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实证研究

2018-02-22毕华林马营营万延岚

化学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卓越教师德尔菲法中学化学

毕华林+马营营+万延岚

摘要:教学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和集中体现。运用德尔菲专家预测法,通过30名中学化学特级教师组成的专家共同体所达成的权威性共识,得出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教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实验教学能力等6项一级构成要素,以及若干项二级构成要素。研究结果为卓越中学化学教师的培养提供启发和指导。

关键词:教学能力;德尔菲法;卓越教师;中学化学

文章编号:1005 - 6629(2017)8 - 0003 - 07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特征。教师是课程改革的执行者,教师是否有能力去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为培养高质量的教师,许多国家实施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表了《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做准备》和《明日之教师》两个报告,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优秀教师的培养工作”。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了题为《培训下一代“卓越教师”》的教育政策咨询意见稿。在我国,201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指出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是“培养一大批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中/小学教师”。

由此看来,培养卓越教师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开展的任务,而教学能力是卓越教师专业能力的核心和集中体现,也是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重要内容。卓越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应包括哪些构成要素?这些构成要素的具体内涵是什么?本研究运用著名的未来预测法一一德尔菲法,通过专家共同体所做出的有效共识来探索上述问题,以期形成科学权威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要素,为我国中学化学教师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

2研究方法

2.1德尔菲法简介

德尔菲法( Delphi method)是由调查者拟定调查表,按照规定程序通过函件征询专家组成员意见,专家组成员之间通过调查者的反馈材料匿名地交流意见,经过若干轮反馈,专家们的意见逐渐集中,最后获得有统计意义的专家集体判断结果。

德尔菲法的研究过程就是一种迭代过程。在大多数情况下,第n轮的结果被用于n+l轮。在n轮中,若专家意见已趋向共识,下一轮便不再进行,也就是说不再进行迭代。若专家意见未趋向一致,则在n+l轮中继续被征询。德尔菲法迭代停止的依据通常是共识度和稳定性。共识度是指专家们的回答在某一轮具有较小的分歧,稳定性是指专家们在上下两轮的意见或立场很少发生改变。研究者们通常是根据数据的平均分、众数、标准差等描述性统计结果作为共识度和稳定性确定的参数。例如,科洛瑟( Kloser)等人在5点式量规中,将第一轮研究的共识临界分数确定为平均分≥3.5或眾数≥4,第二、三轮研究确定的临界分数是平均分≥4。奥斯本(Osborne)等人在研究中采用的共识度标准是:5点式量规中,平均分超过3.66或众数为5;关于稳定性,奥斯本等人认为稳定性可定义为“参与者在第二轮和第三轮之间的打分发生变化的人数应≤1/3”,即超过66.67%的参与者对某项条目在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打分不发生变化。本研究中我们采用的是奥斯本等人确定的共识度和稳定性的标准。

2.2专家组的选择

德尔菲法调查研究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专家组的选择,对专家组人数的确定,戈登( Gordon)提出最佳的专家人数应该在25~30之间。参与德尔菲研究的合格专家组应该至少具备以下条件:能够提供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经历和实践,能够提供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不同视角,能够输入有效的信息,愿意修改最初或之前的观点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卓越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因此专家组的选择应是长期从事中学化学教学的优秀教师,主要是中学特级教师或正高级教师。通过咨询查找,我们选定了48名专家,这些专家除了具有中学化学特级教师的荣誉称号外,还至少具备以下标准中的三项:(1)具有20年以上的中学化学教学经历;(2)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经验;(3)在化学教育研究方面发表过高水平的论文或著作;(4)在学校或社会中担任重要的学术职务,具有较大的影响力;(5)关心中学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2016年5月4日,我们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最初确定的48名专家发出了邀请信,最终有30名专家对本次研究表现出极高的积极性,愿意参与本次研究。这30名专家都是中学化学特级教师,其中8人具有正高级中学教师职称,他们分别来自安徽、江苏、重庆、北京、山东等省市,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专家们的专业性、关注度和热情度保证了本次调查研究的有效性。30名专家的相关信息如表1所示。

3研究过程

本次德尔菲研究共包括三轮问卷调查,实施时间从2016年5月4日开始,到2016年6月21日结束,持续时间为49天。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都是采用网络电子邮件的形式。在研究过程中专家组成员之间互相不知道身份信息,没有对此项研究课题的直接交流。

3.1第一轮德尔菲法调查

2016年5月4日,我们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向48位符合条件的专家组成员发放了邀请函和第一轮的德尔菲调查问卷,截止2016年5月12日,有30位专家对此次调查问卷做出了回复,问卷回收率为62.50%。

第一轮德尔菲调查问卷主要由“引言”和“调查”两部分构成。在引言部分,我们向专家们介绍了本研究的目的,提出了研究的问题,但没有对教学能力的内涵做任何解释,目的是不束缚专家们的思路和看法,减少研究者对专家作答的引导。调查部分是开放式的主观题,共包括两个题目:第一题是让专家们谈一下“您认为卓越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应该包括哪些方面或哪些要素”,目的是让专家们基于自己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教学经验,写出对于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真实想法。第二题是“请从您的回答中选出您认为最重要的3个方面或要素,并简要阐述您之所以认为重要的原因”,目的是了解专家们对某些重要教学能力的认识,以便我们更合理地对专家的意见进行汇总。endprint

对于专家们的反馈建议,我们进行了逐条编码分析。对专家提出人数≥2的要素,我们将其作为第二轮德尔菲调查的内容并请专家对其进行评分;若某项要素只有一名专家提出,则在第二轮德尔菲调查中不对其进行评分,而是让专家们以投票的方式对这些要素进行选择。同时在整个编码分析过程中,尽可能地保留专家的原有表述,对于表述意思极为相近的要素,我们经过慎重讨论后将其归为一类。根据专家们的观点,我们总结出了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21项构成要素。这21项要素及相应的提出人数如表2所示。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轮问卷调查编码分析结果中,“只有1名专家提出的要素”只有几项,并且通过分析讨论,我们发现这些要素也已经包含在提出人数≥2的要素之中,例如有专家提出的“要乐于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就是“对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热爱与奉献”的一种表现。因此,经过慎重讨论与归纳,我们最后只形成了专家提出人数≥2的21项要素。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形成了第一轮德尔菲调查报告和第二轮德尔菲调查问卷。

3.2第二轮德尔菲法调查

2016年5月25日,我们向参与第一轮德尔菲调查的30位专家发放了第二轮的德尔菲调查问卷,并将第一轮德尔菲调查报告也发给专家,供专家们在第二轮作答中参考。截止2016年5月31日,有26位专家对此次调查问卷做出了回复,问卷回收率为86.67%。

第二轮调查问卷仍由“引言”和“调查”两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与第一轮调查问卷相同,调查部分则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客观题主要是依据专家们在第一轮调查中的作答情况,将专家提出人数≥2的21项构成要素,以5点式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要求专家对其评分。主观题包括两个题目,考虑到需要对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的具体内涵进行界定,因此,第一题是让专家们从客观题中列出的21项要素中选择最重要的三项,并对其具体内涵进行简要陈述;第二题是让专家们对其认为重要的、但没有在客观题中出现的能力要素进行开放性的补充阐述。

进行数据处理时,我们对问卷中的客观题评分进行了描述性统让主要包括平均分、众数和标准差。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轮整理出的21项构成要素,平均分均大于3.66,标准差均小于1(具体结果见表4)。根据本研究确定的共识度标准,说明专家组对这21项构成要素都达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

主观题第一题的分析,我们主要统计了专家们选择出的他们认为最重要的要素。统计结果排在前列的要素有:“扎实的化学专业知识”、“对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热爱与奉献”、“终身学习的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先进的教学理念”。这5项是专家认为最重要的要素,提出人数≥5。专家们对于其重要性也给出了详尽合理的解释。主观题第二题,专家们对第一轮德尔菲法调查中未出现的能力要素进行了补充建议,有几位专家对第一轮调查呈现的某些要素也给出了修改建议。根据专家们的建议,我们对第一轮提出的21项构成要素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增加了4项要素,分别是“课程意识”、“发现和提出教学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性格特征”、“搜集整理教学资料的能力”。

为提高研究结果的概括性和指导性,根据专家们的建议,基于化学教学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要求,我们对第二轮调查后形成的25项能力要素进行分析比较,概括提炼出“教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实验教学能力”等6大要素作为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级构成要素,每个一级要素包含若干项专家们提出的二级构成要素,形成了由6项一级要素和22项二级要素构成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体系(表3)。根据上述研究结果,我们形成了第二轮德尔菲调查报告和第三轮德尔菲调查问卷。

3.3第三轮德尔菲法调查

2016年6月12日,我们向参与第二轮德尔菲调查的26位专家发放了第二轮德尔菲调查报告和第三轮的德尔菲调查问卷。截止2016年6月21日,有25位专家对此次调查问卷做出了回复,问卷回收率为96.15%。

第三轮德尔菲调查问卷以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客观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依然采用5点式李克特量表的形式,让专家组再对第一轮整理出的21项构成要素和第二轮增加的4项要素进行评分,以确定专家作答的稳定性;第二部分,请专家组对提炼出的6项一级要素按照同意程度进行评分,并对其涵盖的二级要素是否适切做出评价。主观题部分则让专家写出对上述一级和二级要素任何的改进建议,进一步完善要素的分类。

客观题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无论是第一轮整理出的21项构成要素,还是第二轮后增加的4项要素,平均分均大于3.66(表4),这说明专家组对这些构成要素达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对6项一级要素同意程度的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其平均分均≥4.47,标准差均≤0.77,这说明专家组对这6项一级要素达成了较好的共识。對一级要素包含的二级要素的适切性的评价,我们设置了三个等级,即适切、一般、不适切,分别赋分3分、2分、1分。统计结果显示,所有一级要素对应下的二级要素的适切性平均分均大于2,标准差也均小于l,说明了专家组对6项一级要素包含的二级要素达成了较为一致的观点。

对主观题部分,专家们提出了许多合理的建议。例如,有两位专家都提出了增加“实验教学能力”下的二级要素,其中一位专家建议将二级要素增加为“实验演示能力”、“实验教学设计能力”、“实验创新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可以看出专家们对一级和二级要素的修改、补充等建议,是基于使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更合理、更科学,更突显卓越化学教师的特点而思考的。我们对专家组提出的建议均进行了充分讨论和采纳。

4结果分析

通过三轮德尔菲法调查,我们得出了专家共同体认可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构成要素。下面我们对三轮调查的共识度、稳定性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各要素的具体内涵做出阐述。endprint

4.1共识度和稳定性分析

依据奥斯本等人的数据处理标准,我们对专家组在第二轮和第三轮相同构成要素的评分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见表4。

在第二轮和第三轮共同的21项构成要素中,所有要素的平均分均大于3.66,除了“编制化学试题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这两项要素外,其余19项要素的平均分都大于等于4,这说明专家组对这21项构成要素都达成了较好的共识。在第二轮和第三轮的打分中,排列第1位的都是“对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热爱与奉献”,第3位的都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这说明专家组对这两项要素的共识度很高。“深厚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排名由第9位(第二轮)上升到第2位(第三轮),反映了专家组通过反馈交流,越来越意识到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对于化学教师特别是卓越化学教师的重要性,这是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

稳定性方面,共有6项要素的稳定性低于66.67%,分別是“评价教学与白我反思的能力”(54.17%)、“教学应变能力”(62.50%)、“评价学生的能力”(45.83%)、“团队合作能力”(54.17%)、“编制化学试题的能力”(58.3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54.17%)。虽然这些要素没有达到稳定性的标准,但是依然有超过50%的专家在第二轮和第三轮保持了一致。

4.2构成要素的内涵阐述

根据专家组在第一轮和第二轮调查中对各构成要素的质性描述与阐释,我们概括形成了22项二级要素的基本内涵(表5),这些阐述是专家们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性分析,解渎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理解。

5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的德尔菲法,通过调查中学化学特级教师对于“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这一问题的观点和建议,我们得出了具有共识性和权威性的研究结论。

5.1研究结论

第一,本研究最重要的结论是对“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要素”形成了专家共识。6项一级构成要素,均获得了较高的共识度,分别是“教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实验教学能力”。每项一级要素均包含若干项专家们达成共识的二级要素,最终形成了由6项一级要素和22项二级要素构成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体系(表3)。

第二,虽然我们的研究结论与已有的研究有相似性,例如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等,这些能力都曾被认为是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构成要素;但本研究也得出了一些相关研究中较少提及的结论,例如专家们提出的中学化学卓越教师的教学核心素养,特别是“对教育、教学以及学生的热爱和奉献”在卓越教师教学能力构成中的重要性。这说明,在这些专家教师的心目中,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奉献是一切行动的来源,心中有爱,就会有奋斗和前进的动力,就会不断地发展、完善自我。因此,卓越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不是一个单纯的教学训练过程,而是“知情意行”协同发展的实践活动。教师的教育信念和职业认同,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和关键。

5.2研究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卓越中学化学教师需具备哪些关键教学能力,学界多是通过理论思辨的方式进行讨论,缺乏具体的实证依据。我们选择德尔菲专家预测法,通过专家组的回答归纳形成研究结论,提高了研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专家组成员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化学教育领域有较高的影响力,所达成的共识性的观点是专家们的理论思维和实践经验相融合的结果。因此,可以认为这种通过专家共同体形成的研究结论,具有有效性和权威性。

但德尔菲法本身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虽然德尔菲法具有匿名性的特点,但是由于调查结果的反馈,会影响成员之间的观点。我们在调查中,尽可能做到保留专家组的所有观点,避免出现从众等负面影响。其次,研究者需要对专家组成员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纳,一定程度上会对专家组成员的回答进行引导或者暗示。在本研究中,我们时刻保持公正客观的原则,尽量不渗透研究者个人的观点,逐字逐句分析专家们的原有观点。通过这些措施,将研究方法的局限性降到最低,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有效性。

5.3研究启示

第一,对我国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建构的启示。当前有关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多是由一般性的教学能力构成,虽然有少数研究者关注化学学科的教学能力构成,但是没有科学地确定化学教学能力的层级和内涵。我们通过德尔菲法的实证调查,形成了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一级要素和二级要素,专家组对这些构成要素都达成了共识,并且根据他们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对这些要素的理解。依据这些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及专家们的观点,我们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卓越中学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模型,从而为卓越中学化学教师的培养和专业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

第二,对中学化学教师教育和培养的挑战。本研究我们得出的卓越化学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不仅有实践层面的能力要求,更对教师的教学核心素养,特别是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提出了明确要求。这就要求高师院校要将师德教育贯穿教师培养的全过程,作为师范生培养和教师教育课程的必修内容,要切实加强对师范生和年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这是当前和未来教育改革背景下,我国教师教育需要面对的重大挑战。endprint

猜你喜欢

卓越教师德尔菲法中学化学
园校一体,知行合 一
沈阳市农业补贴改革现状评价及对策研究
基于手持技术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应用的研究
面向卓越教师的师范生实训课程评价研究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研究与实践
例析中学化学中对硝酸强氧化性的
基于德尔菲法的高校学生党员质量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
中国煤层气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聚焦中学化学中的两大定律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渗透环保教育初探