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资优生培养的海中方案
2018-02-23海南省海南中学贺航飞
□海南省海南中学 贺航飞
所谓数学资优生就是在数学方面天赋比较突出的学生。对数学资优生的界定,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以及对数学的情感和态度。数学资优生不同于数学天才,他们需要甄别、及时指导、恰当评价和精心培育,他们的数学能力绝大部分是通过后天习得的。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兴趣、激发潜能、提高思维品质。根据长期观察、跟踪和研究,参考中高考数学成绩,海南中学半数以上高中生具备成为数学资优生的潜力,全省示范性重点中学也有超三分之一的高中生具备这种潜力。
数学资优生的培养在全国各省市各层级学校有序开展。近年来,随着对“奥数热”的纠偏以及保送生政策的调整,如何更好地培养数学资优生,适应新高考及高校“三位一体”招生改革,已经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海南中学对数学资优生的培养,一直走在海南省中等学校的前沿,其中理科试验班、数学特色班,教育教学成绩斐然,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家长的尊重。本文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资优生培养,拟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与评价、组织保障四个方面介绍海南中学的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心灵自由、学习自主、行为自觉的青年俊才。
“培养心灵自由、学习自主、行为自觉的青年俊才,是海南中学的坚定不移的教育价值追求”。[1]马向阳校长向全校师生提出学科建设的新要求——“探索培养创新拔尖人才的新模式”[1]。数学组积极贯彻校长指示,把“三自”标准确定为数学培优的目标。
2.培养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并具备跨学科综合素养的创新人才。
新课标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动力机制,“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引导学生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2],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资优生通常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心算能力、信息组织能力、归纳类比能力、自学能力,且对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对数学难题具有挑战的精神和信心,喜欢独立思考,喜欢发现和探索数学规律,普遍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三会”标准是数学资优生的基本要求,除此之外,跨学科综合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数学培优的更高要求。
二、课程设置
依据课程标准,参考《2017年普通高中数学学科教学与评价指导意见》,结合我校实际情况(2017级高一新生进入新高考,但使用旧教材,“三新一旧”),数学组尝试建立数学资优生培养的学业指导标准。课程设置体现“基础性、选择性和发展性”[2],该标准将高中数学课程分为普通课程(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与培优课程(选修课程),对标人教A版现教材,具体安排如下:
普通课程:必修课程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6学分
必修课程:必修1(集合与函数概念、基本初等函数Ⅰ、函数的应用)、必修4(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三角恒等变换)、必修5(解三角形)、必修2(立体几何初步、解析几何初步,删三视图)、必修3(统计、概率,删算法)
选择性必修课程:必修5(数列、不等式)、选修2—1(常用逻辑用语、圆锥曲线与方程、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选修2—2(导数及其应用、复数,删定积分、推理与证明)、选修2—3(计算原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统计案例)
培优课程:数学资优生需要完成培优课程不少于6学分,其中数学活动不少于3学分,大学先修课程需选1门。
选修课程:选修4—4、选修4—5、选修4—1(每个1学分)
数学活动:科学夏(冬)令营、主题集训活动(每次1学分)、数学研究性学习(每个项目2学分)、数学建模(1学分)
大学先修课程:微积分(2.5学分)、空间向量与代数(2学分)、概率与统计(1.5学分)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
长期以来,海南中学数学组坚持数学培优,鼓励数学爱好者积极参加学科竞赛活动,积累了甄别、选拔、评价以及举办科学夏令营、竞赛小组、主题集训等活动的经验,取得较好成绩。这是我们确定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的基础。
1.培优课程教学内容。
(1)高一第一学段:预科教材(激发兴趣、开拓视野)
(2)高一第二、三学段:同步培优(选修4—1、选修4—4、数学活动)
(3)高一第四学段:选课走班(选修4—5、数学活动)
(4)高二:培优课程(专题讲座、题型研究、数学活动)
(5)高二下:大学先修课程(《微积分》等)
2.课程实施与评价。
(1)长期跟踪、动态管理、面向全体学生开放
(2)每周2课时数学培优课程,1课时数学活动课程
(3)每学段进行专题结业测试,综合评价、认定学分
(4)组织学习小组,制定小组学习评价和奖励机制,生成小组学科活动记录档案
(5)组织不少于两次学科夏(冬)令营或竞赛考试,参与式评价
(6)组织面向西部、女子、高联、CMO的主题集训活动
四、组织保障
1.甄别选拔。
自2007年以来,海南中学于每年8月中旬组织已被海中录取的优秀初中毕业生,举办科学夏令营活动。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参考中考成绩及个人志愿,学校分成理科实验班、数学特色班、科技创新特色班、云平台实验班等,这些学生都具备成为数学资优生的潜力。
经过一个月的高中课程学习,数学组利用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举行数学培优班选拔测试,学生自愿报名考试,按选拔成绩和平时成绩加权,并结合各班科任教师推荐意见,组建两个数学培优班,进行系统培优、长期跟踪、综合评价、动态管理,一直持续到高二年级结束。数学培优班中的个别优秀学生将与理科实验班的数学优胜者,组建数学竞赛小组,进行更系统的数学奥林匹克培训,针对全国高联、CMO、西部、女子竞赛。
(1)高一新生科学夏令营→理科实验班、数学特色班、科技创新特色班等
(2)数学培优班选拔测试→数学培优班(选课走班)→数学竞赛小组
(3)专题结业考试→下期培优班(综合评价、动态管理)
2.教学组织方式。
(1)夏令营活动:学生自愿报名,根据最近一个学期的学习表现,综合评价,Z字形排序分成4-8个小组,确定组长、副组长,针对数学专题,通过专题讲座、专题测试、分组阅卷、试卷讲评等方式,积累个人积分和小组积分,评定并奖励优秀个人和先进小组。
(2)主题集训:通过考试选拔,确定代表海南省参加西部竞赛、女子竞赛、CMO的数学苗子,对他们进行针对代数、平面几何、初等数论和组合数学等奥林匹克内容的主题集训,在每天三至五道题的训练中,积蓄能力,提高水平,力争取得好成绩,为海南省争光。
(3)数学活动:每个学习组织举办一次数学活动,包括但不仅限于学科竞赛活动,比如“迎春杯”数学挑战赛等。
3.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突破。
(1)初高中衔接内容: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恐惧,是制约学生数学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小学、初中数学内容比较浅显,通过记忆能够解决许多问题;高中数学光靠记忆已经不行,需要进行相应的思维和逻辑训练。初高中衔接内容的研究和处理,对发现和培养数学资优生至关重要。
(2)高中预科教材:数学组结合多年培养数学资优生的经验,在初高中衔接的时间点上,适当增加初等数论初步和平面几何中有关圆的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很有帮助,这是我们在教学内容选择上的一点突破。
(3)大学先修课程:重点参与《微积分》课程,组织学生自愿报名,经过三个月的系统学习,参加全国联考。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文化水平的提高,提升孩子数学素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互联网改变生活,互联网也必然改变课堂生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要求,“重视信息技术运用,实现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深度融合”[3]。
数学资优生培养与互联网的融合,势在必行。通过“云平台”教学实践,整合教学资源、积累教学素材、开发校本课程,探索线下线上、视频微课、扫码答疑、在线诊断的教学范式,已在海南中学校园中悄然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