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技术》双语教学模式探索
2018-02-22王纯子郑晓茹韩雪
王纯子 郑晓茹 韩雪
本文受西安工程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建构主义的面向对象技术双语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编号:2016JG33)资助支持
【摘 要】 该文探讨信管专业主干课《面向对象技术》的双语教学模式,分析了《面向对象技术》双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及面临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以建构-人本主义思想为导向,有针对性地提出面向对象技术双语课程教学培养策略:采用“过渡式”和“交叉渗透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运用建构主义开展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运用人本主义,以情绪教学为主,以知识教学为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建立灵活、全面的考核体系。
【关键词】 面向对象技术;双语教学;建构主义;人本主义;教学模式
一、采用双语模式讲授《面向对象技术》课程的必要性
《面向对象技术》作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进行双语教学改革,首先在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信息技术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其次在就业方向上本专业的主要对口就业岗位为通信、电子等高新技术企业的软件开发、测试等。这类企业大多具有海外业务,强调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及适应能力,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应用外语完成项目开发和业务交流。第三,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思想源自于国外,UML三巨头共同编著的《UML用户指南》是最权威的经典原版书,直接学习英文原版教材能够让学生更加精准地理解著作原意,深刻体会技术内涵,同时提高专业英语读写能力。
二、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在《面向对象技术》课程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面向对象技术》课程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与现实联系紧密,需要引导学生从原有的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体系按照面向对象的思维方法构建起与现实世界相符合的软件系统的认知体系,这是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这个过程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地利用对现实世界中事物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根据面向对象的方法,通过自己大脑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构建起新的知识结构。
其次,该课程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工程或管理的实际问题具有独立分析和设计软件系统的能力,该过程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自主创新性,教学手段必须以人本主义为指导。该课程技术性强,重在训练学生的系统化逻辑思维能力,内容较为枯燥,难度大。学生易产生抵触、畏难、挫败和厌烦等负面情绪。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进行“满堂灌”的方式难以打开学生理解和创造的大门,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情绪和态度,采取鼓励式教学,步步引导,层层深入,才能协助学生主动地、自行地完成从旧有知识到新知识的转换和构建。
三、《面向对象技术》双语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对某校信管专业学生从英语基础、双语学习态度以及学习需求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90份,回收有效问卷183份,通过问卷分析,发现该课程的双语教学存在较多现实困难。
1、語言障碍问题突出,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学生英语水平大多处于英语四级,极个别通过六级,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未通过等级考试。因此选取的双语教材、中英文教学比例、采取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必须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英语水平现状和接受能力。
2、本课程的教材内容多,难度大,且双语教学的进度比中文教学要慢
在有限的课时内,无法将教材中所有内容全面讲解。因此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行取舍,要对部分章节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组合。
3、大多数学生认为双语课程会增加学习负担和难度
对于学习效果缺乏信心,对于考核方式忧虑较多。
4、现在双语课堂中“英文PPT,纯中文讲授”的情况严重
这是由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任课教师英语授课能力不足,教学方法设计不够,教学对象研究不深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四、基于建构-人本主义的面向对象技术双语教学策略
1、采用“过渡式”和“交叉渗透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1)采用 “过渡式双语教学”,使用中英文授课,中英文板书,全英文的PPT。课堂讲授英文所占比例控制在20%-50%,刚开始英文讲授比例低,随着学生对教学模式和英语环境的适应逐步提升。
(2)“中英文交叉渗透式”主要体现在,介绍概念和建模规则用英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用中文,既保证第一手学习资料的准确性,又避免语言障碍带来的学习困难,二者矛盾得以平衡。
2、运用建构主义开展主动学习而非被动学习
通过回顾老知识,导入新知识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对面向对象基本原理和各个概念获得心理意义,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在引导过程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依照从点到面,由表及里的学习逻辑,自行推导下一步应解决的问题,辅以教师的提点和讲解,大胆提出可行思路,总结出新知识,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非人为的实质性必然联系。
3、运用人本主义,以情绪教学为主,以知识教学为辅
针对学生对待本门课程 “惧怕-不自信-厌倦-反感”的情绪发展过程,构建起学生的正向学习情绪。注重以生动、活泼、浅显的教学语言,结合贯穿式实例讲解方法,将复杂、晦涩难懂的符号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本质性含义,由浅入深,深入浅出,树立起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信心和兴趣。
4、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比较分析法。将不同的软件开发思维方法、不同例子、新旧知识等进行对比分析,构建知识点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2)针对抽象的概念,采取贯穿式实例讲解法。这里的“贯穿式”有两个含义:一是本课程内容涉及的所有概念均类比于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讲解;二是为了保持理解的连续性,以同一例子,纵向深化,横向对比说明不同概念。
(3)先分析具体案例,再总结抽象为理论。遵从于学生学习知识总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先分析浅显、直观的现实例子,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初步概念,再引导学生对现实事物特征进行总结和抽象,形成新知识。
(4)适时进行提问互动,开展“练习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进一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独立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
(5)以多媒体教学课件为授课内容的引导和提示,对重点、难点内容以板书形式进行详细推导和说明,现场辅以实际系统与UML建模工具的操作演示,并准备教学教具进行直观化,实例化讲解。
5、建立灵活、全面的考核体系。要兼顾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以专业知识考核为根本目的,以专业英语考核为辅助引导
(1)平时考核中侧重于让学生用英语来思考和回答问题,锻炼其专业英文的听说读写能力,体现双语教学对其素质培养成效。开展案例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共同查阅资料,反复讨论研究,分工或选择代表做英文presentation陈述系统分析设计过程。
(2)期末考试适当放宽中英文出题和作答的限制,考核学生专业技能的真实水平。采取中英文结合的方式,对于书写量少且答案唯一的客观题,常用专业词汇及短语以英文描述,学生英文作答为主。对于系统分析与设计类的主观题,以中文描述和中文作答为主。
【参考文献】
[1] 肖建芳. 当代国际双语教学模式概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1.
[2] 王瑜,刘妍. 论双语教育的功能内涵[J]. 教育评论,2016.1.132-136.
[3] 刘颖,许南. 高校转型背景下双语教学改革研究[J]. 当代教育论坛, 2016.3.106-113.
【作者简介】
王纯子(1983—)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博士,西安工程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优化决策,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