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探讨

2018-02-22王耐勤

新校园·中旬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培养措施创新思维

王耐勤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在地理学科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教师要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途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推进课堂教学深入开展,实现地理教学的学科价值和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教学已经迈向新的台阶。地理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的重点。教师要使学生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学习知识,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一、提出疑问,创设情景

地理教学涉及很多自然与人文方面的知识,既有古代的知识,也有现代的知识,这些知识之间是有关联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等方式,创设充满悬念的课堂情境,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投入到问题的讨论中。教师也可以以地理知识中的某个故事作为课堂的导入,通过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

例如,在没有边际的大海当中,船只遭遇了风暴,失去了控制,船员发出求救信号,并报告事故发生的地点,总台收到报告,命令周边船只组织营救,并出动直升机进行营救。教师可以提问:海上没有具体的目标,受难船只是如何进行位置报告的?营救船只又是如何找到受难船只的呢?

通过以上这一简短的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提问,学生需要发散思维,从实际出发进行问题讨论并进行解答。这样的方式很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使学生身临其境,并感同身受,发散感性思维。在进行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或者农村等进行现场观察,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达到了授课目的,培养学了生观察社会的能力和组织社会调查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转变学习方法

新课标理念下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主。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资料和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源,在课前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使其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例如,教师在进行课堂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阅读法和记忆法来提高学生记忆知识的能力。在一些重点的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中,可以选择适合学生的调查分析法;在进行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的教学时,可以采用画图法、总结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等。目前的地理教材还提供了一些知识点的记忆方法,教师可以参考这些方法为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计划中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教学模式和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创设矛盾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高中生对于丰富多彩的地理现象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时刻准备探寻神秘的地理世界,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创设具有矛盾性的教学情境,在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冲突与不和谐,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在教学“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问题:为什么当距离太阳最近时,福建是寒冷的冬季,而距离太阳最远时,福建却又是炎热的夏天?在教学“时区和日界线”时,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有这样一对孪生姐妹,从日历上看,早出生的女婴比晚出生的女婴晚了一天,因此,早出生的女婴称晚出生的女婴为姐姐,有这样的可能吗?原因是什么?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矛盾性,可以有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深化自身的知识体系,挖掘内在的潜能,进一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五、引导学生主动提问,探索求异

探索求异的根本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重点。发散思维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发问的特点,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框架,善于幻想和联想。

例如,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是还有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呢?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星球需要存在哪些物质?珠穆朗玛峰是怎样形成的?几千年以后,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是否会形成汪洋大海?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并不是没有根据的幻想,更不是胡乱的猜想,教师一方面需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一方面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启发其智慧和激情。

六、利用多媒体技术调动学生的兴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已经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欲望。高中地理新课标指出,教学需要加大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起到调节课堂秩序的目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思维,改革教学方式,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地理教师可以创建主体网站,下载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资料,在课堂中给学生放映,并组织学生分组进行PPT的制作,对制作成果进行评比,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还能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达到全员参与的目的。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静态的教学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记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产生动态的记忆,使得学生的体验更加直观,从而形成深刻的记忆。

七、加强生活实践,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

相关学者提出生活就是教育的理论,如果教育过程不是以生活为基础,那么教育就是缺乏实践性的。因此,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要融合生活,还要对地理的学习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进而提升教学的开放性。如果在生活中能够充分利用地理知识,就可以提升學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且能够充分发挥地理基础知识的价值,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仅从教材中获取有关的知识,在课外也要借助网络等获取更多的有效资源,最大限度地理解地理知识,感知地理学科动态的发展以及相关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自身的地理学科素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华.以生为本,提高高中地理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8(16):80-81.

[2]陈树鹏.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分析[J].中华少年,2018(14):225.

[3]张鹏.浅析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中华少年,2018(15):246.

[4]胡滨.浅谈高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的方法[J].中华少年,2018(13):132.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培养措施创新思维
怎样在舞蹈基本功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思维与意识
关于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良好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高校美术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人格的培养研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