁来朗读一下。
第二个学生朗读第二句。
师:请找出这句话中出现的通假字。
生:“知”通“智”
师:好,请坐。第三句谁来朗读?
第三个学生朗读之后总结了通假字。
生:“生”通“性”。
师:三位同学朗读得很好,既注意了节奏也注意了通假字的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读的过程请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板书:中心论点)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声音特别响亮,但是个别字音读得不正确。比如“已”和“己”,出头的读“yǐ”,不出头的读“jǐ”,“镂空”读“lòu kōng”,“爪牙”读“zhǎo yá”。接下来谁能告诉我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生:本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第一段,“学不可以已”。(老师板书:学不可以已。)
师:“已”是什么意思?整句话怎么翻译?
生:“已”是停止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
师:接下来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中心观点的,咱们进入小组合作环节。请同学们按要求进行。(投影)
1.请找出本段所描述的事物及其特点,想想其说明的道理,分析与中心论点的关系。(第一组负责第二段,第二组负责第三段,第三组负责第四段)
2.文章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这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第四小组负责)
师:为了方便大家快速思考,老师先给大家做个示范,如何回答第一题。
第二自然段第一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蓼蓝提取出了靛青,靛青却比蓼蓝要青。冰由水凝结而成,却比水要寒冷。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同一个道理,事物经过一定的加工,可以发生改变。这两个比喻和我们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关系呢,这两个比喻说明经过学习人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请大家按照老师示范的思路进行思考,讨论之后把你们的思路写在纸上,派小组长上来展示你们的成果,现在开始讨论。(教师边讲解思路边用投影展示)
学生讨论了七分钟后——
师:现在请各小组长上来展示你们的成果。
第一组学生代表发言:我们组负责第二自然段,刚才老师已经讲解了前面两个比喻,我讲解接下来几个比喻。接下来,作者又举了三个比喻,“木直中绳,揉以为轮”“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第一个比喻的意思是“木材笔直,合乎墨线,用火烤可以使它弯曲成车轮。”第二个比喻的意思是“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第三个比喻的意思是“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锋利”。这三个比喻说明一个道理,事物经过加工可以发生改变,我们人经过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师:学习可以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这说的是学习的什么方面?
生:学习的意义。(老师板书:学习的意义——改变自己,提高自己。)
师:请坐。有请第二组同学。
第二组学生发言:我们组负责的是第三自然段,这一段作者举了五个比喻,“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第一个比喻的意思是我曾经踮起脚尖向远处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远;第二个比喻的意思是我在高处招手,手臂没有加长,但是远处的人却可以看见;第三个比喻的意思是我顺着风的方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可是听的人却能听得很清楚;第四个比喻的意思是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第五个比喻的意思是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这五个比喻说明了事物借助了外物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人借助学习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这一段说的是学习的作用。(老师板书: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师:请坐,第三组同学。
生:我们组负责的是第四自然段。这一段作者举了十个比喻。“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不积小流”这四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凡事要积累,说明学习靠积累,说的是学习的方法。“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舍之”“锲而不舍”这四个比喻告诉我们凡事要坚持,学习也要坚持,这说的是学习的态度。最后作者还举了螃蟹和蚯蚓的例子说明做事情要专一,学习也要专一,这也是学习的方法。(老师板书:学习的方法——积累;学习的态度——坚持,专一。)
师:第三组的同学概括得很好,请坐。有请第四小组同学。
生:本文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两种方法。第二、第三自然段都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比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借用靛青和冰的事例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使人提高的道理。第四段则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比如“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用好的马和不好的马进行对比,说明只要坚持,不好的马也可以跑得比好的马远。比喻论证的作用是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作者观点。(老师板书: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
师:在梳理完文章结构之后,我们一起阅读一段材料,并按要求写一段文字。(出示投影)
南朝名医陶弘景认为巴豆最能泻人。明朝的李时珍经过反复试验,发现巴豆只要用量适度,不但不会引起腹泻,而且可以治疗慢性腹泻,只有大剂量才会造成腹泻。
请大家阅读以上材料写一段文字,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来证明“凡事要适度”这一观点。
师:请将你的观点写在纸上,老师一会儿请同学回答。
(学生课堂写文字)五分钟后——
师:老师看大家基本都写完了。谁能够与我们分享一下。
生1:我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适度,巴豆用量适度不仅不会腹泻还有助于治疗慢性腹泻。在生活当中我们也要懂得适度,这就像煎鱼一样,火候不够,鱼煎不熟;火候太大,鱼焦了,想要吃上美味的鱼就要懂得把握火候,保持适度原则。
师:哪位同学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习作。
生2:我觉得他写得很好,即结合了材料,又举了新的例子。煎鱼的例子很贴近我们的生活。
师:你评价得很到位,那能不能把你的习作跟我们分享一下。
生2:生活中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保持适度原则,就像我们玩电脑游戏一样。我们学习累了,可以适度地玩一下电脑游戏,这可以帮助我们放松。但是玩的时间太久,不仅不能帮助我们放松,还会让我们更加疲惫。课间十分钟的设置也是考虑到我们如果一直学习,身体会很疲惫,学习效率不高。休息十分钟后,我们才能以更好的状态去学习。
师:两位同学写得都很好,用很贴切的比喻来论证了“凡事要适度”这一观点。今天我们学习了荀子的《劝学》,他善用比喻论证,把深奥、抽象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具体生动,希望大家课下细细品读体会。接下来,咱们再朗读一遍课文。
学生再一次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朗读得很好,今天的作业是背诵《劝学》全文,大家课下完成。下课。
生: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
(本文系高元穗老师在2018年3月27日三亚市教育局教研室举办的高考综合改革高中语文教学方式变革示范课活动的展示课实录。这一堂课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荀子《劝学》为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自主训练为切入点,以议论文中的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为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拓展训练,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