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期新闻媒体内容创新

2018-02-22白皓

新媒体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内容创新新闻价值

白皓

摘 要 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期,在新闻媒体创新的诸多环节中,内容创新是根本。文章联系近几年获国内广播电视新闻奖的优秀作品,试论:新闻媒体内容创新要从新闻本源抓起;新闻媒体内容创新离不开对新闻事实的精准把握;新闻媒体内容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严格掌握新闻价值标准;新闻媒体内容创新必须具备受众意识,传播新闻信息是为民服务的。

关键词 内容创新;新闻本源;精准传播;新闻价值;受众意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21-0110-04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坚持创新发展,是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也是我国转型期媒体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经数月反复研讨,试对我国转型期的新闻媒体内容创新,作一较系统论述。

2015年1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解放军报社时强调:“为顺应互联网与新媒体发展大势,新闻媒体必须推进全方位创新。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在讲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时,再次指出:“需要强调的是,内容永远是根本,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内容为王,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

近三年,又有许多院校召开过新闻传播学的“年会”“论坛”,对新老媒体的竞争与融合、新媒体的发展趋势等都有研讨与争论。

新闻媒体内容创新,涉及媒体受众定位、栏目设置、报道议程设置、报道策划与创意、新闻事实材料选择与新闻主题提炼等方方面面。

笔者在本文只想联系近几年来参加上海市广电协会评奖、参加中广协会全国城市台的广播电视新闻奖的评选活动,结合一些典型案例,谈谈对新闻内容创新的一些看法。也作为与同行们的一次学术交流。

这个问题首先回归到新闻本源问题。

1 新闻媒体内容创新要从新闻本源抓起

新闻是什么?新闻本源是什么?

新闻学的逻辑起点应是新闻定义、新闻本源与新闻价值。新闻本源是客观事实;新闻价值对于记者编辑来说,是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新闻能否传播的客观标准。这些都有较一致的共识。而惟独对新闻定义却众说纷纭,据统计全世界至今早超过200种定义[2]。我国学者对新闻的定义,大致有6种类型:

1)报道说,认为“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2)意识形态说,认为“新闻是新闻工作者借助一定的物质手段报道新闻事实,并表达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评价,以影响社会舆论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吴高福)

3)舆论手段说,认为“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分)

4)信息说,认为“新闻是经报道(或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宁树藩)

5)传播说,认为“新闻是新近变动与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的传播”。(王中)

6)事实说,认为“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胡乔木)或认为“新闻是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喻权域)

我们常用的是第1种和第5种。

按照信息理论,实用信息可分为4类:

1)事实性信息(如消息类、通讯类新闻)。

2)意见性信息(如新闻评论)。

3)情感性信息(如诗歌、散文)。

4)数据性信息(如股市行情、经济信息、精确新闻、数据新闻)。

变动是新闻之母。事实的变动影响新闻的产生[4]。马克思、恩格斯在1859年的通信中多次谈到“事实的变动”是新闻的源泉与主要特征。新闻本源是新近变动与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因此,新闻媒体内容创新,首要的是从新闻的本源(或是源头)抓起,要抓早抓准新近变动与正在变动的事实信息。从2003年春天,党中央领导提倡新闻报道“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2011年8月初,中宣部、文广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华社、中国记协等联合发出通知与号召,提倡新闻工作“走、转、改”,即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些都是要求新闻媒体与新闻工作者接近新闻本源、抓准新闻本源,新闻报道的内容创新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2 新闻媒体内容创新离不开对新闻事实的精准把握

对新闻事实的精准把握,要求新闻从业人员有更加敏锐的新闻嗅觉,即新闻敏感能力。

新闻敏感,是指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为新闻传播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要求新闻传播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自然现象中能敏捷地识别出哪些是新闻事实、哪些是重要新闻事实,并做出相应的处置[5]。新闻敏感能力,通常包括:

1)学会迅速准确地判断某些事实的思想意义以及预见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作用。

2)学会迅速准确地判断在同类事实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

3)学会迅速准确地判断某些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以及兴趣大小。

4)学会见微知著、以小见大。

新聞敏感,就是一种迅速对新闻事实精准把握的能力。最典型的案例如下:获得2008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电视新闻《我们要什么样的世界第一》(SMG电视新闻中心选送),实际上是一篇记者、编导庆功会“热运作”时的“冷思考”,在内容创新方面下了大功夫。2007年12月19日,上海地铁6号、8号、9号线同时开通,规模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而世纪大道项目经理陈少波当天正好选为交通建设明星,因为他所在的施工队在控制施工风险方面产生出“世界第一”。上海电视台记者王勇、徐进在现场采访,关注着事态发展。他们在报道中,既肯定令人瞩目的建设成就,又冷静反思:由于规划不周,我们的建设施工老是要返工、修补甚至控制风险,相比于修修补补的世界第一,高效优质的世界第一更重要。要发展得快,更要发展得好,这才是科学发展观。

这篇电视新闻,其优点十分明显:

1)主题重大又鲜明。本篇较全面正确地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2)通篇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3)这条消息上了当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头条,可见新闻价值与传播意义非凡。

4)新闻中寥寥几笔,却充分展示了交通建设明星、世纪项目经理陈少波的先进事迹与人物风采。他不仅苦干巧干,避免了工程建设中由于计划不周可能造成的损失,而且能“亡羊补牢”,及时反思,总结教训,提出积极的建议。这样的先进才是具有时代精神的。

5)记者富有新闻敏感能力,能及时捕捉最有新闻价值与现实指导意义的典型事实;在庆功会“热运作”时保持“冷思考”,做冷静的促进派。

6)地底下发生的抢险事实无法展示图像,就用三维动画表达,表现手法也有创新。

这篇新闻稿连续获得上海市新闻奖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可见其鲜明的创新特色与影响力。

3 新闻媒体内容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严格掌握新闻价值标准

新闻媒体内容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严格掌握新闻价值标准,提炼并升华新闻报道的新闻价值含量与质量。

新闻价值,是指衡量事实信息能否成为新闻、新闻能否传播的客观标准[6]。新闻价值标准,通常分为:

1)新鲜性:时间上新近(也称时新性、时效性)与内容上新鲜。

2)重要性:对国计民生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3)接近性:与受众地理近与心理上接近。

4)显著性:指名人名单位的一般活动也有新闻价值。

5)趣味性:直接趣味与间接趣味,能吸引受众注意力。

例如2013年上海推荐的电视新闻《五星红旗插上黄岩岛》,是上海某电视记者一手导演的“新闻”。大家都知道,黄岩岛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近几年菲律宾政府不断在中国南海制造事端,派人炸毁清朝时立的中国主权碑,拔去五星红旗,甚至公开侵占我国的岛礁等。于是上海某电视记者,在当地渔民指引下,乘坐小汽艇,在某日上午将五星红旗重新插上了黄岩岛主礁。分析此例:菲律宾政府不断派人在我国领海领土上制造事端,这是坏事,但是新闻事实;我国政府郑重声明、当地渔民愤怒抗议,这在当时都是新闻事实,以上事实都可以及时做出新闻报道,有的还可以发新闻评论。但是,上海某电视记者,事先“策划”,“见义勇为”将五星红旗插上黄岩岛主礁,这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刻意制造的虚假报道,遭到了评全国好新闻的几位评委的严肃批评。

反之,我们看一篇2017年中广协会城市台委员会评选的一等奖广播短新闻(注:规定播出时间在1分30秒之内,本篇只有1分21秒。):

一家无人店 满满是诚信

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有一家豆腐店,没有营业员,也没有监控,由顾客自己选取豆腐、投币找钱。开业近一个月,店里从未少过一块豆腐,也未少过一元钱。

这家无人豆腐店开在泽国镇的一条老街里,出售的豆腐、豆浆就摆在店门口,顾客可以任意取。豆腐4元一块,豆浆2元一杯,投币处也是敞开式的。

记者今日上午特地前往采访,在一个小时里,有20多位顾客前来购买豆腐或豆浆,但没有发现一个不付钱的。

顾客王老伯对记者说[同期声]:“这是一个诚信问题嘛,买豆腐就要付钱的。卖豆腐的人讲诚信,豆腐做得蛮好的,大家都信任他,到他这里来买,买的人都放心,都讲诚信。”

记者后来找到豆腐店店主林强,他因为还有其他工作,每天早晨把待售的豆腐和豆浆在店内放好后就走了,到下午过来收钱就好了。林强对记者说[同期声]:“每天卖来的钱和豆腐数量都是一样的,沒有少过钱。”林强说,无人店省心又省力,而且还有一定的利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他不仅要把这种无人售卖的模式继续下去,而且还要发扬光大。

林强的无人豆腐店是成功的,他正计划到别的地方还开几家这样的无人豆腐店。

该广播短消息讲述一个小故事:温岭泽国缜林强,开设了无人销售的豆腐店,让顾客自己选取豆腐、投币找零钱。开业近一个月,店里从未少过一块豆腐,也未少过一角钱。故事以小见大,测试出当地居民的道德修养,也有力证明了社会诚信度的大幅度提升。短消息有记者的现场观察,有顾客赞扬的声音、有店主林强感到“开店成功”的言语,真实生动地弘扬了“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了社会正能量,具有很强的思想意义。该短消息新闻性、重要性、接近性、趣味性俱佳,获得好评。

记得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当时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代表党中央,对新闻报道提出“真、短、快、活、强”五个方面的要求[7]。笔者理解,真实准确、短小精悍、迅速及时,这三方面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而生动活泼、思想性指导性强,这两方面是新闻报道的高标准要求。新闻报道、尤其是当今的消息写作,要继续在“真、短、快、活、强”方面努力,让我们共勉!

4 新聞媒体内容创新,必须具备受众意识,传播新闻信息是为民服务的,是贴近百姓日常生活的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媒体内容创新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随着媒体人受众意识的确立,民生新闻崛起与大发展。

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下,“民生新闻”不仅仅是一种新闻报道方式,更是一种报道观念、角度与创新内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民生取向、平民化视角、记录老百姓的生活实态、为老百姓说话成为了民生新闻的主要特点。

1)试以电视民生新闻为例,其崛起态势及其原因如下:

(1)态势:

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每个省会城市的电视台,都有1至3个民生新闻类栏目,例如:

上海电视台 《新闻坊》 2002.1

(注:指创办年月,下同);

陕西电视台 《都市快报》2002.1;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 《南京零距离》2002.1;

《绝对现场》2003.7;

《1860新闻眼》 2003.10;

南京电视台 《直播南京》2003.2;

杭州明珠台 《阿六头说新闻》2003;

安徽电视台 《第一时间》2003.7;

河南电视台 《民生大参考》2004.1;

山东电视台 《民生直通车》2004.7;

成都电视台 《成都全接触》2004.4;

云南电视台 《都市条形码》2004.2;

……

(2)民生新闻崛起原因:

①中央新闻报道“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提出。

②奔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③新闻价值观侧重点的转移,侧重满足受众信息需求。

④地方电视台充分利用地域信息资源,增强新闻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⑤增加收视率,吸引广告商,创收的有效手段等。

民生新闻为民服务的典型案例:

上海《新闻坊》的“市民呼声”小栏目,有次报道[3]一位住在南市区高层楼房内的居民的烦恼事:楼層经常晃动10多厘米,盆中水也溢出,担心要地震或楼塌。记者及时请教地震专家实地考察,终于查明真相:是附近石材场切割大理石,因振频振幅相同引起大楼共振,这种震动对人体有害,最后厂家搬到了远郊。这组连续报道既解除了居民疑虑,又解决了现实问题,还传授了科学知识。像这类民生新闻既内容新鲜生动,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充分显示了《新闻坊》从业人员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为民信息服务的崇高精神与踏实作风。这样的报道内容是最引人入胜之处。

2)反映普通人的非凡之举,从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

例如以上海经济区的城市广播电视台为例,近两年(注:2015、2016年度评选的)获奖电视新闻:

《七旬老人晕倒,小伙子紧急施救》(浦东台);

《寻找“雨披哥”(注:指雨天救人不留名的小伙子)》连续报道(松江台);

《一个承诺二十年》(农业银行莘庄支行团支部坚持20年为退休老人送退休金)等(闵行台)

《古稀老人7年替子还债40万,演绎人间诚信佳话》(玉环台)等。

还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电视新闻《30万吨有毒污泥沿河偷排,记者跨省追踪》(海宁台),获得2015年中广协会全国新闻奖一等奖。

其内容创新表现在,主题鲜明、题材重大、高奏宣传主旋律的新闻作品,也体现在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方面,其优点:

(1)30万吨有毒污泥(主要来源于海宁市桐乡制革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倒入大运河及周边江河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

(2)记者全程跟踪,追根溯源,并跨省(浙江、上海、江西)采访,揭示真相。

(3)夜间镜头,用夜视仪拍摄,体现先进性。

(4)通篇用事实说话,用当事人的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

(5)最后结尾舆论监督产生效果:警方抓捕23个肇事者,浙江与江西两省的环卫部门联手,将继续处理该事件,给百姓有个交代。

这样的舆论监督,揭丑制恶,弘扬正气,宣传法制,同样传播了社会正能量,也是一种新闻内容创新。

3)关于电视民生新闻的思考。

传统的新闻价值评判标准主要是重要加新鲜,因而特别重视国内外的重大事件,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然而,大众媒体与媒体人都有意无意地忽视了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仿佛讲述老百姓的日常故事,甚至讲述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就降低了新闻的价值。

这就忽视了新闻传播中的“贴近性”原理,即人们更关心跟自己密切相关的人与事。普通个体的喜、怒、哀、乐、爱、恶、欲以及生老病死等,对于国家、历史来说,也许微不足道,但对于一个个普通百姓与家庭来说,绝对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大众传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人文关爱,应该回归到更高形式的人际传播。

这么论述,决不是说民生新闻可以低级粗俗化,而应坚持新闻报道的高品位高标准,尤其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并充分发挥社会的正能量。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了新闻内容创新,当然内容创新还要与新闻表现形式、方式方法创新相结合。这几年新闻表现形式创新主要在新闻导语的三代变革;打破“倒金字塔”式结构,采用散文式、特写式等;还出现了数据新闻;电视新闻中运用动画手段、模拟情景再现等。限于篇幅,不再详述。

5 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大发展的全新时代,新闻媒体创新之路还刚刚开始。

让我们遵循新闻传播规律与新媒体发展规律,坚持新闻专业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操守与法规伦理要求,继续开拓创新,深化新闻改革与新闻教育改革,努力培养“全媒体传播人才”。

所谓“全媒体传播人才”,或者新闻传播界的“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指掌握“全媒体”所需的各种业务技能、特别是新媒体运用技能,更是指适应新时代需要的新闻传播专业主义的职业操守与品德修养、新闻报道策划能力、深度报道能力、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逻辑论证能力等。

让我们继续开拓创新,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芮必峰,姜红.新闻报道方式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

[3]赵凯主编.王中文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4]夏征农.大辞海(文化新闻出版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5]张骏德,等.广播电视新闻学实务教程[M].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

[6]习仲勋同志在纪念新华社成立5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1-11-10.

[7]杨晓明,等.坊间十年[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白 皓,讲师,研究方向为影视传播。

猜你喜欢

内容创新新闻价值
新闻人要做好社会的“瞭望者”
基于广告传媒功能的免费打印模式研究
豪车交通事故报道中媒体刻板心理及对策分析
微信公众号的特征及内容创新
现代高职院校教研活动改革与创新探讨
浅析电视真人秀节目同质化的表现及成因
策展新闻视角下的中美新闻APP比较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怎样让民生新闻更“接地气”
灾难报道中的伦理失范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