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新时代民生幸福思想研究综述

2018-02-22杨希双许云涛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综述习近平

杨希双 许云涛

【摘 要】 本文从习近平新时代民生幸福思想的形成背景、民生幸福思想的内涵、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民生幸福思想的实现路径等方面对不同学者的观点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民生幸福思想;综述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牵着国运”,民生问题从古至今一直都是国家领导者关心和着重解决的问题,当前,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幸福思想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民生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和论断,逐渐形成了系统丰富的新时代民生幸福思想。其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习近平民生幸福思想形成背景。笔者以习近平民生幸福思想的背景为逻辑起点,对其相关背景进行有效的梳理,进一步探究习近平民生幸福思想。通过对当前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发现,大多数学者都从历史渊源、理论来源、主观条件以及现实依据等视角初步探讨习近平民生幸福思想的形成背景。从历史渊源的角度来说,刘刚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奠定的文化积淀;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奠定的理论基石;丰富人生阅历和施政经历奠定的实践基础。” [1]刘开法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其固有的阶级局限性,而其中的优秀成果为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思想理论素材。”[2]从理论来源的角度来说,韩琳认为:“党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民生思想和理论为习近平的民生思想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遵循,奠定了其民生思想的理论基础。”[3]官慧、林勇认为:“中国传统民本思想、马克思及其继承者毛泽东、邓小平等新中国历代领导集体民生思想就是习近平民生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4]从现实依据的角度来说,林佳雄等人认为:“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化,民生思想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并且认为我国的国情、党情、世情的现实依据起决定性作用。”[5]从主观条件来说,刘刚认为习近平民生幸福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首先是他的红色基因;其次总书记经常深入基层,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最后是他丰富的从政经验。[6]

第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民生幸福思想的主要内涵。在主要内涵方面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扩展了其内涵。这些论述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从为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方针和战略布局来提升民生幸福这个层面出发对其内涵进行解读。林祖华从人民主体地位、制度建设、经济建设、守住底线思维、公平正义等视域阐述习近平民生幸福。[7]侯为民具体从中国梦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中国经济新常态的意蕴三个维度阐释了习近平的民生思想。[8]李春华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所发表的关于民生的重要论述,涵盖了人民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形成了包括物质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等在内的系统的民生思想。[9]

第二类是将民生幸福思想的理论建构为主要内容。刘开法从习近平民生观的核心思想和精髓、习近平民生观的根本政治立场、习近平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和实现路径三个方面解读了其思想的基本内涵。[10]许光从以发展之实富民、以创新之举利民、以公平之观为民三个视角阐述了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11]窦孟朔、张瑞认为:“习近平关于民生幸福内涵,既明确了‘民的范畴; 也明确了‘生的内涵;并且还明确了人民幸福生活的目标,即共同富裕、公平正义。”[12]

第三,关于习近平新时代民生幸福思想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绝大数学者都深刻意识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民生幸福思想”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乎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官慧、林勇认为,民生幸福应该是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民生发展需要人民的参与,其成效也应由人民来评价。[13]王道勇认为,我们党行动的永恒指向是努力实现人民生活幸福和社会和谐稳定。[14]严雄飞、熊南飞认为,习近平视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15]陈理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民生建设的有机统一,为民生建设注入了新的灵魂。[16]

第四,关于习近平新时代民生幸福思想的实现路径研究。对于习近平民生幸福思想的实现路径研究,视角多维、成果渐丰。官慧、林勇从民生实践的视角,主张进行民生建设和改善。[17]李春华认为,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既要靠人民百姓的辛勤劳动,也要靠党的正确领导。[18]刘开法认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科学的发展观,是习近平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和实现路径。” [19]周蕴蓉从解决民生问题的总体思路、把握改善民生的度、抓住民生工作的重点、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解决民生问题的根本途径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正確策略。[20]韩喜平、孙贺认为,要破解一切民生问题、解决好民生问题,经济发展是必要条件,因此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21]袁婷认为,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鼓励社会力量投入民生建设,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要发挥市场和社会组织的作用。[22]韩喜平、巩瑞波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视角导出全面深化改革是确保民生公正均衡的重要手段,并通过深化改革实现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23]林祖华认为,民生建设必须首先解决生存问题,生存民生是当下民生建设的底线,要遵循渐进发展的发展道路推进民生工程建设。[24]

总而言之,目前学术界关于习近平新时代民生幸福思想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内容上,关于习近平新时代民生幸福思想某一方面的研究比较系统深入,并已获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但进行研究不仅要关注部分,还要关注整体,对整体的研究更具有系统性,对部分的研究难以代替整体性研究,因此笔者认为学界应立足于习近平民生幸福思想整体视角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在实践路径上,大多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文献研究法运用的相对来说比较多,每种研究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所以对于习近平民生幸福思想的实践路径的研究应该理论联系实际,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从而实现研究的深度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刘刚.习近平民生观研究综述[J].传承,2016(01)10-11.

[2][10][19] 刘开法.习近平的民生观研究[J].前沿,2013(6)4-7.

[3] 韩琳.论习近平的民生观[J].大连干部学刊,2014(7)18-20.

[4] 官慧、林勇.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特征与共同价值初探[J]. 福建論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7)18-24.

[5] 林佳雄、宋玉忠、郭清燕.习近平民生思想产生的条件[J].学理论,2018(05)15-17.

[6] 刘刚.习近平民生观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7.

[7][24] 林祖华.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民生思想探析[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6(5)5-10.

[8] 侯为民.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三个维度——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七十四[J].前线,2015(02)57-59.

[9] 李春华.民心关乎国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七十六[J].前线,2015(02)63-65.

[11] 许光.习近平民生思想的价值意蕴与理论创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05)110-117.

[12] 窦孟朔、张瑞.论习近平的民生幸福观[J].科学社会主义,2015(05)54-59.

[13][17] 官慧、林勇.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特征与共同价值初探[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7)18-24.

[14] 王道勇.努力实现人民生活幸福与社会和谐稳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七十三[J]. 前线,2015(02)54-56.

[15] 严雄飞、熊南飞. 习近平的历史文化思维探究[J].中国市场,2016(24)280-281.

[1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道路》课题组,陈理.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关于民生建设的新思想新举措[J].党的文献,2015(03)20-28+64.

[18] 李春华.民心关乎国运——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七十六[J].前线,2015(02)63-65.

[20] 周蕴蓉.试论习近平民生思想特色[J].求实,2015(08)4-10.

[21] 韩喜平、孙贺.习近平民生思想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2)14-18.

[22] 袁婷.牢牢把握新常态下民生工作的主动权:学习习近平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论述[J].前进,2015(9)30-32.

[23] 韩喜平、巩瑞波.“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民生导向解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5(8)1-7.

【作者简介】

杨希双(1994.6—)女,汉族,湖南岳阳人,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

许云涛(1994.4—)男,汉族,湖南汨罗人,湖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综述习近平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少年儿童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面向自动问答的机器阅读理解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施工机群配置优化研究综述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